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对汉字的记忆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归纳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下面简要介绍若干种。
有意记忆法
什么是有意记忆法
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记忆法。相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方法,称为无意记忆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为了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必须进行有意记忆。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给了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性不好,而是学习目的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的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他的记忆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以后,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老师给两个班的同学布置了默写课文的作业,都说第二天测验,第二天果真测验了,结果两个班成绩差不多。测验后,只告诉一班同学两星斯后还要测验一次,二班同学不知道。两个星期后又进行测验,一班同学的成绩比二班同学要好得多(一班同学在测验前也没有复习)。这说明,并不是一班同学比二班同学更聪明,记忆更好,而是由于老师在第一次测验后,对一班提出更长久的记忆目标,结果一班同学就记得长久些。
这个实验都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养成一种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明确提出记忆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好的记忆效果。
怎样进行有意记忆
进行有意记忆,首先要有明确的任务。任务明确,就能调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全力以赴地实验记忆的任务。任务越明确、越具体,记忆效果就越好。例如,英语单词不好记,但又必须记住,因此,你可以把生词写在小卡片上,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记住20个生词,并及时进行复习与检查。这样,日积月累,你的词汇量就会大增。
其次,有意记忆要有意志努力的参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心致志”。要下决心记住一段材料,就要进入“两耳不闻窗外事”,“头悬梁,锥剌股”的境界。如果面对着要记的东西,连连叫苦不选迭,或漫不经心,或知难而退,都不会取得好效果。
理解记忆法
什么是理解记忆法
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有些材料,如科学要领、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涵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学习者对材料理解的程度。
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忆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真是费力不讨好。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
我们平常说泰国的首都曼谷,实际上这是一个简称,泰国首都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地娃劳狄希阿由他亚马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共四十一个字。
要把这四十一个字都背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恐怕比记圆周率小数点之后四十一位还要难得多。
我们不妨来背背这两首诗,一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一首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绝句《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首诗的总字数比泰国首都全名还要多七个,可是只要读几遍也就会背了。原因就在于这两首诗形象易懂。
怎样进行理解记忆
既然记忆有这种规律特点,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就要经常有意识地运用理解记忆,在记忆的时候展开积极的思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可以运用理解记忆的时候不去运用,而偏偏要使用机械记忆进行无意义的重复,那可就不止事倍功半,而是相差十倍二十倍了。
我们在记忆材料的时候,只要它是有意义的,就应该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记忆。
例如背古文,如果不把古文的意思弄懂,那么就会象背天书一样,非常吃力。如果把古文里的实词、虚词都弄懂了,把全篇的中心意思掌握了,这时再背,就是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背起来就有兴趣得多,也快得多,印象也深得多。
我们说理解记忆效率高、效果好,是不是说只要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呢?这可不一定。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有的人理解了某个学习内容,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那么,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准确地记住的。
联想记忆法
什么是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联想记忆法。联想,就是当人脑接受某一剌激时,浮现出与该剌激有关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
联想记忆法的种类
联想记忆法分为以下三种具体方法:
接近的联想法
两种以上的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同时或接近,这样只要想起其中的一种便会接着回忆起另一种,由此再想起其他。 记忆的材料整理成一定顺序就容易记得多了。
例如,有的人有时候一下子记不起一个很熟的外语单词,明明是经常温习的,连这个字在教科书上什么位置都能回忆起来,可一下子就想不起来了,那他就可以从这个字在书上什么地方想起,想想它前面是个什么词,后面跟了一个什么词,这样反复地联想,往往能回忆起这个单词来。这个词和前后词的关系是位置接近,这种联想就叫空间上的联想。还有一种时间上的联想。比如一个人在一本辞典上看到对某个词的很有意思的说明和解释,告诉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也很感兴趣,问他是在哪本辞典上查到的,要去亲自查看一下全文。可惜他已经记不确切是查在哪本辞典了。怎么办呢?
