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和回纥的区别是什么?
回鹘(hú)即回纥(hé),由回纥改名而来,是一样的,公元788年,回纥人取义于“回旋轻捷如鹘”,将国唐朝时期的回纥和回鹘是一个民族。
回纥曾多次发兵助唐朝平叛,比如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就曾有4000名左右的回纥骑兵参与了唐朝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战役。而回纥人在攻占洛阳之后,在洛阳接触到了发源于波斯的摩尼教,也就是明教。回纥首领被摩尼教的教义折服,很快将其教士请回自己的领地,并立为国教。
回鹘灭亡的主要原因
一、后代统治者非常残暴、无能。
二、回鹘与附近部落经常打仗。
三、内讧,回鹘汗国所属的一个少数民族黠戛斯崛起了,经常与回鹘汗国内战。840年, 回鹘汗国的一位武将句录莫贺因为与可汗发生矛盾,于是从黠戛斯借来10万铁骑攻打回鹘,最后把可汗杀了,导致回鹘汗国灭国。
区别:
回鹘在中晚唐历史上的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于回鹘我们又有些陌生,毕竟它不像匈奴、突厥、女真、蒙古那样闻名遐迩。
但是,回鹘依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他们的后代,也是如今中华大家族的一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回鹘的历史。
回鹘人的起源,有人认为他们是曾经生活在匈奴以北的丁零人,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匈奴的一支,但总而言之,回鹘人的先祖也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
从公元4世纪开始,回鹘才正式出现在中国史籍当中,那时候的译名叫做袁纥,后来陆陆续续又被叫做韦纥、乌纥,唐朝时期被叫做
回纥最初是一个游牧部落,他们逐水草而居,活动在仙娥河(今蒙古色楞格河)、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和独洛河(今土拉河)流域一带。
实际上,回纥内部有九个部落,通常称为内九族,总称九姓回纥。唐朝初年,回纥部与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等部组成联盟,后来又吸收契苾部,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又收并拔悉密、葛逻禄两部,通常叫外九部,也叫九姓铁勒。
回鹘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其先祖为匈奴。他们是维吾尔族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回鹘人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
而回纥则是铁勒诸部的一支,居住在土剌河北和天山一带。他们是突厥语族的一支,使用动物名称作符号以计算年份。在唐朝时期,回纥曾多次发兵助唐朝平叛,例如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就有4000名左右的回纥骑兵参与了唐朝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战役。
因此,回鹘和回纥在历史和文化上都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