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区带的划分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参照陈毓川等(1998)对新疆成矿区带的划法,结合此次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现将新疆东准地区金成矿带的划分原则、成矿区带分级内涵标定和成矿区带的划分简述如下。

一、成矿区带划分原则

“成矿单元”是成矿意义上的“地质单元”。通过由点到面的研究,即由典型矿床研究再拓宽到区域的研究,并根据成矿作用的个性和共性,逐级划分。从而达到在今后的矿产勘查工作中,能集中到面积最小、远景最好、发现矿床的命中率最高的成矿空间内。

(1)相似性原则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备共同有利成矿地层、岩石组合、物化探场、构造-岩浆条件和在相似成矿环境控制下,由相似成矿机制形成相近的一组(或一类)矿床(点),可以构成一个成矿区带。并据此原则,按成矿条件的异同,逐步圈定低序次的成矿单元。

(2)逐级圈定原则

岩石圈的物质运动与大地构造演化有关,活动带和稳定区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转化过程,也是成矿物质运动和成矿作用的全过程。由于地幔物质及其运动的不均一性,确定了成矿作用在各成矿单元中不尽相同,故必须逐级圈定。

(3)结合实际情况与不同观点(学派)相结合的原则

不同大地构造学派研究区域成矿作用的出发点、角度不同,各有其长短。应当博采众家之长,与实地情况相结合,以更加科学、合理地阐述成矿作用和控矿规律。

(4)地质构造单元和成矿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地质构造单元和特定的成矿环境限定了成矿区带的空间位置,即一定的构造单元,形成一定的矿产组合。有时也会发生相邻的单元界线附近发育同一类型矿化作用的情况,所以成矿单元与构造单元基本相同。

(5)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化资料相互印证的原则

以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卫星及航空影像等资料相互印证。特别是地质勘查程度低的地区,更要充分利用上述资料综合研究,对预测区进行远景评价和圈定。

二、成矿区带分级及其内涵标定

根据实际情况,将成矿区带划分为五级:“Ⅰ级-成矿域、Ⅱ级-成矿区、Ⅲ级-成矿带、Ⅳ级-矿带、Ⅴ级-矿带”。现将各级区带的内涵标定如下:[成矿区带划分采用二段式,即构造单元+成矿元素(或矿物)]。

(1)Ⅰ级-成矿域

全球性成矿单元,覆盖到新疆的只有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各家认识不一。按陈毓川等(1998)划法,新疆塔里木属于前寒武纪成矿域,以北属于古亚洲成矿域,以南属于秦祁-昆成矿域。按涂光炽(1999)划法,则塔里木以北属于中亚成矿域,以南属于特提斯成矿域。本次研究以陈毓川的方案为主。

(2)Ⅱ级-成矿区

其区域成矿作用是经几个或一个大地构造-岩浆旋回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在区域成矿作用演化过程中,成矿物质的富集受地壳物质不均匀性的控制,赋存的矿床类型明显受多级或多序次构造的控制。

(3)Ⅲ级-成矿带

在成矿区内,受一定地壳演化阶段、同一构造-成矿作用控制的某几种矿床类型集中分布的地区,反映了区域成矿专属性特征。

(4)Ⅳ级-矿带

在同一成矿带中,受相同区域成矿作用控制的矿田(含成矿远景区)、矿床(点)分布带。

(5)Ⅴ级-矿带(成矿远景区)

在同一矿带中,受同类成矿因素控制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床、矿(化)点等信息资料集中的找矿远景区。

三、金成矿区带的划分及其地质特征

新疆矿产资源规划研究(2001),将新疆按成矿单元共划分出6个Ⅱ级成矿区和46个Ⅲ级成矿带。其中新疆准噶尔地区“达拉布特-卡拉麦里金、锡、铜(铁、汞)成矿带”属Ⅲ级成矿带。

(一)Ⅳ级金矿带的划分

根据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及其内涵标定,结合西准噶尔地区北东向构造控矿和东准噶尔地区北西向构造控矿等特有的控矿作用及地质背景,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划归为Ⅳ级金矿带。

(二)Ⅴ级金矿带的划分

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目前已发现金矿床(点)98处。其中岩金矿点89处,砂金矿点9处。矿床(点)具有成群成带分布与分段集中之特征。按其控矿构造、矿源层、金异常分规律、成矿部位及矿床成因类型等因素按顺序可分为五个Ⅴ级金矿带:库布苏库普金矿带、卡拉麦里金矿带、金山沟金矿带、黑山头-金山金矿带、莫钦乌拉金矿带。

