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是什么?

 我来答
lefeng163
2009-08-12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14万
展开全部
目标
一,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体目标是:
――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 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
整个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制定,实验和修订;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用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形成纵向衔接,层次递进的目标.新课程体系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民主法治精神,做负责任的现代公民.
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对中华民族命运具有责任感;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意识.
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具有为国家发展和人类和平而服务的态度.
四,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
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
五,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和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良好地表达和交流;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
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
六,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爱好体育活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具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和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具有基本的安全保健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公平竞争意识,集体合作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七,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力.
乐于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表现美,创造美的尝试和实践.
携秋水ws
2015-10-26 · TA获得超过28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82
采纳率:9%
帮助的人:151万
展开全部
――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 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
整个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制定,实验和修订;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