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相亲了?
一本书中曾经看到过,这个世界上有两万个人是会和你一见钟情的,但是你这一辈子都可能遇不到这其中任何一个人,这说明合适的人少,圈子又小,找不到对象才是常态。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正是单身青年们最真实的写照。相比之下,相亲至少拓宽了社交圈,增加了可能性。
悉尼大学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某婚恋网站90000多名用户的140万条信息,并计算你的“感兴趣”得到对方积极回应的概率。结果发现,在没有推荐的情况下,成功率为17.3%;而如果采取互惠性推荐系统,成功率可以高达42.2%,世界那么大,谁知道你的意中人正在哪个犄角旮旯。不管怎么说,比起白白等待,相亲的成功率到底还是更高一点。
但所谓的“互惠性”,或者说“明码标价”,也正是相亲另一个广遭诟病的地方。许多人对此满怀鄙夷:结婚又不是做交易,怎么能挑来拣去。但采用条件匹配模式,不等于条件独大,它只是相亲时的一个初筛标准。在这之后,你仍然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相亲以条件来初筛,是有一定道理的,大量研究表明,婚姻匹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有研究者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分析了覆盖全国28个地区居民的婚姻匹配信息,包括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等,结果发现,同类婚是中国的主要婚姻模式,即能修成正果的两个人,绝大多数是条件匹配的。现实世界里,不是每个灰姑娘都有水晶鞋,也不是每个袁湘琴都能追到江直树。大多数在一起的,还是段位相近的人。
当然,甩出一堆数据后,仍然有人对相亲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相亲就是奔着结婚去的,和爱情没有关系,爱情并非只有浪漫一张面孔,相亲也不意味着告别爱情。相亲或许没有天雷勾地火的轰动,但不代表没有细水长流的温情。仅仅因为不够浪漫就把相亲一棒子打死,你可能也扼杀了别种爱的萌芽。
很多时候,我们失望、逃避、排斥,是因为相亲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期待,但摘下有色眼镜,相亲不过是一种渠道,多一些相识的机会。
具体你可以去看长沙甜蜜蜜婚介的《为什么建议年轻人去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