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的枢密院与兵部有什么区别
区别:
1、军务重要程度不同。
兵部只处理国家军队的日常事务,枢密院是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
2、军队管理内容不同
兵部只负责处理军队后勤工作,枢密院负责战争的指挥。
3、征兵权力大小不同
兵部只负责地方的一部分战争征召计划,枢密院负责战争全国总动员。
枢密院长官的官称,宋初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签书(署)和同签书枢密院事。
元丰改制,专用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官称。改制时,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把权力合并于兵部。神宗强调祖制。
因而元丰改制时唯独把枢密院这一机构保留了下来。宋朝的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充分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政制特点。
扩展资料:
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兵权由几个机构分管,各部门权力分散,权力集中于皇帝。宋朝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有四个部门。
枢密院负责军令、调动和高级军官的任免;“三衙”统率禁军;兵部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吏部负责武官铨选。
宋初,中书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权力不能合在一起,因此无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后来因用兵西夏,宰相与枢密院长官不通气,对军事指挥不利,于是在庆历年间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
西夏用兵结束,又恢复原状,兼职没有形成制度。到了南宋,一些权臣如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等都曾以宰相兼任枢密使,但还不是定制。
宁宗以后,宰相兼枢密使才成为定制。宰相不能兼枢密使,是防止大臣权重威胁皇权。后来权臣兼任两职,确实曾使皇权受到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政治制度
枢密院是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军队的调防,战争的动员,战争的指挥等都是枢密院的职责,同时也领导兵部的工作。
类似我们现在的中央军委与国防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