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谁最心地善良呢?
【核心提示】魏晋史学家张璠在评价刘璋时说:“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我以为,刘璋讲仁义,与宋襄公、徐偃王讲仁义,有本质的区别。张璠将刘璋比作宋襄公、徐偃王,值得商榷。
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益州牧刘焉之子。兴平元年,刘焉去世,刘璋继任益州牧,先平定赵韪之乱,后又杀张鲁母弟,派庞羲攻打张鲁,成为三国时期割据军阀之一。
建安十九年,刘璋向刘备投降,被迁往荆州公安。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孙权杀关羽,夺荆州,又任命刘璋为益州牧,不久,刘璋病逝。
那么,张璠为何说刘璋是三国时期的宋襄公、徐偃王呢?
宋襄公是宋国第二十任国君,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宋襄公异母兄目夷认为,楚兵多,宋军少,应该趁楚军渡河之机半渡而击,消灭他们。宋襄公却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等到楚军过泓水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又劝道:“现在可以进攻了。”但宋襄公仍然不听,一定要与楚军讲“仁义”,等他们列好阵再战。结果等楚军布好军阵,一冲而上,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并于次年去世。
徐偃王,名诞,西周徐国国君,辖区在现今的淮、泗一带,极盛之时徐国“地方五百里”,向徐偃王纳贡的有三十六个国家,俨然是一方霸主。
周穆王巡视各国,听闻徐偃王威德日盛,便派楚国出兵攻打徐国。徐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后汉书·东夷传》),结果被楚国打败,从此下落不明。
总之,宋襄公和徐偃王的共同特点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与敌人讲“仁义”,结果都被敌人打败。而张璠把刘璋比作宋襄公、徐偃王,显然是指刘璋与宋襄公、徐偃王一样,对敌人讲“仁义”。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刘璋讲“仁义”的经过。
建安十六年,曹操命夏侯洲等率大军从河东出发,与钟繇会合,准备攻打汉中张鲁。刘璋听到这个消息,担心曹操在打败张鲁后会来攻益州,心中恐惧。
在此之前,刘璋的部下张松因为不受曹操待见而对曹操怀恨在心,又认为刘璋过于仁慈难成大事,便暗中与同样不得志的法正密谋背叛刘璋,迎刘备入主益州。
此时,张松趁机劝刘璋说:“如今州中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怀异志,如不能得到刘豫州(即刘备)的帮助,益州将外有强敌攻击,内遭乱民骚扰,必定走向败亡。”
主簿黄权劝阻说:“刘备素来骁勇,现在迎他入益州,若把他当部下,必定没法满足他的心愿;而如果把他当作宾客,则一国不容二主,这不是让自己安全的办法。”从事王累甚至还将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门上,以此来劝阻刘璋迎刘备入益州。
但刘璋最终还是采纳了张松的建议,派法正去荆州迎刘备入益州。
法正来到荆州,暗中劝刘备利用刘璋的懦弱无能,让张松作内应,趁机夺取益州。刘备的谋士庞统也认为,荆州荒凉残破,人才已尽,却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得志,而益州有人口百万,土地肥沃,财产丰富,若得到益州作为资本,则可成大业!
基于信义,刘备迟疑不决。庞统于是又劝道:“天下大乱之时,本不是靠一种方法就能平定的。而且兼并弱小,进攻愚昧,用不合礼义的方法取得,再用合乎礼义的方法加以治理,这些行为都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在事定之后,赐给刘璋面积广大的封地,对信义有什么违背!今天咱们不去夺取,益州终究会落入别人手中。”
刘备这才同意,留诸葛亮、关羽守荆州,命赵云兼任留营司马,亲自率兵进入益州。
刘璋收到自己的“同宗”刘备答应率部进入益州,喜不自胜,前后赠送给刘备军各种物资数以亿计,并命令沿途各郡、县为刘备军提供所需物资,务必让刘备军进入益州境内后宾至如归。
刘备军到达涪县后,刘璋还亲自来到涪县来会见刘备。
张松让法正暗中劝刘备在会面时袭击刘璋,庞统也劝刘备说:“乘会面时捉住刘璋,则将军不必动用武力,就可坐得一州。”但刘备认为,自己刚刚进入别人的地盘,恩德与信义都尚未表现出来,故而不同意这样做。
于是,刘备与刘璋欢聚一堂,相敬如宾。刘璋向朝廷推举刘备代理大司马,兼任司隶校尉;刘备也向朝廷推举刘璋代理镇西大将军,兼任益州牧。两人部下的官兵也相互交往,在一起欢宴一百余日。在此期间,刘璋还拨给刘备大量军用物资,并给刘备增兵,让他去攻打张鲁。
因为刘璋的无私资助,刘备此时的部下已有三万余人,车辆、甲胄、器械及粮草钱财等都很充足。等刘璋回成都后,刘备便向北进发,到达葭萌关。
但刘备并没有立即率部去攻打张鲁,而是四处广施恩德,收买人心。
刘备此举,显然别有用心,明眼人都很清楚。张松的哥哥张肃时任广汉太守,他害怕张松勾结刘备背叛刘璋的图谋祸及自己,便向刘璋报告。刘璋于是将张松收捕处死,并下令所有关隘的守卫部队封锁道路。
以此为借口,刘备于建安十七年掉转兵力攻打刘璋。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