于是这个人就回忆当时查辞典的情形。首先想起是前天晚上查到的,记得那天晚上他还为这事高兴了好一会。再仔细一想,噢!有了。这个词是在《辞海》上看到的。因为自己前天晚上只查过《辞海》,其他那些辞典前天上午就都归还图书馆了。这样,通过时间上的联想,准确地回忆起自己查的是《辞海》,不是其他的辞典。
相似联想法
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相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
在外语单词里,有发音相似的,有意义相似的,这些都可以利用相似联想法来帮助记忆。
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和北京景山学校在小学低年级试验一种集中识字的方法,可使学生在两年内认字两千五百个,阅读一般书籍报纸。这种识字法就运用类似联想记忆法的道理,把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联想的字编成一组一组的,像把“扬、肠、场、畅、汤 ”放在一起记,把“情、清、请、晴、睛”放在一起记。每组汉字的右边都是相同的,每组字的汉语拼音也有共性,前一组的汉语拼音后面都是“ang”,后一组的汉语拼音都是“qing”,这样就可以学得快、记得住。
对比联想法
当看到、听到或回忆起某一事物时,往往会想起和它相对的事物。对各种知识进行多种比较,抓住其特性,可以帮助记忆。这就是对比联想法。
许多诗集、对联大多按对仗的规律写出来的。如:杭州岳飞庙有这样一副楹联,写的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和“无”是相反的,埋下烈士忠骨和铸就*臣是相对比的。相传这里埋着民族英雄岳飞的忠骨,后人由于痛恨*臣秦桧用阴谋害死了他,用铁铸了秦桧夫妇的跪像放在墓前。只要记住这副对联的上句,下句也就不难凭对比联想回忆起来了。我们背律诗,往往感到中间两联好背,原因就是律诗的常规是中间两联对仗。对仗常用这种对比,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又如唐朝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诗的中间两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对比之处很多,由前一句可以很自然地想起后一句。
怎样用联想法学习外语
学习外语,初学者往往喜欢用生词卡,把一个个外文单词及其音标、词类和中文词义记在单词卡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读读,这确是个有效的方法。但是,利用上面提到的联想规律,就能够增进这种方法的记忆效果。
(1)将词形相似的词放在一起记。便如:preserve、reserve、observe、deserve 4个词都相同的词根serve,把它们放在一起记,利用相似联想,既利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利于辨别、区分它们的中文词义。
(2)将中文词义相同或接近的词放在一起记。例如:get、obtain、acquire、gain 4个词都有“得到”的意思,把它们放在一起记,利用接近联想,可以举一反三,提高记忆效率。
(3)将反义词放在一起记。例如:black(黑)与white(白),superior(上等的)与inferior(下等的)词义相反,把它们放在一起,利用对比联想,由一词引起对它的反义词的回忆。
联想记忆法在商业广告上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1931年,上海有家汽车出租公司,他们电话号码是“40000”,为了使乘客能记住这个电话号码以招徕生意,他们就利用人民群众当是高涨的爱国热情,大力宣传“四万同胞请打‘40000'号电话”,这就使它很快成为上海最大的一家出租汽车公司。
多通道记忆法
什么是多通道记忆法
要记忆外部信息,必先接受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等。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
古书《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这说明远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人就已经认识到读书学习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口念,用手写,用脑子想,这样才能增强记忆效果。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
有位老师曾经用三种方法让三组同学记住十张画的内容:对第一组同学,他只是告诉说画上画了些什么,并不给他们看这些画。也就是说这组同学只是听,没有看。对第二组同学正好相反。老师哈给他们看这十张画,可是不再给他讲每张画画了些什么。也就是说这组同学只是看,没有听。对第三组同学是又让听又让看。老师不但告诉他们画的内容,而且在讲每张画的内容的同时,就给他们看那张画。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分别问这三组同学记住了多少画的内容。结果第一组记住的最少,只有百分之六十;第二组稍多,记住了百分之七十;第三组记住最多,达到百分之八十六!这说明只听不看的同学记得最少,还仅仅是两种感觉器官并用,记忆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种好得多。如果把所有的感觉器官一齐调动起来,记忆效果就更好了。
怎样进行多通道记忆
多通道记忆法动员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这种方法在掌握各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因为不论哪一种语言,学习目的总是为了读、写、听、说,这四种能力恰恰涉及到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四种不同的通道,因此,在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时,最好采用多通道记忆法。
