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所有文明发展到最后都认可黄金?
不管社会文明怎么发展,一旦到了饥寒交迫的关键时刻,黄金同样也什么都算不上,只有水和粮食才是大家保命的东西,这一点相信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都深有体会。
人类最早识别出黄金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尽管一开始有的地方用铜钱、贝壳、甚至石头这些东西当货币,但最后世界上的普遍文明都将黄金视为货币,这与黄金本身的稀有性、化学性质和理化性质有关,也跟这个观念的普及和传承密不可分。
与其他金属相比,黄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Au”是黄金的化学符号,这个应该就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了吧,但你知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说起来,不得不佩服取名人的浪漫,因为Au源自于罗马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是黎明女神欧若拉,有“闪耀的黎明”之意。古装剧中的黄金,一般是以“两”作为计量单位,而国际上则是将“盎司”作为黄金的衡量单位,当我们去店里买饰品的时候则会以“克”来描述重量。
在大家上学的时候,化学课本上都附带了元素周期表,而我就是那种当时连这个表都记不全的人,但黄金这个东西是特例。相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黄金的价值,而黄金的本质其实就是单质形式的金,戴过黄金饰品的人应该都感受过它质地特别柔软,一般人稍微用点力气就可以改变它的既定形状,黄金算得上是一种比较稀有、但又不是体量很有限的金属,也是一些科技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
黄金的延展性强和质地柔软最为人所熟知,仅用1盎司的黄金就可以拉伸到50里的长度,是已知金属中拉力最强的一个。而黄金的可锻造性更是特别优秀,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黄金制成拨片,然后将其用作重要建筑物的表面做装饰品。黄金的物理性质在颜色表现上比较特殊,融化黄金时散发出的蒸汽会是让人意想不到的黄绿色,被铸成薄薄一片的金片会传递出绿色光线,而当金粉在冶炼的时候却会呈现出啡色。
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其实本质上说的就是黄金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它不容易和物质在正常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质地纯正的黄金并不会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拥有极强的抗腐蚀性。比如,当温度达到1500度的时候,银就会因为高温氧化而生成氧化银,但即便温度提升到3000度的样子,金也不会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地球上有多少黄金?为什么黄金会被各种世界文明认可?
物以稀为贵,黄金在地球上的总量当然相对也比较少,如果是地壳这样的环境中,金的平均含量大约有0.0011PPm(1亿分之1.1),而海水中金的含量则更是只有0.00001PPm(1000亿分之1)左右。之所以我们感觉黄金的开采难度似乎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主要是因为长时间以来的地质变化和地壳运动已经长金元素富集起来,然后形成了所谓的金矿床,印度科学家就曾经发掘出一个重量高达2.5吨重的狗头金。
在自然界中,纯金是很难找到的,因为一般含金的物质中同时也存在铁、银和铜这些元素,当自然金中含有银的占比达到、甚至超过15%的时候,往往称其为银金矿,当然,还有所谓的铋金矿、钯金矿和铜金矿。与此同时,由于黄金这种物质本身有“亲硫性”这个属性,所以金往往又会与比较常见的硫化物共生,比如方铅矿和黄铁矿。
美国的黄金市场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早就发展起来了,要不是因为1977年后美元严重贬值,可能芝加哥和纽约黄金市场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个变化不仅让黄金期货的发展被提速,也让许多美国人获得了好的投资回报。要说黄金市场最悠久的是哪个,那就不得不提起伦敦市场,因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
多年以前,不管是古代中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不同年代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乱,而那些相对更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就会将黄金有货币的属性的概念传播过去,而人类自身又具有极强的继承属性,所以我们会发现即便如今社会已经发展的比过去先进得多,一些我们认定的基本事实却并没有改变,比如黄金就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形式,也是一种可用来制作各种精美饰品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