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是曾国潘的远见之名了,曾国藩早就料到他会有倒台的一天,因此便不写书信,以便以后他倒台的时候不会牵连到自己。虽然曾国藩是肃顺推荐而当成这个两江都督的,但是曾国藩深知肃顺不是该深交之人,因为肃顺由于看不惯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室及子弟,反倒喜欢那些寒门出生有才华的人,因此得罪了朝廷上的所有权贵。
想想也是,毕竟两江都督是曾国藩好不容易得来的荣誉,因此他更加看重及珍惜,绝对不会让到手的鸭子飞了。因此在肃顺写信联系他的时候,就留了个心眼,心想到以后如果肃顺倒台,朝廷的皇室肯定不会放过他及与他有过牵连的人。因此尽管他对别人有说过感激肃顺的事情,但是他坚决不给他回信,以免日后引火上身。毕竟肃顺得罪的可是满朝文武,因为肃顺也是皇室成员,自己有家底不害怕,但是曾国潘什么都没有,除了刚刚到手的两江都督。
果然,在不久之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等人,发动了政变,直接铲除的就是肃顺一党,包括其在内的顾命八大臣。而且肃顺的结局是最惨的,他不仅被当众斩首,而且还抄了全家。果不其然,在太后处理了肃顺之后,就开始了抄家,这个不仅是斩草除根,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将肃顺的余党一网打尽,防止以后有造反和叛乱。因此在家中的书信便是相关查找余党的有力证据。
因此从以上来看,曾国潘不回肃顺的信是非常的有先见之明的。
2018-06-11 广告
当时,两江总督何桂清驻扎在常州,手里还有几万人马。但是,何桂清贪生怕死,不思抵抗,率领数万清军弃城潜逃,还在逃跑时下令开枪打死了19名拦阻他们的常州士绅。咸丰皇帝闻讯,下令将何桂清革职逮捕,送往北京等候处置。
何桂清后来怎么处理,我们不管。何桂清留下的两江总督空缺,该谁来继任呢?
曾国藩最渴望得到这一个职位。
我们知道,曾国藩当初是以在籍礼部右侍郎的身份,奉命在湖南训练湘军的。几年下来,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中,取得一些胜利,大有成为中流砥柱的迹象。可是,由于曾国藩身份的限制,无法对地方督抚发号施令,因此在军饷供应上处于极为窘迫的地步。
1854年10月,曾国藩在率部攻克湖北武汉后,咸丰皇帝大喜,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可是,在短短几天后,咸丰皇帝又收回成命,只给了曾国藩一个兵部侍郎的虚衔。曾国藩满肚子不高兴,却也无可奈何。
两江总督是清朝八大总督之一(不包括清末设置的东三省总督),管辖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军政要务,在八大总督中地位十分显耀。咸丰皇帝连湖北巡抚都舍不得给曾国藩,会让他担任两江总督吗?
所以,曾国藩几乎没有被任命为两江总督的可能性。
不过,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人来帮助他了。这个人叫肃顺。
肃顺,字雨亭,满洲镶蓝旗人,生于1816年,属于朝廷宗室。他虽然在朝廷里只担任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位,职位并不算很高,但由于得到咸丰皇帝的信任,又与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权倾朝野,烜赫一时。
肃顺为什么愿意帮助曾国藩呢?
原来,肃顺尽管是清朝八旗贵族中的一员,可向来瞧不起养尊处优,形同一帮废物的八旗子弟,反而对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潘祖荫、郭嵩焘等汉人大臣青睐有加。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旗人混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笔厉害得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常心折曾文正公(曾国藩)之识量、胡文忠公(胡林翼)之才略”,对待汉人大臣“颇极谦恭”。
肃顺这样做,得罪了不少八旗贵族。正如近代史学家黄浚评论:“肃顺治事之猛,识别之精,不避权贵,尤不顾八旗贵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于是,当咸丰皇帝向肃顺征求由谁来代替何桂清的意见时,肃顺果断推荐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在肃顺的力荐下,1860年,朝廷先是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继而实授,且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不久,皖南军务也归曾国藩督办。
至此,曾国藩手里的权力已经超过了两江总督,江苏、江西、安徽3省巡抚都必须听他的号令。
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后,肃顺在致胡林翼的秘信中说了这件事情,胡林翼给曾国藩送去这封密信。肃顺在秘信的最后写道:“润芝(胡林翼)向来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想不会因此事而有芥蒂。望与曾涤生(曾国藩)和衷共济,力挽狂澜,建攻克江宁大功。异日建凌烟阁,同绘润芝与涤生像于其首。”
肃顺特意在密信的边角写了一行小字:“请送与涤生一阅。”
曾国藩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对肃顺十分感激。
可是,曾国藩对肃顺感激归感激,却没有给他写一封信,表示感谢之意。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毕竟,受恩后表示感谢,这是人之常情。而且,肃顺在朝廷里如日中天,许多人主动巴结还来不及,曾国藩为啥不趁机向肃顺靠拢呢?
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曾国藩实有先见之明。
1861年,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在恭亲王的帮助下,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肃顺被斩首于菜市口刑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被赐自尽。
当时,慈禧太后派人查抄肃顺的家,在一个保险箱内发现大批达官贵人们给肃顺的秘密信件。这些秘密信件几乎将满朝文武“一网打尽”,唯独没有曾国藩的信件。
现在,大家知道曾国藩的厉害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