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中,为了抓住信息,往往是动脑动手,听、说、写并用,采用多通道记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要记住一段比较长的话语,最好是边听边记,有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强调的就是“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旨在说明动笔对于记忆的重要。
因此,在掌握各种语言文字或是接收处理语言信息之时,应运用多通道记忆法,其正确的作法是,边听边积极思维,以听懂为第一,总结出所接收的语言信息的内容要点,并在其语言停顿的空隙,扼要地记上几个字或几句话。
精选记忆法
对记忆材料加以选择和取舍,从而决定重点记哪些,略记哪些,这种记忆方法叫做精选记忆法。
对记忆材料之所以加以选择,是因为每个人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了。这些信息并不是都需要记忆的。
据说,前苏联墓斯科大学有一位大学生,他在图书馆的石阶上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大脑受到撞击。从此,不可思议的事情产生了,他的记忆好得不能再好,什么东西都过目不忘,像《真理报》这样的大报,从头版到第八版,只要他阅读后,每篇文章都能倒背如流。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头却疼痛如裂,因为记得太多了,大脑得不到休息。因此,记忆应有选择,记忆那些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材料。善于学习记忆能力强的人,往往善于抓住重点,抓住精髓,善于组织材料。据说古时候,有的人记忆力极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过目成诵。可是郑板桥却看不起这种人,把他们叫做:“没分晓的钝汉。”怎么个没分晓?就是不分主次、轻重,不管有用、无用,一股脑儿全都背下来。
有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谈到精选记忆法时说:“修辞格有数十种之多,但常用的不过十几种。在认真学习每种修辞格之后,我把常用的12种修辞格浓缩成顺口溜:”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反语、设问、反问、反复、对照、对偶、排比',并且以这24个字为主,列成一张表。在编排中,除了让它好读、押韵,便于记忆外,还把容易混淆的放在一起,用箭头标出,在下边用简练的语言注上联系与区别或特性,记忆住了顺口溜也就记住了12个主要的修辞格,根据排列的位置,想到几组修辞格的异同,进而想到它们的全部特点。这样,在分析句子时就能做到条理清晰,不易混淆和遗漏了。“
谐音记忆法
利用谐音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许多学习材料很难记忆,在它们之间不易找出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历史年代、统计数字等等。如果对这些学习材料利用谐音加某种外部联系,这样就便于贮存,易于回忆。
据说,一天,有位老师上山与山顶寺庙里的和尚对饮,临走时,布置学生背圆周率,要求他们背到小数点后22 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大多数同学背不出来,十分苦恼。有一个学生把老师上山喝酒的事结合圆周率数字的谐音编了一句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待老师喝酒回来,个个背得滚瓜烂熟。这种聪明的学生就是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的。
利用谐音法还可以帮助记忆某些历史年代,不少人觉得记忆历史年代是件很苦恼的事,不容易记住,而且还容易混淆。但是,要学好历史,又必须记住历史年代,因为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历史。于是,许多聪明人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例如,马克思生于 1818年逝世于1883年。那么可以这样记,“一爬一爬(就)爬(上)山(了)。”再如,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用它的谐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记住。
当然,谐音记忆法只适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的材料,并不能推而广之,用于记忆所有的材料。
口诀记忆法
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合辙押韵的句子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把记忆材料分成组块来记忆,加大信息浓度,增强趣味性,不但可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避免遗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以“组块”为单位的,每一个组块内的信息量多少是相对的。一个字母可以看作一个组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也可以看作一个组块,一个句子也可以作为一个组块。组块内部的信息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联结的,如果善于把记忆材料分成适当的组块,就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口诀记忆法就是符合组块规律的一种记忆方法。
口诀大都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例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在劳动人民中间世代相传,且有强大的生命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大小寒。
上半年来六、二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除二十四节气歌外,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百家姓”等都是运用口诀记忆法的实例。
