遵义市第十一中学的校园环境
万人大会场
1935年1月12日上午,遵义县全县群众大会在老三中的操场上召开了,并正式成立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来参加大会的群众接踵摩肩、人山人海、兴高采烈,就像过节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老三中操场,把整个操场都挤满了。有实在进不来的群众,就站在操场东面的屋顶上,有的爬在操场的墙头上,场内场外红旗招展、迎风飘扬,场面空前热闹。大御饥会会场靠南面墙壁处,用竹子和木板搭成了一个主席台,台下前面安放着一排板凳。那时还没有扩音器,于是,在会场中间,大家用两张方桌摆成一个高台,一个红军干部就用喇叭筒来指挥,维持会场内的秩序。这一次是遵义从来没有过的盛况空前的群众大会,后来大家都称这次大会为“万人大会”,当时举行这场大会的会场,也因此得名“万人大会场”。
在这次大会上,就坐主席台上的中央领导有毛泽东、朱德、李富春和博古。此外,“红军之友社”的主要成员周司和、李小侠以及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主要成员罗梓铭、邓云山等也都站上了主席台。这次大会,主要由博古主持。当天下午一时,大会正式开幕,开场之时筹备大会的代表报告了筹备经过。紧接着,便由朱总司令登台发言。朱总司令向台下的群众们讲述“红军是工人农民的武装,是保护人民利益的,要消灭国民党反革命武装”的道理。朱总司令讲完后,毛主席也紧接着以“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为话题展开了讲话。这之后,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工人代表邓云山、妇女代表李小侠、红军同志贺申徒等也都纷纷在主席台上进行了精彩的讲话。等到讲话完毕的时候,全场群众顿时鼓起了浪潮般热烈的掌声,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在欢腾的锣鼓、鞭炮的齐鸣中正式宣布成立。大会通过遵义县革命委员会25人名单。当日,还将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消息,通过红军无线电通告全国。大会散会后,朱总司令还与老三中的同学在操场上进行了篮球比赛。
郑莫祠位于现在的遵义市第十一中学校内。建于1930年,坐落于校舍左侧的荷花池畔,是一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文物,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被作为校内老师、学生们开展部分活动的活动场所。
郑莫祠是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贵州最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郑珍和莫友芝的祠堂。他俩是同窗好友,不仅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极其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因为他们二人曾经在现遵义市第十一中学的荷花池畔教书育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为了让后人牢记这一段历史,于是修建了“郑莫祠”来纪念。两人后来在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郑珍、莫友芝二人被并称为“西南巨儒(西南巨硕)”。同时镇态返,郑莫二人同“曾门四弟子”之一的黎庶昌也被并称为“沙滩三贤”。
“沙滩”是一个地名,位于遵义县的乐安江畔。然而在清代乾隆、嘉庆以后的百余年间,小小的“沙滩”文化气息蒸蒸日上,后来竟成了大儒之乡、诗文之乡、书法之乡、外交家的摇篮。这期间,文人聚首的藏诗坞闭旦,书香气息极浓,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奇伟之才,“沙滩三贤”就是其代表。在“山乡”沙滩,黎庶昌的拙尊园、郑珍的望山堂等都是“沙滩文化”的遗留文物。因此,“郑莫祠”也是与“沙滩文化”息息相关的文物遗产,当时还流传着一句俗语:贵州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沙滩文化在荷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