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出现了哪些名扬全国的美食?
穿越回唐朝,在饮食上并不会有太多不适应。首先,唐朝人的进餐方式和我们今天比较相似。一天三顿饭的习惯,在唐代基本普及;由于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的坐具传入中原,逐渐取代原来跪坐的席子,让人们能够垂腿而坐;进餐习惯,也从一人一案、单独进食的分食制,向众人围坐在一起的会食、合食制转变。于是每人都品尝到的种类也就变得多样,吃饭的场合也更加具有热闹的气氛。
唐朝是一个食材丰富的时代。凭借进贡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网络,都城长安的帝王或贵族之家能够常年享受来自全国的物产,山东沿海的文蛤、长江流域的糖蟹、安徽北部的糟白鱼、浙江的干生姜、陕西南部的枇杷和樱桃等,都在当时的土贡名单之上。这还不包括那些从“国外”进口而来的食物:高昌来的马奶葡萄,安南来的槟榔和香蕉,新罗来的松子,摩揭陀来的胡椒等异域珍馐。
唐朝的宴饮活动格外发达。按照季节和主题来,春日里有牡丹宴和樱桃宴;按照节庆来,有除夕宴、寒食清明宴、七夕宴;宴席除了出现在白天,还有晚上的夜宴,至于夜半都不散席。宴席可以在私人的庭院园林举行,也可以在清幽偏僻的野外,又或者是缓缓移动的舟船之上。桨声灯影里,间有红颜佐酒,是唐代士人所热衷的一种高雅活动。
唐朝的餐饮业非常繁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自烹自食的同时,也到外面的食肆酒店去感受新鲜。提供饮食的有流动的摊贩,也有固定的餐馆。有经营单一项目的饼肆、糕肆、馎饦肆,也有提供综合菜品的食店。酒肆和茶肆则以酒和茶为主,饭菜为辅。这些餐饮店铺在市区和城郊都有分布,慢慢打破了长安城里最早规定的“市”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