编口诀有许多种方法。
有一个标点符号的顺口溜,用的是罗列法: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句号)
中间要停顿,小圆点带尖(,逗号)
并列词句间,点个瓜子点(、顿号)
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号(;分号)
疑惑与发问,耳朵坠耳环(?问号)
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引用特殊词,蝌蚪上下窜(“”引号)
文中要解释,两头各半弦(()括号)
转折或注解,直线写后边(――破折号)
意思说不完,点点紧相连(……省略号)
特别重要处,字下加圆点(·着重点)
编口诀还有一种利用形象的方法,易于引起联想帮助回忆。
例如汉语拼音字母的
“n、m”样子像门,
“f”像拐棍,
“t”像伞把,
“h”像椅子,
“k”像有个东西往下磕,
“l”的发音像“嘞嘞嘞”的声音。
于是可以编成口诀:
一门n,二门m,
拐棍f,伞把t,
椅子h,碰壁k,
小棍赶猪嘞嘞嘞。
对于一些容易混浠的字,我们用发掘特征的办法编成口诀特别便于记忆,容易分辨。比如,己、已、巳几个字容易混,可以编成这样的口诀:堵巳不堵己(自己的己),半者和念已(已经的已)。
买、卖这两个字很多小学生容易弄混,可以运用联想法编成口诀:少了就买,多了就卖。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是缺少了什么东西才买,“买”字恰恰比“卖”字少了个“十”字头,因此可以联系起来记。
我们还可以用前后对比的方法编口诀。比方面面这个代数公式:我们就可以编成这样一个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在中央,二项符号看前面,它们两个都一样。
多种方法综合起来编口诀也很方便,比如综合罗列法、特征法、直观形象法很快就可以把“熟”字编成这样的口诀: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子字来报信,九个一起忙,下点一把火,烧熟一锅汤。这些不同的编口诀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加以运用。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口诀很不容易编,记忆的对象又并不常用或都很简单,用其他方法记忆很方便,那就用别的方法。否则为了编口诀就花去很多时间,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有意记忆法
什么是有意记忆法
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记忆法。相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方法,称为无意记忆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为了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必须进行有意记忆。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给了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性不好,而是学习目的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的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他的记忆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以后,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老师给两个班的同学布置了默写课文的作业,都说第二天测验,第二天果真测验了,结果两个班成绩差不多。测验后,只告诉一班同学两星斯后还要测验一次,二班同学不知道。两个星期后又进行测验,一班同学的成绩比二班同学要好得多(一班同学在测验前也没有复习)。这说明,并不是一班同学比二班同学更聪明,记忆更好,而是由于老师在第一次测验后,对一班提出更长久的记忆目标,结果一班同学就记得长久些。
这个实验都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养成一种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明确提出记忆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好的记忆效果。
怎样进行有意记忆
进行有意记忆,首先要有明确的任务。任务明确,就能调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全力以赴地实验记忆的任务。任务越明确、越具体,记忆效果就越好。例如,英语单词不好记,但又必须记住,因此,你可以把生词写在小卡片上,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记住20个生词,并及时进行复习与检查。这样,日积月累,你的词汇量就会大增。
其次,有意记忆要有意志努力的参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心致志”。要下决心记住一段材料,就要进入“两耳不闻窗外事”,“头悬梁,锥剌股”的境界。如果面对着要记的东西,连连叫苦不选迭,或漫不经心,或知难而退,都不会取得好效果。
理解记忆法
什么是理解记忆法
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有些材料,如科学要领、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涵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学习者对材料理解的程度。
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忆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真是费力不讨好。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
