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专科可以报么?申论总觉得写不好,立意抓不准,怎么办?
2019-07-23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可以。部分岗位专科可以报考。
参照2019国考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2年10月至2000年10月期间出生),2019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7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申论如何立意准确?
立意=主题+角度。要想确定文章的立意,首先明确文章的主题,其次是文章的写作角度,根据命题人的出题意图,有机地将主题和角度进行融合即可得出文章的立意。
一、选择主题的方法
(一)看题干
当文章是命题作文或者直接给出围绕的话题时,是可以直接提炼出主题的。例如作文题干“补齐全民健身‘短板’需合力破题”,其中全民健身即是本文的主题。
(二)看材料
A:高频词
分别来源于小题到作文题干中的高频词或者材料中的高频词。
B:问题推主题
无论省考还是国考,由于材料主题多以社会类主题和文化类主题为主,而且大多主题的自身均存在问题性,故此从材料中的核心问题反推即是文章的主题;加之小题的第一道题目一般是归纳概括题目,大多以归纳问题为主,而那个问题的对立面一般也是该文章的主题。
C:政策型材料以及观点型材料中的高档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考真题中材料的第一则多以政策性观点性的为主,对于小题是用不上的,但是核心的话题关键的词汇就是该文章的主题。
以上的几个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独立运用的,很多时候需要考生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找到的主题会更加准确和深刻。
二、选择角度的方法
文章的角度分为内容角度和宏观角度,找到内容角度后再进行宏观角度的确定,从而确定文章最终的立意和书写的方向。下面我们以国考作文趋势为例来分析。
(一)看题干
1.根据题干确定文章的内容角度。
例如2012年地市级作文题干中塞内加的一句话“无论我们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从这句话能够得出忧患意识很重要,而同样文章的主题通过主题的方法容易得出是城市安全。将“忧患意识”和“城市安全”联系在一起可得出总论点即“树立忧患意识保障城市安全”。
(二)看材料
根据材料中的案例观点或权威表述确定文章的内容角度。
例如2012年国考副省级的作文题干中这样说“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的一段感人故事”,从这个故事延伸,我们回到给定资料可得出榜样力量的重要性,而该文章的主题是道德建设,将“榜样力量”和“道德建设”联系在一起,总论点即是“树立榜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还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确定文章到底是侧重对策类的分论点还是分析类的分论点,这就是宏观角度分为以对策为主的角度和以分析为主的角度。例如“科学需要注入人文色彩”,即可以谈如何注入又可以谈为什么注入人文色彩。
在申论文章书写中,如何审清题干至关重要。从题干出发,结合材料,就能够轻松搞定文章立意了!
专科学历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但是具体有哪些岗位还要以国考职位简章为准!可以等2020年国考公告发布后下载职位简章筛选合适职位,预计2020年国考公告10月下旬发布,11月底笔试。有意向的考生抓紧时间备考!
申论立意抓不准怎么办?立意=主题+角度。要想确定文章的立意,首先明确文章的主题,其次是文章的写作角度,根据命题人的出题意图,有机地将主题和角度进行融合即可得出文章的立意。
一、选择主题的方法
(一)看题干
当文章是命题作文或者直接给出围绕的话题时,是可以直接提炼出主题的。例如作文题干“补齐全民健身‘短板’需合力破题”,其中全民健身即是本文的主题。
(二)看材料
A:高频词
分别来源于小题到作文题干中的高频词或者材料中的高频词。
B:问题推主题
无论省考还是国考,由于材料主题多以社会类主题和文化类主题为主,而且大多主题的自身均存在问题性,故此从材料中的核心问题反推即是文章的主题;加之小题的第一道题目一般是归纳概括题目,大多以归纳问题为主,而那个问题的对立面一般也是该文章的主题。
C:政策型材料以及观点型材料中的高档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考真题中材料的第一则多以政策性观点性的为主,对于小题是用不上的,但是核心的话题关键的词汇就是该文章的主题。
以上的几个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独立运用的,很多时候需要考生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找到的主题会更加准确和深刻。
二、选择角度的方法
文章的角度分为内容角度和宏观角度,找到内容角度后再进行宏观角度的确定,从而确定文章最终的立意和书写的方向。下面我们以国考作文趋势为例来分析。
(一)看题干
1.根据题干确定文章的内容角度。
例如2012年地市级作文题干中塞内加的一句话“无论我们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从这句话能够得出忧患意识很重要,而同样文章的主题通过主题的方法容易得出是城市安全。将“忧患意识”和“城市安全”联系在一起可得出总论点即“树立忧患意识保障城市安全”。
(二)看材料
根据材料中的案例观点或权威表述确定文章的内容角度。
例如2012年国考副省级的作文题干中这样说“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的一段感人故事”,从这个故事延伸,我们回到给定资料可得出榜样力量的重要性,而该文章的主题是道德建设,将“榜样力量”和“道德建设”联系在一起,总论点即是“树立榜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还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确定文章到底是侧重对策类的分论点还是分析类的分论点,这就是宏观角度分为以对策为主的角度和以分析为主的角度。例如“科学需要注入人文色彩”,即可以谈如何注入又可以谈为什么注入人文色彩。
2019-07-18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的江湖有一句至理名言:“得申论者得天下”,而要想让申论取得高分,只把握前面四个小题目顺利作答是不能实现申论高分的梦想,要想让梦想和现实统一就必须将准备申论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最后一道占值40分的申发论述即大作文上。
