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商隐一些《无题》诗解释多义现象的思考

 我来答
绘绘宝贝公主
2009-08-16 · TA获得超过80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13万
展开全部
之所以无题也就两种可能,一个是他自己想不出合适的题目,一个是他自己不想冠以合适的题目。不过具体到每一首无题诗,都还要和诗的内容,作者的特点、际遇,以及当时之心境结合起来考虑,这样一来,即使后世学者皓首穷经也不一定能探究出诗人当时做诗的意图所在。因为,一方面,每一首诗都是具体的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都是诗人思维加工的产物,所以,研究的客体具有历史的复杂性和心理的复杂性,这就是大大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后来读诗的人皆不相同,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所以,研究的主体也具有大大的复杂性,不同人在读同一首诗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还都会以为自己的理解是合乎诗人本意的。这是诗歌研究的难处所在,但也可能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吧!

最能体现其创作特色的是他首创的无题诗。无题诗以其不确定的内容、独特的形式、朦胧的意境和感伤的情调等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李商隐把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痛苦、一生的心事都浸入了他的无题诗,从而使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说不出的遥远的梦幻的不确定的朦胧美,而无题诗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其说是李商隐创造了无题诗,不如说是无题诗创造了李商隐。
所谓朦胧美,顾名思义,就知道,那是一种无法诉说只能感觉的美。
在仕途上,李商隐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政治抛弃的人;在爱情上,他追求一种相对自由的恋爱,可是残酷的现实却让他难以如愿,特别是晚年,爱妻的去世更让他备感人生的无奈与苦楚;由于自身的敏感和多年来的辗转飘泊,他隐约感觉到了唐王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命运。这所有的一切都郁积在他的心底,造就了他波起云涌、感伤与苦闷迭起的心境,让他茫然无措、孤寂无援。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诗歌没有了盛唐时代激昂乐观的气息,也无法具有中唐时代元白韩孟两大诗派或平易或奇崛的风格。他所描绘的也不再是前辈诗人所关注的外在世界,而是转向人的精神、心灵,他力图展示人的内宇宙,即使写具体的人物和景物,也只是为了表现人的心理、人的精神。
他的感情比较晦涩,如果没有过类似的感情体验是无法读到“一吟双泪流”的。“直到清狂了无益”是他心灵深处泄露出来的一线天机,全身心投入后仍争取不到的万般无奈,其情之凝重深挚不是其他诗人可比的,“未妨惆怅是清狂”,虽然惆怅却不后悔。这种不悔的精神在他的其它诗中也有体现。
从早年奋发图强,一腔热血,“当年匹马欲封侯”,人生风雨,世事浮沉,“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之后,自己也感到孤独无依,只有惆怅以及惆怅深处的郁愤式的清狂了。
皓首白头妪
2009-08-14 · TA获得超过15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2万
展开全部
个人认为是他写作手法的高超,创造了唯美的意境,并且能够勾起不同人的不同感官理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创作者n0wZB5sVuU
2020-02-02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703万
展开全部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