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要“挥泪斩马谡?
马谡,字幼常,荆州襄阳人,蜀汉官员将领,是马良的幼弟。他在历史上其实本无多大作为,笔墨也很少,但却因为一个故事妇孺皆知,这就是“挥泪斩马谡”。诸葛亮重用马谡,被人看作其败笔之一,而马谡丢失街亭,使得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最终被诸葛亮下令斩杀。有人说诸葛亮杀马谡太过严厉,马谡其实罪不至死,是这样么?
马谡年少知名,有才气,喜欢和别人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让马谡担任参军,时常在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一谈就是一整天,诸葛亮十分欣赏他的才能。众人也都知道,诸葛亮和马谡的关系非同一般。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需要选派先锋,当时有不少人选,比如魏延、吴懿、王平、高翔等等,都身经百战。但一向谨慎的诸葛亮却启用了没有一点经验的马谡担当此重任,所以有人说诸葛亮这样太冒失,太冒险,完全不符合他的套路。
当然,诸葛亮这么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马谡曾为诸葛亮征讨南中出奇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诸葛亮有这个底,认为这次可以在这个马谡身上赌一赌。
实践证明,诸葛亮赌错了。这个被诸葛亮寄以厚望的马幼常,违背了诸葛亮的调度,照搬书本教条,不懂灵活应变,被曹魏老将张?打的体无完肤。街亭丢失,使得诸葛亮不得不放弃已经占据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全面撤退,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战败需要问责,而此时的焦点全在马谡身上。退回汉中后,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以谢众人。
诸葛亮做出如此决定,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需要服众
诸葛亮破格重用马谡为先锋,引起了其他参战将领的不满。另外,马谡是荆州集团的人物,处理不好马谡问题,就难以让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信服。其实带兵打仗,失败常有之事,单论战败,马谡可杀也可不杀。而诸葛亮一向以法律严明著称,自己用人不善,诸葛亮只能选择从重处罚。
二、马谡违抗军令
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而丢失了街亭,或许还有活命的希望。但马谡是因为“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也就是违抗了军令而战败。违抗军令是诸葛亮所不能容忍的,如果违抗军令而战败的马谡都能活命,那诸葛亮以后还怎么管理其他人?
三、愧对刘备
刘备在临终前曾向诸葛亮点名批评马谡,说他言过其实,需要谨慎使用。诸葛亮却没有听取刘备的意见,反而效仿刘备破格重用魏延的例子,把一个光有理论,但没有实践经验的马谡推到第一线,没想成这马谡还真被刘备说中了,是个难看重用之人。诸葛亮心里一定想,不听主公言,吃亏在眼前啊!这马谡,真是让我失望!
四、找到了新的培养目标
虽然第一次北伐失败,但诸葛亮却得到了一一位人才――姜维。在姜维归降蜀汉后,立即被诸葛亮辟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可是火箭提拔。不仅诸葛亮赏识,蒋琬、张裔等人也对姜维赞不绝口。本来马谡是诸葛亮重点培养目标,但他违抗军令,丢失要地,诸葛亮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奇才姜维,所以,这样一个马谡,诸葛亮也就没必要留着了。杀了还能服众,留着怕生后患,所以这个曾经集诸葛亮万千宠爱的马谡,也就只能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