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秦国和晋国会出现那么多的孝子?
春秋时候的秦国处于陕西、河西一带,晋国处于河东和山西一带。这两个诸侯国相邻,基本上以黄河为界,四周被戎狄包围,是周王室镇守北方和西方两个大门的重要藩镇。历史上这两个诸侯国也极其的相似,发展模式、对外策略、风俗习惯,甚至民风都一样的彪悍。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最终是秦国统一了全国,但是它有一个前提是:晋国的灭亡。
其实在晋国灭亡之前,秦国一直被牢牢的压制在黄河和崤函以西,一步也不得东进。秦国就像晋国身边的一个小弟,想跳跳不起来,只有跟在老大身边趁火打劫,捞点好处。直到后来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家以后,秦国才找到了翻身的机会,将“三晋”各个击破。
今天我们不说秦晋两家之间的恩怨,我们来看一下两国著名的两个孝子。一个是秦国的公子扶苏、一个是晋国的公子申生。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临死前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可是在赵高、李斯和胡亥的阴谋篡改下,扶苏被赐死,而胡亥被立为新皇帝。当时扶苏正在长城一线和大将蒙恬一起防范匈奴的进攻,手握20万秦军。扶苏完全可以拥兵自立,然后以讨阴谋篡位的名义带兵进京,灭了胡亥,而且蒙恬是绝对支持扶苏的。
可是扶苏却没有这样做,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且他和父亲之间又是君臣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扶苏从“忠孝”的角度选择了自杀,连蒙恬的劝告他都没有听进去。先不说他这样做对还是不对,他至少是一个至忠至孝之人。如果换做其他的人,手里拥有这么多精兵,加上道义上的优势,早就抄起家伙跟胡亥干起来了。比如明朝的燕王朱棣。
而晋国的公子申生和扶苏的忠孝不相上下。申生是晋献公的长子,也被立为了太子。但是后来晋献公宠爱小儿子奚齐,想废掉申生。有人劝他认清形势,像周人的先贤吴太伯那样主动让位,或许能获得一线生机,可是申生没有采纳。后来申生果然受到奚齐的母亲——骊姬的陷害,而遭到晋献公的问责。晋献公杀了申生的老师,有人劝申生去向晋献公申辩,但是申生害怕告倒了骊姬会让父亲不高兴,有人又劝他逃离晋国以避祸,申生又认为这样岂不是畏罪潜逃?谁会接纳这样的人呢?于是在左右为难之下,申生选择了自杀。
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就聪明得多,他们直接跑到了别国避难,后来他们都先后回国成为了晋国的国君。
看来孝道要尽,但有时候还是要分清大是大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