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剧,这部剧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
《大明王朝1566》
这部电视剧实在太精彩,值得深思、让人击节称赏“怎么想得出来?”的情节俯拾皆是。看完,感受到的细思恐极细节吧。
1. 倒严后徐阶的公子徐璠继任工部侍郎,主管给嘉靖修宫观 这点看完后很多人都在感叹,倒严之后换汤不换药。严嵩在时是他的儿子管工部修宫殿,严嵩不在换了徐阶的儿子管工部修宫殿。而且前面多次殿争已表明了,这绝对是个油水巨大的差使,从云贵深山运一根梁木就要花五万白银,运不出来还要走海运,还要借此调用原本应属军方的战船,这当中得有多少贪腐机会。最终末时户部、兵部、吏部各自省了五十万两白银出来,凑了约四百万两给嘉靖修两宫两观,这其中由上至下能贪出多少银子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然而看了小说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并不是说徐璠一定不贪,而是至少这个差使不是徐阶为了贪腐或为了媚上而故意派了他的儿子。原文如下:
另一个就是徐阶的儿子徐璠,被嘉靖钦点特意安排在他父亲兼尚书的工部任侍郎,用心就是叫他代父亲受过,好从户部调拨银子修建宫殿道观,这时和父亲同堂议事,自然连父亲的脸也不敢看,只是望着他身前那摞票拟。
此处说的明明白白,嘉靖非得要徐阶之子主持修宫观,为的就是让徐阶不要在修宫观银子上掣肘,修不好宫观首当其冲问责就是他儿子,修不好不但他儿子仕途无望,而且还必然要敲打徐阶,派一个教子不善之过,以提拨为名以恩宠为表实则是要挟和绑架。嘉靖用人之道,权术之计,这只是非常微小的一处展示,然而再次体现了他对满朝文武的掌握已到了极至,以一人而玩弄天下于股掌之上,令人想想都要生畏。
2. 六必居题词后嘉靖让陈洪修理芳草,回头却说责罚太重 海瑞六必居题了词,齐大柱求朱七去跟吕芳求情,嘉靖随后问责吕芳徐阶,两人奏对还算能顺了嘉靖的气,但仍然责成陈洪“然后到镇抚司去,告诉那些奴才,提刑司镇抚司都归你管,有事只能向你禀报。再有谁越过你向别人告状的,你知道该怎么办”。这就是又在敲打吕芳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陈洪去了裕王府宣旨让冯保去朝天观,世子大哭,李妃打了陈洪一巴掌。陈洪回来,嘉靖大怒,说出了“真是‘十步以内必有芳草’呀。宫里二十四衙门长满了芳草,锦衣卫不用说身上绣的就是芳草,现在连朕的儿子孙子院子里都是芳草。我大明朝真是繁花似锦,绿草成茵哪!”。 之后再次向陈洪下旨:“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刚到北京就在朕身上做起文章来,镇抚司十三太保倒有两个帮他说话,谁给的胆子?你干什么去了!立刻传旨,从提刑司镇抚司开始,锄草去!”
以上两度表明对吕芳越权、插手裕王府的强烈不满,所以陈洪也是借机便去镇抚司大肆立威,鞭打了朱七、齐大柱及其手下陈二,带着背上血肉模糊的三人来给嘉靖看,本是想讨嘉靖的好,显示他雷厉风行执行了差使,结果嘉靖是怎么说的呢?“你是该想想自己的过错了。朕叫你跟他们打个招呼,也没叫你把人打成这样。”,而且这句话之前是温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朕也有过啊!”,这句话之后是体谅“朱熹说过,万事都有个理。老十三怎么就能到朕身前来当差?都因当初那个海瑞救了他。他要是今天连海瑞都不认了,往后也就不会认朕。这就是个理。”陈洪只好又自认有错,开始自扇耳光。
胡宗宪这番洗脑,给高翰文支的招,可谓是利国利民唯独不利高翰文。高翰文何以听从?一方面是他的确缺乏官场斗争常识,可能根本没看清楚这事不可行,也想不到危及自身。从他误打误撞蹚进浙江改稻为桑这摊混水就可见一斑。之前嘉靖就发了话:“浙江赈灾和改稻为桑的事,你们下去后叫胡宗宪和内阁的人一起好好议个法子。两难若能两顾总是好事。”严世蕃更加是心知肚明,所谓赈灾就是为了改稻。朝中明眼人大概都知道严党清流在这事儿上较劲,唯有高翰文不但出了头,还当真以为“以改兼赈”这四个字是他自己的意见(关于他缺乏官场斗争手段这事儿,后面的例证当然更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仍然还是高翰文是真正为国为民之人。胡宗宪以民利民生为重的说辞,立刻就打动了他。换了任何一个稍稍顾惜自身的官场滑头,大约都不会这么轻易被说动。他可谓是全剧中为数不多真正有仁人之心者,即便是胡宗宪海瑞都难免有自承是为一世清名万世贤名而争的时候,高翰文却基本上没这么说过,都是为民生而争。所以这也可能是他在全剧中屡屡被骗被踩,权谋手段基本全剧最低,但是剧中却有很多人帮他,剧外也有很多人赞他的最大原因吧。
这段对话让人细思恐极之处在于,胡宗宪一番对话扭转乾坤,最大原因是他是对一个真正爱民的官说话,识人准确的作用远大于话术巧妙。然而这番话却不过是拿高当枪使,对高自身百害无一利,用他的善伤害他自己。一个爱民的官,要做一件为民的事,却只能通过忽悠另一个爱民的官伤害自身来达成,不可悲吗?不知胡宗宪心中可有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