对于作文,大家都不会陌生,从小学时最难忘的一件事一直到大学时的毕业论文,作文一直伴随着大家渡过了近12个年头,但是为什么大多数同学在申论中的作文分数只在15分左右徘徊呢?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三点:第一是立意不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偏题;第二是行文结构不流畅,段落间的逻辑不清晰;第三是语言表达欠缺准确,所用语词不达意,出现较多的语法错误。
为了解决同学们在写作文时所犯的错误,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将会和大家分享对于书写作文来说最困难的一步--作文立意的确定。作文立意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据全文的内在逻辑,将作文的立意推导而出,;第二种方式则显得较为取巧,是属于技巧性的提炼。下面我们将着重讲解逻辑推导式。
对于这一方法将会通过2016 年国考副省真题第五题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给定资料 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 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从题目理顺逻辑关系:不学礼,无以立,把否定词去掉,就是学礼以立,那我们可以顺着这个线索往深入思考,学什么样的礼,立什么呢?你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思考文章的立意,要想思考清楚这个问题,相信任凭我们再怎么脑洞大开,不看材料也很难获知真相,那么就需要我们通过材料的梳理去明确立意,其实学礼在给定材料内容是学礼仪、礼貌和规矩,立的是大国形象——中国范,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给定材料第三则中明确提及“不学礼,无以立。”F 说,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貌,不讲礼仪,就不懂怎样做人、处世。或者说,一个人不懂得基本的规矩,就难以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而如果把“礼”与“立”做更宽泛的理解,那么是否“学礼”,是否懂得规矩,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总结上述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逻辑推导式的整个方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审清楚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步分析题目话语融入到材料,梳理通篇材料,确定文章主旨材料主旨。通常情况下话语的含义和材料的主旨是会保持一致的,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可以打好这篇作文的基础,确保了立意的准确,避免由于偏题落入4类文。通过材料中的明确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学礼仪、礼貌基本的规矩,立做人、处事、立身行事,通过题干和材料的结合,我们就能明确到底文章的核心立意是朝着哪个方向去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答案都在材料中。
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多加练习,一定可以熟练掌握这一确定立意的方式,成功的通过国考笔试。
很多考生在抓主题方面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角度不会选择。建议就是考前先确定好自己到底擅长写政论文还是策论文。一般情况,考生比较擅长写策论文。那么角度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是围绕主题,去谈如何做。如此一来学生也听得懂,也知道自己在考场上如何做。
在分论点的论证过程中分论点论证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就是要具体真实可感,不要讲官话、套话、空话,要实实在在地讲真话。而真话也要有技巧的讲出来。
例如:有学员在例证马加爵事件的时候,将马加爵这个人物从出生到长大再到案发被抓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前后花费200多字,最后只用10几个字论证。这样的论证过程既没有文采,也无法充分论证。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提倡的是将事件用30字以内说清楚,然后切实深入挖掘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意义等,实现举例论证充分分析,同时也要学会用一些有文采的句子来表达。这样一来,文章分论点的论证就有内容又有文采,阅卷人看着也舒心。
一、仔细审题,抓准题干要点提示
很多时候,对于归纳概括大家往往找不到点,或者就是看到啥都感觉是要点。最终稍加斟酌,完美地错过了答案要点。这样的症状是因为什么呢?很多就是在于题干没审清楚:举个简单的例子:题目让你“概括现状”那什么是现状呢?这就需要你斟酌清楚,现状指的就是现在的发展情况,有好的要写,不好的同样也要写。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题干往往也会为我们如何分点提供指导:举个例子:请你概括国外在城市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那这道题目在后续找点的时候,就可以从国家入手:一个国家一个点;同理,请你概括A市各村的发展经验,同样也基本可以一个村一个点去加工。
二、巧用关联词,精准把握要点
常用的关联词三兄弟:并列词,递进词,转折词在申论材料的阅读过程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列词,诸如:同时,还,除了,,还有;与此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其实都是对于要点的暗示。例:除了教育资源的不均,教育投资的不均衡也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材料这句话,我们就应该看到这句话里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应该是两个。
三、提炼小标题,锦上添花
归纳概括作为一个基础题型,很多时候找点并不是非常的难。大家基本都找得到,所以在这个时候想要和对手拉开差距,就需要我们深度加工答案,优化答题逻辑。例:原答案:一是农民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一,娱乐方式不健康,赌博现象多发。优化后:一是娱乐荒芜。农民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一,娱乐方式不健康,赌博现象多发。就可以在改卷时让阅卷老师快速明白我们的意思。那如何提炼小标题呢?一是注意找核心词提前;二是利用材料该段总括句做小标题;三是利用内容加工的同范围法,同主体法,同义法去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