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胸怀宽广的事例

关于胸怀宽广的事例... 关于胸怀宽广的事例 展开
 我来答
爱知爱道
2017-10-24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87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442万
展开全部
蔺相如,没有因为一朝得势而忘乎所以,还如从前对人礼让三分.此时赵国大将廉颇很是不满,认为自己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在战场中用命拼搏却屈居蔺相如之下心中不满,于是处处争强,每次借故为难.蔺相如却每每退避,有人为他打抱不平可他却一笑置之,久而久之才平静的对人言:我并非怕他只是不想由于将相不和而令赵国危难才如此.廉颇知道原委后悔恨万千于是留下了千古流传《负荆请罪》的成语典故.
战国时候的孟尝君门下容纳了鸡鸣狗盗之徒,于是挽救生命于危难之中。
《六尺巷》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临。两国夙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

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人比人,气死人。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

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给县令宋就,说我们要以牙还牙,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宋就说:“楚亭的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就更不对,那样未免太狭隘、太小器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后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以示歉意。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
公子小白令管仲拜相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树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老许愿

2020-12-17 · TA获得超过3.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1万
采纳率:65%
帮助的人:1342万
展开全部
郑鲜之因校正过失而受宠
刘裕是南朝宋国的创建者,刘裕本来就是靠打杀起家的,从没有读过书,当然不涉经史。因此,他当宰相的时候,难免会经常说错话。因碍于他是宰相,所以没有人敢纠正他。但是,郑鲜之对刘裕的谬论却没有放过,往往跟刘裕争得面红耳赤,不肯让步,直到刘裕理屈词穷,承认错处为止。所以,有时刘裕感到很狼狈,脸色都变了,几乎要发作,但始终不便发作出来。他曾经对人说:“我本来是个不学无术的人,言义难免有过失之处,我的部下都不敢提出来指正,只有郑鲜之敢向我提意见,我倒是很感谢他的。”当时,人们称之为“格妄”,也就是因校正过失而受宠的意思。事实上,刘裕一直很敬重郑鲜之的'。例如,刘裕北伐时,任郑鲜之为右长史;郑鲜之的曾祖墓在开封,相去三百里,郑鲜之请求去拜墓,刘裕为保他的安全,派骑兵护送他。以后,刘裕创建宋国称帝,鲜之升任太常,都官尚书。即使这时刘裕贵为皇帝,在他面前,郑鲜之仍言无所隐,而刘裕也仍宠信如昔。如果刘裕的胸襟狭窄,他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关于胸怀宽广的论据实例(二)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胆略过人,能言善辩,曾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凭着他的机智英勇,在绳池会上始终没让秦国占到半点便宜,最后完璧归赵,受到赵王的赏识,拜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屡建战功的大将军廉颇见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说:“我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A相如不过动动口舌而已,况且此人出身贫贱,我不能屈居在他之下,倘若给我遇见他,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一番。”
廉颇的这吞话很快就传到蔺相如的耳中,但他能识大体,顾大局,所以每逢上朝的日子,就故意装作有病,以免廉颇与自己争位次。有时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吩咐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相府里的宾客很不满意,对蔺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家来到府上做事,是敬慕您崇高的正义精神,如今廉颇日出狂言,即使庸人也不能忍受,何况您为相网呢!再这样下去,我们要走了。”蔺相如笑笑,问宾客:“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我蔺相如敢在秦国朝廷上当众呵斥秦王,侮辱其大臣,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了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犯我赵国、不过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两虎相一斗,必有一伤,我之所以避让他,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啊!”
蔺相如“光囚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句话不胫而走,传到廉颇那里。廉颇一想,是自己不对,连忙脱去衣服,叫人取来荆条(可作鞭子用的树枝),负荆到相府向相如请罪说:’、我是个鄙贱的人,不知您对我这么宽厚啊竺”蔺相如赶紧扶他起来。从此赵国将相和睦,秦国更不敢来浸犯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善行天下star

2020-12-13 · TA获得超过515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428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141万
展开全部
举世闻名的丽江古城,如今已享誉海内外。可是有谁知道,创造这一奇迹的木氏土司长者,他们的智慧和胸怀,说晖如日月,浩若江河也不为过。

宋宝祐元年始,宋朝已岌岌可危。智慧的木氏土司长者运用极高的手腕,既平衡朝廷又倚重元军。取得元军的信任后,才保住了生于一方灵山秀水,富饶安宁的纳西人,免于遭受战争的摧残和践踏!风雨飘摇中,一举奠定了丽江独有的历史和文化,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石。

土司府与势如破竹的元军谈判,派兵助元军平息滇西北一带的抵抗力量,成功获得元军两次改封丽江坝族首领。阿良首领如此审时度势,力挽狂澜,可谓泽被后世,功遗千秋啊!这种忍辱负重,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和智慧的结合。

或许你会说,这是为了保住他自己的地位和祖宗基业,不算胸怀宽广。好吧,接下来是归附明朝,并获得朝廷高度的信任,迎来纳西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那都不算好了。可是到清朝雍正元年对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世袭土知府为世袭土通判,解除了木氏土司的治权。这个时候的木氏世袭土通判职位,已经是相当于被解除了实权,土司要是此时为一己之私,一怒之下抗命造反,那整个纳西族的家园将可能付之一炬!要知道这样做的土司有的是啊,比如当时有名的大理王就是这么做的。这能算胸怀宽广了吧?宁愿自己受辱也要保住纳西族家园!要知道,纳西族木氏土司在明朝时可是到处用兵,奉行领土扩张政策的。

最后一次,木氏世袭土通判之职延袭至民国年间,最后是咱解放军大兵到了!此时中国的土地上连连争战,真可谓兵荒马乱,连一个小地主都有几条甚至几十条枪,不服的都要跟解放军来一个鱼死网破,哪怕据守山洞也在所不惜。可咱木氏土司,那是通情达理,未做任何挑衅未放一枪一炮,把一个完完整整的丽江古城,甚至整个丽江完整无缺的交到解放军手里。

到此,我想,任何人都会发自内心的说:木氏土司确实具有超凡的宽广胸怀和智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中公教育
2017-10-24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全国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覆盖319个地级市。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1、心胸宽广: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未作大将军之前,被县城的一个无赖拦住,要求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居然就钻了过去。后来韩信发达,回到故乡,那个无赖吓得要死。韩信没有报复他,还让他做了军队里的领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情感权墨倾宬
高粉答主

2020-12-0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1030万
展开全部
关于胸怀宽广的事例,战国时期赵国丞相蔺相如,没有因为一朝得势而忘乎所以,还如从前对人礼让三分。此时赵国大将廉颇很是不满,认为自己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在战场中用命拼搏却屈居蔺相如之下心中不满,于是处处争强,每次借故为难。蔺相如却每每退避,有人为他打抱不平可他却一笑置之,久而久之才平静的对人言:我并非怕他只是不想由于将相不和而令赵国危难才如此。廉颇知道原委后悔恨万千于是留下了千古流传《负荆请罪》的成语典故。也正因蔺相如心胸宽阔不计前人嫌两人成就一段佳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