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兴观群怨?

 我来答
教育集合
高能答主

2021-11-02 · 你问我答,教育百科问答。
教育集合
采纳数:106 获赞数:365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兴观群怨”说主要是孔子针对《诗经》的社会功能而做出的解释。所谓“兴”,就是指《诗经》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指阅读诗经可以观照社会,观风俗盛衰,形成对社会的认识;“群”是指聚集起来,也就是同别人交朋友;“怨”即不满,指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孔子这段话说《诗经》,是说学《诗经》的各种用途,可事君事父,可识鸟兽虫鱼之名,可“兴观群怨”。“兴观群怨”是《诗经》的四种用途。

要理解“兴观群怨”的含义,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诗经》的基础背景。

先秦时没有纯粹的的文学观念,“文”主要是文化和学术的含义。《诗经》在先秦是一部文化经典,人们对《诗经》是当做一种文化典籍来应用,而不是当其为文学。孔子所言的《诗》可以兴,可以引发某种思绪,指的是通过《诗》引发道德修养的道理。

《论语·八佾》孔子和子夏讨论《卫风·硕人》: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诗句,引发出“礼后” 的道理来。这是《诗》的兴。另一个例子是《论语·学而》中,夫子论贫富,而子贡悟及切磋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引发出道德修养也要反复磨练,不断深入。所以,《诗》可以兴,是读《诗》可以从中引发出道德修养的道理来。

可以观

《诗》可以观。一般认为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郑玄所言“观风俗之盛衰”。这个观点的基础是关于《诗》的由来的“采诗”或“献诗”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既然诗是这么来的,那么自然诗中反应了盛衰的国家人民状况,从中可观盛衰。另一重意思是观志,这个意思是更主要的。

先秦盛行“赋诗言志”。“赋诗言志”,本身就是一种兴,是一种断章取义,诵《诗》中的一首,从中引发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诗》可以观,指的是通过别人所赋之诗,可以观得其志。

在无个0X
高粉答主

2021-10-29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793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35万
展开全部

“兴观群怨”理解具体如下:

孔子兴观群怨反映了他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但孔子的认识有其时代的局限。

他所说的“兴”含有诗以礼为规范的意义,他所说的“观”,也主要是对统治者而言,他所说的“群”,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内部的相互交流,他所说的“怨”,也必须是“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符合“中和之美”的原则规范。

孔子的故事

在《三字经》中有论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类似的故事版本很多,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有一次孔子又出门了,在路上看到许多小孩在路边嬉戏。

孔子当时就有些犹豫,这次可千万别再被小孩子难住了。他就在一旁观望。其中有个叫项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独自玩着筑城的游戏。

孔子让自己的弟子先去打探一下,顺便告诉他车子要经过,让他一边玩去。

可项橐却理直气壮地对他们说:“我只听过马车饶着城走,没听过拆城让马车过的道理。”孔子听了小孩的话,决定考考他,没想到多次的一问一答,你来我往之后,孔子再次败下陈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