(三)金矿带地质特征

1.Ⅳ级金矿带地质特征

区内仅划分出一个Ⅳ级金矿带,即: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

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北西自卡拉麦里山、经清水泉、双泉、南明水、黑山头、金山到莫钦乌拉山。地理坐标为东经:89°00′~95°00′,北纬:43°00′~45°55′。金矿带长约500km,宽10~45km(局部可达65km)。矿带形态呈一西宽东窄似长条状或楔形状展布。矿带总体走向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倾向北—北东向,倾角75°~80°。

在约16000km2的狭长金矿带内分布着98处金矿床(点),其中岩金矿点89个,砂金矿点9个。在89个岩金矿床(点)中,其中有中型金矿床1处,小型金矿床5处。

双泉金矿(中型):目前已探获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金金属量4327kg,探获预测资源量(334)金金属量5972kg,累计探获(333+334)资源量10299kg,此区预测资源量可达中型以上。

小型金矿床有5处:①金山沟金矿探获资源量(333)3223kg;②柳树泉金矿探获资源量(333)1792kg;③马王庙金矿探获资源量(333)1600kg;④金山金矿探获资源量(333)1600kg。⑤吉木萨尔金矿探获资源量(333)415kg。

此矿带共探获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957kg,预测资源量(334)5972kg,累计探获(333+334)资源量18929kg。

在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中,金矿床(点)具有带状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尤其是含金脉带常成群出现,一个矿点之内由许多矿脉或含金矿化带组成,而且往往很密集。如红山式的7、18号金矿点等、南明水式54、55、56号金矿点等、柳树泉式的64号金矿点等、金山式80号金矿点等,均属呈脉带群出现。有的矿点在不大的范围内集中几条、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矿脉,如金山金矿就有大小150条矿脉。由此可见,金矿点的分布与金的矿源层、断裂构造及矿床类型等密切相关。

金矿带西端为东准噶尔坳陷区与过渡带的分界线,东端为东准噶尔褶皱带和北天山褶皱带的边界线,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处于北东准噶尔坳陷区范围内,属华力西期坳陷区。二叠纪末结束了坳陷阶段的发展,从而造成本区在地层分布上以古生代占绝对优势,中生代仅在坳陷盆地中出露的特征。中泥盆世、下石炭世是在北东准噶尔坳陷发育的鼎盛时期,一方面强烈下陷接受沉积,另一方面强烈的火山活动从而形成以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熔岩为主体的沉积建造。下石炭统、中泥盆统地层和火山碎屑岩系是金矿赋存的主要矿源层。

区内北西—北西西向深大断裂(如卡拉麦里深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等)为控矿构造,其次一级断裂构造为容矿构造。金矿点的具体部就位空间则与构造关系极为密切,不同的构造类型往往控制了矿(化)点的产出部位及矿体的形态、产状。卡拉麦里金矿带主要产于以下几种构造中:由于层间滑动而引起的挤压、拖拽破碎带,如清水地区一些金矿点等;在断裂裂隙或剪切带的交切处,连接处或断裂裂隙的转折处造成的扩容带内,如南明水地区金矿点等;在背斜两端两条相向错动的断裂中间形成的等间距张裂隙扩容带,含金石英脉多呈雁行状排列;在两组断裂交汇处,因构造剪切形成的张裂隙扩容带;在火山颈,火山角砾岩或与火山爆发口相连接的环形及放射状断裂形成的矿体,此类矿体虽然长度不大,但却有较大的延伸,如金山沟金矿等,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板岩-千枚岩,属动压变质,压力主要为应力,成带状展布,构造形迹与区域构造和谐一致,特别与深大断裂及断裂带关系密切。它与金矿常伴生。

在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中,超基性岩出露广泛,总面积较大,而且与金矿有着成生联系。

矿带总体控矿特征表现为:区内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卡拉麦里深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之间,以卡拉麦里深断裂(缝合带)为界,缝合带北以铬、铜、锌、金、锡、钨、铁、锰、汞、锑的成矿与矿化作用为特征,缝合带南以金、铜成矿作用为主,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化作用次之。

2.Ⅴ级金矿带地质特征

根据矿带划分原则,在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矿带(Ⅳ级)中可划分出五个Ⅴ级金矿带(或找矿远景区)。现将Ⅴ级金矿带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库布苏-库普金矿带(编号Ⅴ1)

金矿带西起库布苏西、东至库普一带,地理坐标为东经:89°26′~91°00′,北纬:45°00′~45°22′。

矿带长度125km,宽20~25km,其形态呈一西宽东窄的似长条状,总体走向290°,倾向北北东,倾角50°~70°,具逆断层性质。带内共有4个金矿点(65~66号、92~93号),占金矿点总数的4.08%。金矿点主要分布在库布苏及库普大断裂附近。Au13、Au14、Au16、Au21、Au22(库布苏)、Au31、Au32、Au35(库普)8个主要金异常均沿大断裂带状分布。

