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向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有哪些,引进的线路如何,从光热地理条件上分析,这些作物为什么能够在我国生长
明清时期有二十几种美洲作物先后通过不同方式、不同路线传入我国。
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并在我国广泛种植,改变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构成。
其中,玉米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明代传入我国。16世纪70年代,玉米是从中亚沿丝绸之路引进到中国的。
甘薯原产南美洲,主要用作蔬菜、粮食。西班牙人殖民南美洲后,在南亚的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首先是从越南把薯种带回到东莞,并在闽粤部分地区得到推广。17世纪初,甘薯由福建引种到了长江流域。到18世纪前期,长江流域许多省都已有甘薯栽培。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为印第安人驯化。1650年左右传入中国,亦称洋芋、土豆、山药蛋等。由于耐寒、耐旱的特点,在我国南北得到广泛种植。
花生原产美洲巴西,大约在15世纪晚期或16世纪早期,由我国商人从南洋引进的。明清时期在我国广泛种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
向日葵原产北美,亦称迎阳花、葵花等,在中国17世纪后期称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可作为一种休闲食品。
南美洲大部分地球与中国纬度相近,光照、温度等条件基本相同,自然环境相似,所以能够在我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