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于谦被杀,他为何被杀,你了解吗?
于谦是明朝中期的名臣,官至少保,于是天下以于少保称之。于谦在明军遭遇到土木堡之变之后,挽狂澜于既倒,组织的北京保卫战成功的打退了蒙古军的进攻,被称为是民族英雄。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基之后,于谦被石亨诬陷最终被杀,当时天下冤之。
于谦为何会被杀呢?于谦的被杀从明面上来看是源于石亨的诬陷。夺门之变之后,明英宗复位,于谦被下狱,此时的石亨等人罗织罪名诬陷于谦欲立襄王之子,最终于谦被斩首。然而这其实只是这件事情表面上的因果,事实上的于谦之所以被杀,在于英宗复位的政治需要。
明英宗曾经在土木堡之变之中被蒙古军俘虏,当时为了抵御蒙古军队。于是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由其弟景泰帝接位,后来明英宗虽然被释放,然而却一直处于被囚禁之中,这才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俗话说得好,失去之后才知道其有多珍贵。明英宗重登皇位之后,自然想着的是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他的复辟多少有一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要想证明自己坐上皇位是名正言顺的,自然就得得出当初景泰帝登基是错误的,而支持景泰帝登基的于谦也就不能不死了。
这一点其实明英宗与于谦都知道,根据《明史》于谦传之中是这么记载的这一段的。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迎立襄王子。亨等主其议,嗾言官上之。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坐以谋逆,处极刑。文不胜诬,辩之疾,谦笑曰:“亨等意耳,辩何益?”奏上,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
明史之中的这段记载说得很明白,明英宗对于杀于谦本来是有犹豫,但使得他下定决心的,并非是于谦真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而是于谦不死,明英宗复辟就师出无名,也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毕竟如果于谦拥立景泰帝,将明英宗奉为太上皇是正确的,那么明英宗又凭什么再凳皇位。所以于谦不论是有多大的功劳也都只能死,成为政治上的牺牲品。
于谦自己其实也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当罪名送来的时候,于谦自己并没有进行辩解,正是因为看透了其中因果,罪名是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当初的作为虽然于国有利,但放弃英宗拥立景泰帝,对于英宗本人却是大大的有害,而现在英宗复辟,自己不死更是无法名正言顺的坐稳皇位。于谦看明白了这点,所以才没有做任何的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