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貌格局的特点自然地理学
中国地貌格局的特点: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
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过200米。这一级阶梯也包括沿海大陆架, 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
扩展资料:
中国地貌格局是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与垂直向上的高低起伏。
中国民族地区地貌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1、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 是全国最低的洼地,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海拔3500──4000 米, 最高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二者高差5600米,距离仅有150公里左右。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内蒙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南宁──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貌
中国地形特征
1中国地形特征
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 ,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
黄土高原介绍
黄土高原的黄土,在早更新世堆积的,即所谓午城黄土,只在某些塬区,如隰县的午城、陕北的洛川等地,有所出现。分布在广大的黄土塬、梁、峁地区的是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见离石县)和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含有若干红色条带,即褐色型古土壤层,又称红色黄土,厚度很大,分布很广,覆盖在岩石山地之间的各种地形上,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马兰黄土颜色灰黄,质地松软,厚度不大,却罩盖在所有塬、梁、峁上面,并散布在一些石质山地的坡麓、甚至山顶上。
喀斯特(岩溶)地貌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很广,但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美的是在西南地区,即广西、贵州、云南和川东、鄂西、湘西一带,因为这些地区在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处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之下。
广西过去和现在都属热带型气候,碳酸盐岩分布很广,而且多属厚层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大致可分四种类型:一是峰丛,山体巨大,顶部为分割的峰林,基部彼此接联,相对高度可达500~600米,峰丛之间有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等。二是峰林,形状如圆柱或锥体,溶洞极为发育,有"无山不洞"之称,如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等,溶洞长达数公里,高有数十米。三是孤峰,即分散的、孤立的峰林,相对高度一般在50~100米。孤峰之间,地表有串珠状的落水洞,地下常有暗河。四是残丘,丘体低矮,星散在喀斯特平原与谷地上。这四种类型反映喀斯特发育从不成熟到更成熟的不同阶段。
海岸地貌 中国海岸类型,根据海洋所接触的陆地形态,可以概括为平原海岸与山地丘陵海岸。此外,还有生物海岸(见中国的海岸)。
杭州湾以北的平原海岸从第四纪以来都是沉降的,山东、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山地丘陵海岸都是上升的。平原海岸下降的幅度,根据海岸带的第四系厚度,一般变化于300~400米到500~600米。山地丘陵海岸上升的数字,比较难以确定,估计最大上升幅度总在200米以上。即第四纪以来,由陆地构造变动而产生的海岸升降最大幅度至少有800米。 由冰期与间冰期交替所引起的海面变动,就世界范围而论,也不过一百数十米。所以整个第四纪的海岸带的水平移动范围,仍然取决于构造升降运动。然而就全新世的海岸带变化而论,冰后期海面的回升幅度就具有重大的作用,因为,如以最近一次冰期的最盛时间起算,冰后期也只有2万年左右。即使外在构造变动很活跃的海岸带,升降幅度亦很有限。现代海岸轮廓大体上处在距今前6000年左右以来较稳定的高海面与陆地的接触界上。正因如此,山地丘陵海岸,由于海面上升大于陆地上升,海水侵入,造成岬湾相间的海岸线;平原海岸,由于陆地下降敌不过河流输出大量泥沙的填充,使海岸线仍然向海伸展(见中国历史时期海岸线的变迁)。
中国岛屿,按其成因可归为三类:一类是与大陆或大陆架的地质构造直接有关系的基岩岛,除台湾岛和海南岛以外,还有若干面积较小的群岛,如渤海海峡中的庙岛群岛,由30多座岛屿组成;浙江东南海岸外的舟山群岛,由1339座岛屿组成;珠江口外的大万山群岛(见珠江口外群岛),由150多座岛屿组成;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由64座岛屿组成;以及台湾岛东北海岸外的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和南小岛、北小岛等组成。
地势总特点 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过200米.这一级阶梯也包括沿海大陆架,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
北纬30°附近地势剖面
东经89°附近地势剖面
垂直分布特点 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为界,可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中国西部,从新疆吐鲁番盆地底部的艾丁湖湖面 (海拔-154米)到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高差可达9000米;东部从海滨平原到秦岭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或台湾省的雪山(海拔3884米),高差不到4000米.两者地势高差和倾斜方向均不相同,特点各异.
①昆仑山脉以南的西部南方,阶坡明显的只有其北缘的昆仑山北坡和东缘的龙门山东坡,其余边缘多和缓的倾斜,很难划出阶梯的边坡.昆仑山以北的西部北方,主要为高大山系所围隔的大型盆地,如昆仑山与天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昆仑山与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的河西走廊等.上述盆地底部均甚平坦,但其高程却甚悬殊,最高者和最低者可相差近3000米.各盆地周围的山地,许多山峰又高出盆地本身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地面相对起伏巨大.
②中国东部真正存在阶梯地形的,只有在上述第二阶梯的前缘和第三阶梯的后缘之间.前者是内蒙古高原、山西高原、鄂西高原和云贵高原(见云南高原、贵州高原),后者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江南丘陵,双方高差达1000~2000米,其间又多具有连续而陡峭的斜坡,坡折相当明显.然而,在高原地带的西侧,出现地势低下的河套——银川平原(见河套平原)、渭河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而在平原丘陵地带的东侧,更有地势高起的辽东山地、山东山地及浙、闽、粤沿海山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打破了地势由西向东递降的局面.
地势总特点 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过200米.这一级阶梯也包括沿海大陆架,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
北纬30°附近地势剖面
东经89°附近地势剖面
垂直分布特点 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为界,可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中国西部,从新疆吐鲁番盆地底部的艾丁湖湖面 (海拔-154米)到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高差可达9000米;东部从海滨平原到秦岭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或台湾省的雪山(海拔3884米),高差不到4000米.两者地势高差和倾斜方向均不相同,特点各异.
①昆仑山脉以南的西部南方,阶坡明显的只有其北缘的昆仑山北坡和东缘的龙门山东坡,其余边缘多和缓的倾斜,很难划出阶梯的边坡.昆仑山以北的西部北方,主要为高大山系所围隔的大型盆地,如昆仑山与天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昆仑山与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的河西走廊等.上述盆地底部均甚平坦,但其高程却甚悬殊,最高者和最低者可相差近3000米.各盆地周围的山地,许多山峰又高出盆地本身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地面相对起伏巨大.
2.我国陆地地势高度相差悬殊。
3.我的地貌总轮廓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
4.各级阶梯的地势都是东坡陡峻,西坡和缓,即呈阶梯状上升。
详细的: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及气候水文条件都很复杂,按地貌形态区分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基本类型。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