我们平常说泰国的首都曼谷,实际上这是一个简称,泰国首都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地娃劳狄希阿由他亚马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共四十一个字。
要把这四十一个字都背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恐怕比记圆周率小数点之后四十一位还要难得多。
我们不妨来背背这两首诗,一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一首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绝句《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首诗的总字数比泰国首都全名还要多七个,可是只要读几遍也就会背了。原因就在于这两首诗形象易懂。
怎样进行理解记忆
既然记忆有这种规律特点,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就要经常有意识地运用理解记忆,在记忆的时候展开积极的思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可以运用理解记忆的时候不去运用,而偏偏要使用机械记忆进行无意义的重复,那可就不止事倍功半,而是相差十倍二十倍了。
我们在记忆材料的时候,只要它是有意义的,就应该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记忆。
例如背古文,如果不把古文的意思弄懂,那么就会象背天书一样,非常吃力。如果把古文里的实词、虚词都弄懂了,把全篇的中心意思掌握了,这时再背,就是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背起来就有兴趣得多,也快得多,印象也深得多。
我们说理解记忆效率高、效果好,是不是说只要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呢?这可不一定。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有的人理解了某个学习内容,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那么,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准确地记住的。
联想记忆法
什么是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联想记忆法。联想,就是当人脑接受某一剌激时,浮现出与该剌激有关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
联想记忆法的种类
联想记忆法分为以下三种具体方法:
接近的联想法
两种以上的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同时或接近,这样只要想起其中的一种便会接着回忆起另一种,由此再想起其他。 记忆的材料整理成一定顺序就容易记得多了。
例如,有的人有时候一下子记不起一个很熟的外语单词,明明是经常温习的,连这个字在教科书上什么位置都能回忆起来,可一下子就想不起来了,那他就可以从这个字在书上什么地方想起,想想它前面是个什么词,后面跟了一个什么词,这样反复地联想,往往能回忆起这个单词来。这个词和前后词的关系是位置接近,这种联想就叫空间上的联想。还有一种时间上的联想。比如一个人在一本辞典上看到对某个词的很有意思的说明和解释,告诉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也很感兴趣,问他是在哪本辞典上查到的,要去亲自查看一下全文。可惜他已经记不确切是查在哪本辞典了。怎么办呢?
于是这个人就回忆当时查辞典的情形。首先想起是前天晚上查到的,记得那天晚上他还为这事高兴了好一会。再仔细一想,噢!有了。这个词是在《辞海》上看到的。因为自己前天晚上只查过《辞海》,其他那些辞典前天上午就都归还图书馆了。这样,通过时间上的联想,准确地回忆起自己查的是《辞海》,不是其他的辞典。
相似联想法
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相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
在外语单词里,有发音相似的,有意义相似的,这些都可以利用相似联想法来帮助记忆。
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和北京景山学校在小学低年级试验一种集中识字的方法,可使学生在两年内认字两千五百个,阅读一般书籍报纸。这种识字法就运用类似联想记忆法的道理,把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联想的字编成一组一组的,像把“扬、肠、场、畅、汤 ”放在一起记,把“情、清、请、晴、睛”放在一起记。每组汉字的右边都是相同的,每组字的汉语拼音也有共性,前一组的汉语拼音后面都是“ang”,后一组的汉语拼音都是“qing”,这样就可以学得快、记得住。
对比联想法
当看到、听到或回忆起某一事物时,往往会想起和它相对的事物。对各种知识进行多种比较,抓住其特性,可以帮助记忆。这就是对比联想法。
许多诗集、对联大多按对仗的规律写出来的。如:杭州岳飞庙有这样一副楹联,写的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和“无”是相反的,埋下烈士忠骨和铸就*臣是相对比的。相传这里埋着民族英雄岳飞的忠骨,后人由于痛恨*臣秦桧用阴谋害死了他,用铁铸了秦桧夫妇的跪像放在墓前。只要记住这副对联的上句,下句也就不难凭对比联想回忆起来了。我们背律诗,往往感到中间两联好背,原因就是律诗的常规是中间两联对仗。对仗常用这种对比,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又如唐朝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诗的中间两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对比之处很多,由前一句可以很自然地想起后一句。
怎样用联想法学习外语
学习外语,初学者往往喜欢用生词卡,把一个个外文单词及其音标、词类和中文词义记在单词卡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读读,这确是个有效的方法。但是,利用上面提到的联想规律,就能够增进这种方法的记忆效果。
