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明明知道斩杀晁错,七国也不会就此罢兵却还是将晁错腰斩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诸侯们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于是他就把晁错推出去当挡箭牌,执行了最严厉的腰斩刑法,即便他知道就算把晁错腰斩了,诸侯之乱也极大可能不会停下来,但是他的心中却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镇压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等待汉景帝的凯旋的这件事引起了汉景帝的怀疑。加上青、陈嘉、张欧等大臣认为,晁错说那样的话,是“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意思说:就是晁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自己做大,甚至自己当皇帝。
我觉得正是这三位大臣说的这句话,让汉景帝动了杀心,而且下了狠手。在汉景帝看来,晁错的确有可能有做大的企谋。所以,他决定一箭双雕,借助这个机会,既实现了“削藩”的目的,又能杀掉有可能想当权臣的晁错。
汉景帝平藩的相关历史 :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削藩,在景帝下达削藩令十多天后,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的相关事宜。时逢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袁盎。
袁盎曾当过吴国丞相,于是景帝问计于袁盎。袁盎认为吴楚七国造反不足为患,并请求景帝屏退旁人,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兵不血刃。”景帝默然良久,加上后来诸位大臣的进谏,汉景帝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
晁错死后,校尉邓公从前线归来,汇报军情,景帝询问交涉进展。邓公认为诸侯叛乱,清君侧只是借口,诛杀晁错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而叛乱并不会平息。景帝深以为然,拜为城阳中尉。其后景帝降诏启用了周亚夫讨伐诸侯,不到三个月就取得了胜利,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心腹——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