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东林党崛起后他们主张哪三项政策?
说起东林党,就不得不提到无锡的东林书院,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创办的东林书院是私人讲学的场所,东林书院也聚集了一批怀着救世思想的士人,他们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在当时被一些官僚称为“东林党”。但是对东林士人来说,他们从来不承认自己属于“东林党”,比如黄宗羲就认为这一称呼是“小人”们强加给东林士人,他主张用“东林”之类的名称来代替。现如今很多学者也认为东林书院是一个以阐明理学为宗旨的学校,而非一个议论政治的场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林非党”论。
东林党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群为了政治目的抱团取暖的人。说到政治目的,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东林党的政治目的又很复杂,即不能简单说他们的政治目的是正向的,又不能直接说他们的政治目的是反向的,因为东林党的政治目的很复杂。它既不是简单了为了扳倒谁,也不是为了直接让谁上位,它的政治取向和当时的国情社会有很强的关联性。
东林党的出现在明末时期,主要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当时明朝已经进入下坡路阶段,当时国内宦官当政,皇帝不作为,言路闭塞,经济困难,农民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当时天下的一些政治上郁郁不得志被贬的官员齐聚在东林书院,在讨论学说的同时,还讨论国事,讨论如何一些有利于国家改革的建议,比如加强军权,加强考察官员等。这些讨论形成一股言流之后,在当时的社会朝廷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而且这股言流如果继续扩大,将会威胁到某些人的利益,尤其是以魏忠贤为主的宦官团体,于是魏忠贤开始对东林党人士进行打击。
东林党被打击是不是以为东林党本身是正向的呢?恰恰相反却不是,东林党的本质代表的的还是一些士大夫,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虽然他们提出的口号很符合人心,比如廉政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但是这些口号背后的诉求还是强烈的政治目的,即当前的官员都是昏庸的,必须要提拔新兴的官员,谁是新兴的官员呢?无疑是东林党,因此东林党这些都是在为自己造势。而且在务实层面,明末时期,灾荒连连,东林党对悲惨的灾民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
因此东林党在政治口号上叫的异常响亮,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连连不作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东林党这个政治集团的所作所为为也不仅仅是想实现强国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自身利益的,这个利益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利益,还有精神上的利益,有明一代,有很多言官经常骂人,遭到皇帝的惩罚不悲反喜,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利益得到了,这个利益就是留名后世,东林党的背后也是如此,空谈而不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