(1)将词形相似的词放在一起记。便如:preserve、reserve、observe、deserve 4个词都相同的词根serve,把它们放在一起记,利用相似联想,既利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利于辨别、区分它们的中文词义。
(2)将中文词义相同或接近的词放在一起记。例如:get、obtain、acquire、gain 4个词都有“得到”的意思,把它们放在一起记,利用接近联想,可以举一反三,提高记忆效率。
(3)将反义词放在一起记。例如:black(黑)与white(白),superior(上等的)与inferior(下等的)词义相反,把它们放在一起,利用对比联想,由一词引起对它的反义词的回忆。
联想记忆法在商业广告上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1931年,上海有家汽车出租公司,他们电话号码是“40000”,为了使乘客能记住这个电话号码以招徕生意,他们就利用人民群众当是高涨的爱国热情,大力宣传“四万同胞请打‘40000'号电话”,这就使它很快成为上海最大的一家出租汽车公司。
多通道记忆法
什么是多通道记忆法
要记忆外部信息,必先接受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等。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
古书《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这说明远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人就已经认识到读书学习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口念,用手写,用脑子想,这样才能增强记忆效果。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
有位老师曾经用三种方法让三组同学记住十张画的内容:对第一组同学,他只是告诉说画上画了些什么,并不给他们看这些画。也就是说这组同学只是听,没有看。对第二组同学正好相反。老师哈给他们看这十张画,可是不再给他讲每张画画了些什么。也就是说这组同学只是看,没有听。对第三组同学是又让听又让看。老师不但告诉他们画的内容,而且在讲每张画的内容的同时,就给他们看那张画。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分别问这三组同学记住了多少画的内容。结果第一组记住的最少,只有百分之六十;第二组稍多,记住了百分之七十;第三组记住最多,达到百分之八十六!这说明只听不看的同学记得最少,还仅仅是两种感觉器官并用,记忆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种好得多。如果把所有的感觉器官一齐调动起来,记忆效果就更好了。
怎样进行多通道记忆
多通道记忆法动员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这种方法在掌握各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因为不论哪一种语言,学习目的总是为了读、写、听、说,这四种能力恰恰涉及到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四种不同的通道,因此,在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时,最好采用多通道记忆法。
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中,为了抓住信息,往往是动脑动手,听、说、写并用,采用多通道记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要记住一段比较长的话语,最好是边听边记,有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强调的就是“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旨在说明动笔对于记忆的重要。
因此,在掌握各种语言文字或是接收处理语言信息之时,应运用多通道记忆法,其正确的作法是,边听边积极思维,以听懂为第一,总结出所接收的语言信息的内容要点,并在其语言停顿的空隙,扼要地记上几个字或几句话。
精选记忆法
对记忆材料加以选择和取舍,从而决定重点记哪些,略记哪些,这种记忆方法叫做精选记忆法。
对记忆材料之所以加以选择,是因为每个人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了。这些信息并不是都需要记忆的。
据说,前苏联墓斯科大学有一位大学生,他在图书馆的石阶上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大脑受到撞击。从此,不可思议的事情产生了,他的记忆好得不能再好,什么东西都过目不忘,像《真理报》这样的大报,从头版到第八版,只要他阅读后,每篇文章都能倒背如流。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头却疼痛如裂,因为记得太多了,大脑得不到休息。因此,记忆应有选择,记忆那些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材料。善于学习记忆能力强的人,往往善于抓住重点,抓住精髓,善于组织材料。据说古时候,有的人记忆力极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过目成诵。可是郑板桥却看不起这种人,把他们叫做:“没分晓的钝汉。”怎么个没分晓?就是不分主次、轻重,不管有用、无用,一股脑儿全都背下来。
有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谈到精选记忆法时说:“修辞格有数十种之多,但常用的不过十几种。在认真学习每种修辞格之后,我把常用的12种修辞格浓缩成顺口溜:”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反语、设问、反问、反复、对照、对偶、排比',并且以这24个字为主,列成一张表。在编排中,除了让它好读、押韵,便于记忆外,还把容易混淆的放在一起,用箭头标出,在下边用简练的语言注上联系与区别或特性,记忆住了顺口溜也就记住了12个主要的修辞格,根据排列的位置,想到几组修辞格的异同,进而想到它们的全部特点。这样,在分析句子时就能做到条理清晰,不易混淆和遗漏了。“