矿带处于位于野马泉火山岩浆弧的库布苏强应变构造带中段,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平顶山组(D2p)和志留系库布苏群下亚群(SKpa)。区内板岩-千枚岩发育,属动压变质,压力主要为应力,成带状展布,含金背景值较高并且位于不同方向构造复合部位,有利于金的矿化。

2004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在库普一带进行的1:5万化探扫面工作,在检查Hs-6号异常中发现两条蚀变带,6条含金矿化带;在库布苏金矿预查中发现了库布苏金矿化带,矿化带长约17km,矿化宽度一般10~20m。通过工作发现该矿化带由2条金矿脉组成,矿化带主要金矿化岩石为石英钠长斑岩,其次为角砾状、碎裂状粉砂质板岩及泥质粉砂质板岩,局部破碎蚀变闪长玢岩也含金。①1号脉:破碎蚀变岩型,具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龄土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铜蓝等。地表以50~100m的间距布置26个探槽和5个浅井,控制矿脉长4km,总体产状0°~10°∠54~84°。矿脉有5个工程未连续见矿,厚度0.48~3.35m。金品位为(1.27~6.2)×10-6;②2号脉:破碎蚀变岩型,位于1号脉南部1km,地表以50~200m间距由33个探槽和2个浅井控制矿脉长5.2km,矿脉品位均较低,工程未连续见矿,仅有两个单工程TC20、TC21 见矿,厚度为0.80~0.94m。金品位为(1.05~1.18)×10-6。该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主要为寻找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2)卡拉麦里金矿带(编号Ⅴ2)

金矿带西自卡拉麦里山、经清水泉、双泉至南明水一带,地理坐标东经:89°12′~90°48′,北纬:44°46′~45°28′。

矿带长度125km,宽20~35km,矿带形态呈一西宽东窄的似长条状矿带。带内共有70个金矿点(1~64号、94~99号),占金矿点总数的71.43%。金矿点主要分在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附近。

岩金矿床(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时代有密切联系,主要成矿时代为华力西中期。当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与控矿的构造活动造就了本区金矿在宏观上具有带状分布和分段集中的特点。

a.带状分布

矿带位于东准噶尔地区野马泉地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带上,两地块在碰撞缝合之前的构造环境有利于矿源层的形成,碰撞缝合阶段的变质作用和强应变构造带的发育创造了金活化富集的条件。碰撞造山阶段岩浆侵入活动为其接触带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造成了卡拉麦里金矿带中金矿床(点)的分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的带状分布特点。

b.矿点分段集中

在卡拉麦里金矿带中,金矿床(点)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按其自然集中的规律,可分为三个聚集地段(即红山-清水矿点集中段、大沙沟矿点集中段和红柳沟-南明水矿点集中段):

1)红山-清水金矿点集中段:该段西起红山(7号矿点),东至清水(31号矿点)一带,东西长26km,南北宽25km,为寻找含金石英脉金矿的理想靶区。区内现已发现金矿点33处。金矿点主要集中在红山、吉木萨尔及清水一带,具分段集中的特点,并沿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呈带状分布。

2)大砂沟金矿点集中段:该区西起清真寺沟,东至大沙沟一带,东西长28km,南北宽16km,为寻找含金石英脉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靶区。区内现已发现金矿点10处,金矿点主要集中于As-22号异常和大沙沟(AR-26)一带,具分段集中的特点,并沿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呈带状分布。

3)红柳沟-南明水金矿点集中段:该区西起红柳沟,东至南明水一带,东西长45km,南北宽15km。区内现已发现金矿床(点)18 处,主要有双泉及南明水金矿床,金矿点具分段集中的特点,并沿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呈带状分布。

c.金异常分布特征

在卡拉麦里金矿带的中西部,主要分布有:AR-26(甲类)、AR-3(乙类)、AS22(乙类)、AR-17(乙类)、AR-18(乙类)、AR-29(乙类)、AR-30(乙类)等Au(Cu)综合异常和AR-11(乙类)、AR-13(乙类)、AR-33(乙类)等Cu(Au)综合异常;在卡拉麦里金矿带的中东部,主要分布有:AR-16(乙类)、AR-28(丙类)、AR-34(丙类)、AR-39(乙类)、AR-42(甲类)、AR-45(丙类)、AS-18(乙类)等以金为主的综合异常。以金为主的综合异常(有找金意义的甲、乙类异常)共16个,其中有13个异常分布在卡拉麦里断裂以北,占总数的81%。3个异常分布在卡拉麦里深断裂以南,占总数的19%。

