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0-10-15 · TA获得超过300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8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3万
展开全部
在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之下,我国中学教育的教育理念得到不断的更新。中学生的课堂也变得越来越“有声有色”。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哲学教育的很多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关于当代中学生哲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重知识灌输

许多教师把哲学原理作为公式,对考题中的问题对号入座地使用公式,再“套用”现实事件进行“联系”使其具体化。如此“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加从容地应对考试,提高学生哲学考试的成绩,培养出越来越多的“考霸”(擅长考试的学霸)。这种机械地教学也是与哲学教育生活化背道而驰的,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习成了对知识本身的拓展和延伸。

二、内容庞杂

哲学教育其实并不是要具体到方方面面。如果在中学哲学教育中追求的内容多而全的话,那么从孔子一直讲到胡塞尔就可以充斥整个中学生涯,其他什么都不用学了,这是不实际的。中学哲学教育需要的是掌握哲学的基本,以点带面。中学生背诵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实际上很多时候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连感性认识都谈不上,一方面感性认识需要实践,在实践中抓住共同的东西再深化,把感性上升为理论,是从实践做起的;反过来在理论学习中一天到晚背“条条框框”,没办法把共性的东西具体化。背理论不知道怎么用,仅仅是背了“条条”而已,既没有感性认识更谈不上理性认识,这是一条错误的认识道路。

例如讲物质观,不是要探讨到底哪些东西是物质,而是要抓住讲物质观到底是为了什么?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教师教书上的知识点有哪些,系统是有了,可是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难度在于理解“物质”这个概念,那在哲学课中教师讲的重点就应放在这上面,把它讲透。其他内容不是不讲,而应针对学生自身的差异、理解的深度,不做硬性的全面的要求。这样的话,至少最重要的学生掌握了,而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背了,结果所有的内容都没有真正的掌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数码王子胖
高粉答主

2020-10-15 · 专注于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相关类型。
数码王子胖
采纳数:5273 获赞数:1671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1.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也就是“第一性”问题。也就是谁决定谁。
a.其中,若认为存在是本源(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就称之为唯物主义
b.相反,若认为思维是本源(意识决定物质),我们就称之为唯心主义

2.是否具有同一性.就是指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出存在。
a.若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我们就称之为可知论。
b.若不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我们就称之为不可知论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两个方面,要注意哦,不能说成是一个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