谐音记忆法
利用谐音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许多学习材料很难记忆,在它们之间不易找出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历史年代、统计数字等等。如果对这些学习材料利用谐音加某种外部联系,这样就便于贮存,易于回忆。
据说,一天,有位老师上山与山顶寺庙里的和尚对饮,临走时,布置学生背圆周率,要求他们背到小数点后22 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大多数同学背不出来,十分苦恼。有一个学生把老师上山喝酒的事结合圆周率数字的谐音编了一句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待老师喝酒回来,个个背得滚瓜烂熟。这种聪明的学生就是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的。
利用谐音法还可以帮助记忆某些历史年代,不少人觉得记忆历史年代是件很苦恼的事,不容易记住,而且还容易混淆。但是,要学好历史,又必须记住历史年代,因为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历史。于是,许多聪明人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例如,马克思生于 1818年逝世于1883年。那么可以这样记,“一爬一爬(就)爬(上)山(了)。”再如,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用它的谐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记住。
当然,谐音记忆法只适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的材料,并不能推而广之,用于记忆所有的材料。
口诀记忆法
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合辙押韵的句子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把记忆材料分成组块来记忆,加大信息浓度,增强趣味性,不但可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避免遗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以“组块”为单位的,每一个组块内的信息量多少是相对的。一个字母可以看作一个组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也可以看作一个组块,一个句子也可以作为一个组块。组块内部的信息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联结的,如果善于把记忆材料分成适当的组块,就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口诀记忆法就是符合组块规律的一种记忆方法。
口诀大都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例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在劳动人民中间世代相传,且有强大的生命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大小寒。
上半年来六、二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除二十四节气歌外,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百家姓”等都是运用口诀记忆法的实例。
编口诀有许多种方法。
有一个标点符号的顺口溜,用的是罗列法: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句号)
中间要停顿,小圆点带尖(,逗号)
并列词句间,点个瓜子点(、顿号)
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号(;分号)
疑惑与发问,耳朵坠耳环(?问号)
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引用特殊词,蝌蚪上下窜(“”引号)
文中要解释,两头各半弦(()括号)
转折或注解,直线写后边(――破折号)
意思说不完,点点紧相连(……省略号)
特别重要处,字下加圆点(·着重点)
编口诀还有一种利用形象的方法,易于引起联想帮助回忆。
例如汉语拼音字母的
“n、m”样子像门,
“f”像拐棍,
“t”像伞把,
“h”像椅子,
“k”像有个东西往下磕,
“l”的发音像“嘞嘞嘞”的声音。
于是可以编成口诀:
一门n,二门m,
拐棍f,伞把t,
椅子h,碰壁k,
小棍赶猪嘞嘞嘞。
对于一些容易混浠的字,我们用发掘特征的办法编成口诀特别便于记忆,容易分辨。比如,己、已、巳几个字容易混,可以编成这样的口诀:堵巳不堵己(自己的己),半者和念已(已经的已)。
买、卖这两个字很多小学生容易弄混,可以运用联想法编成口诀:少了就买,多了就卖。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是缺少了什么东西才买,“买”字恰恰比“卖”字少了个“十”字头,因此可以联系起来记。
我们还可以用前后对比的方法编口诀。比方面面这个代数公式:我们就可以编成这样一个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在中央,二项符号看前面,它们两个都一样。
多种方法综合起来编口诀也很方便,比如综合罗列法、特征法、直观形象法很快就可以把“熟”字编成这样的口诀: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子字来报信,九个一起忙,下点一把火,烧熟一锅汤。这些不同的编口诀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加以运用。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口诀很不容易编,记忆的对象又并不常用或都很简单,用其他方法记忆很方便,那就用别的方法。否则为了编口诀就花去很多时间,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