地层为东准噶尔褶皱带内的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火山碎屑岩,中泥盆统平顶山组(D2p)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岩系,属金的矿源层;酸性到超基性各类岩浆岩活动强烈,华力西中期灰色、红灰色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体和浅红-橘黄色中细粒钾长花岗岩体在金矿带北部大面积出露,华力西中期超基性岩体呈小串珠状及带状分布,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褶皱构造及北西西向线性构造发育,该金矿带具有良好的金成矿地质条件,为寻找以构造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和花岗斑岩脉型金矿的理想靶区。

(3)金山沟金矿带(编号Ⅴ3)

金矿带位于奇台县东北130km的北山煤矿东8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90°22′~91°00′,北纬:44°28′~44°38′。

矿带长度约45km,宽15~20km,矿带形态似长条状。带内有2个金矿点(67~68号),占金矿点总数的2.04%。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岩型金矿。

金山沟金矿带处于东准噶尔华力西期褶皱隆起带之南,准噶尔中新生代坳陷区之北缘。金山沟为坳陷区的基底隆起地区,为一经向构造带-金山沟经向构造带。

金山沟地区属中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火山穹窿,因为北部和西部被中石炭、二叠、侏罗系地层掩盖,出露很不完整,边部有阶梯状环形、锥形断裂,中部有几个寄生火山机构,组成火山穹窿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金山沟火山穹窿中已发现五个寄生火山机构:①明矾沟火山机构;②东黑山火山机构;③老君庙火山机构;④羊圈子火山机构;⑤东沟火山机构。火山机构之间相距1.5~3.0km,每个火山机构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其共同点就是在各自的火山管道相(岩性主要为英安质板状角砾岩和集块岩类)附近均发育不同程度的面形及线形热液蚀变。面形蚀变与火山机构有关,特别与潜爆岩筒关系最为密切。线形蚀变主要受火山穹窿的环形断裂控制,其蚀变长度1000~2500m,宽400~600m。线形蚀变呈带状,本身也是金矿化体。蚀变越强烈,金矿化体越大,含金越高,属热液充填交代型。

金山沟地区已发现含金矿脉7条,多呈不规则网状分布于断裂破碎带中,矿脉形态呈单脉型,部分地段膨大、收缩、尖灭再现。含金程度有随蚀变破碎带的增宽而增高的趋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还含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绢云母、方解石等。矿脉围岩普遍遭受热液蚀变、蚀变带可分为:绢云母化带、黄铁绢英云化带和次生石英岩化带。

含金石英脉在蚀变破碎带中多呈单脉式平行分布。长一般为30~40m,宽0.48~4.2m,平均为1.08m。矿脉产状可分为两组:①走向50°~65°,倾向北西,倾角30°~80°;②走向85°,倾向北北西,倾角58°~85°。矿脉产状与围岩走向基本平行,但倾角相反。

矿区参加储量计算的有1、2、3、4、6、7六条矿脉,其中可圈出21个矿体。全区21个矿体累计探获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223kg,矿体平均厚度1.27m,平均金品位6.37g/t;银金属量23051kg,平均银品位45.56g/t。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岩型金矿。此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大。

(4)黑山头-金山金矿带(编号Ⅴ4)

金矿带北西起黑山头、东至巴里坤金山金矿。地理坐标为东经:91°36′~92°42′,北纬:43°48′~44°23′。

矿带长度75km,宽25~45km,矿带形态呈一西宽东窄似长条状的矿带。带内共有12个金矿点(69~80号),占金矿点总数的12.25%,金矿点主要分布在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南侧附近。该矿带主要产于下石炭统(C1)和中泥盆统(D2)地层中,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并见有少量的火山熔岩夹层或透镜体。带内华力西期花岗岩及花岗岩闪长岩发育,并沿侵入岩边缘有混合岩分布。近东西—北西向断裂构造控矿明显。该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主要为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

(5)莫钦乌拉金矿带(编号Ⅴ5)

金矿带北西起下巴墙子、东至伊吾苇子峡金矿。地理坐标为东经:93°09′~94°48′,北纬:43°26′~44°01′。

矿带长度130km,宽10~20km,矿带形态呈一西宽东窄的长条状矿带。带内共有10个金矿点(81~90号),占金矿点总数的10.20%(收集此带的矿点资料较少),金矿点主要分布在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南侧附近。该矿带处于复背斜的北翼,产金地层有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和中泥盆统(D2)地层中,带内华力西期钾长花岗岩发育,主要为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和变质热液型金矿,但是研究程度总体上较低。

网波股份
2024-11-29 广告
河长公示牌内容示例**河长公示**为加强河流保护与管理,确保水质清澈、环境优美,本河段特设河长负责制。**河长姓名**:[河长具体姓名]**职责范围**:监督河流水质、维护河岸环境、协调涉水事务、宣传河湖保护。**工作目标**:实现水体无污...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网波股份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