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去世以后,他的《向日葵》却成了旷世奇作,这部作品表达的是什么?
如果他还活着,告诉我们,他其实什么都没有表达,只是觉得这样画着好看。我们会不会觉得很失望呢?
肯定会失望,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大家都会以为这是大师开的玩笑。
作者想的和读者(观众)可能完全不同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意思是说,不同的人看(或读)同一部作品,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
为什么会不同?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背景不同,即便是一起长大的双胞胎,在后天也会有很多差异。而人很多时候会被情绪把控,如此一来,对待同一件事情或作品的感受就会不同。
更为关键的是,没个读者的感受都只和自己有关,是因为作品中的某些场景或者信息点刺激到了读者,让他在自己的记忆深处找到了相应的情感爆发点,于是“共鸣”就产生了。
这是不是作者能想到的?显然不是。因为他不可能知道会有谁看他的作品。
作者的表达多是下意识地,刻意的反而没有灵魂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是在醉酒的状态下写的,之后自己再写几遍,也再没有了那个感觉。为什么?
因为创作是下意识的行为,在那个时候,他就觉得就应该那些写,应该那样画。这些是没有道理和原因的。
就像颜真卿写《祭侄文稿》也是在一种情绪下一蹴而就,《寒食帖》亦是如此。
而梵高画《星空》,画《向日葵》也是如此。如果能用语言表达清楚他要表达的东西,他的画可能也就失去了价值。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才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向日葵》组画,表达了什么?《向日葵》是一组画。作品分别绘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
普遍认为,梵高通过该系列作品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说他想通过该系列作品传递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
我只认为这是后人对这组画的普遍理解,并不是画家本身的想法。
其实,画家在自己的作品完结之后,便和作品没有关系了,就像蒲公英随风飘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