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燕国为何一直不能强大呢?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国祚延续时间最长。公元前1044年召公被分封在燕地,燕国正式立国。公元前222年,王贲攻陷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燕国前后延续长达822年。在漫长的800年时间内,燕国始终没有站在列国之巅,在各个诸侯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水平。春秋时期的强国先后衰落之后,燕国并没有崛起;进入战国时期,其他各国先后崛起,只有燕国悄无声息。
做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为什么一直都不能强大?其实燕国不能强大的原因非常多,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因素。
燕国成为强国的软件条件不足。燕国是一个老牌诸侯国,也是为数不多的贯穿两周、春秋、战国的诸侯国。老牌诸侯国拥有历史悠久的优势,当然也会出现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燕国承受了太多的政治负担。政治负担过重导致燕国在转型时期难以向他诸侯国那样快速解决国内问题,出现政治、社会转型困难。燕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在战国时期步履维艰,逐渐落下了一个“老弱燕国”的名号。
战国时期的变法浪潮波及了其他各国,燕国却基本上按兵不动。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任用吴起变法,秦国任用商鞅变法,齐国任用邹忌变法,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只有燕国没有任何动静,燕国在这股变法浪潮中逐渐失去了先机,也逐渐落后于其他六国。即使是比较弱小的韩国,也曾经是一个小霸,但是燕国却一直是一个弱国。燕国没有变法,反而出现了子之之乱,燕国的国基大大削弱,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更被边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明君强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国家强大。战国时期的强国中,都拥有大量明君贤臣。秦国有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商鞅、张仪、樗里子、白起等,赵国的赵武灵王、廉颇、李牧、赵惠文王等,魏国有魏文侯、魏武侯、李悝、吴起、庞涓等,齐国有齐威王、孙膑、田忌、匡章、田文、田单等。燕国的明君也就是燕昭王,可惜燕昭王却没有进行深刻变法。燕昭王也只是让燕国短暂强盛一时。燕国缺少能够让国家强大的明君贤臣,燕国只能一步步沉沦,最终沦为一个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