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返回地球的嫦娥五号,都带回了哪些样本?
2020年12月17日凌晨2时许,嫦娥5号正式结束太空旅行,顺利返回地球。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5号远程5火箭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升空,将嫦娥5号探测器送上月球。12月1日,它顺利登陆月球,成为中国第三个软着陆月球的探测器。从发射到最后装载回收,嫦娥5号结束了23天的太空旅行,携带2公斤月球土壤样品顺利完成了中国首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着陆的地方在内蒙古狮王机着陆场。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宙学院教授表示:“宇宙飞船回收具有严格的条件和要求,不是落在想要的地方。”
根据飞船运行轨道的特点,着陆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基本条件。飞船将多次通过该地区上空。地方要宽敞。地形要平坦,表面要足够坚硬。第四,该地区的气象条件要良好。目前,美国主要选择在海上着陆,俄罗斯和中国决定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着陆。内蒙古狮子王旗宇宙着陆场位于内蒙古中部阿木九郎大草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宇宙着陆场。从船主1号到船主11号都成功降落在这里。该草原海拔在1000米至1200米之间,地形平坦,空气视野高,人烟稀少,每平方公里人口不超过10人,适合作为飞船的着陆地。
嫦娥5号返回器以“反弹道跳跃式再入”的方式返回地球。这种回归形式有通俗的比喻——“宇宙物漂流”。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返回器在从月球飞往地球的过程中,最高速度达到每秒11.2公里,已经是第二个宇宙速度。从近地轨道返回的宇宙飞船每秒约7.9公里,即第一宇宙速度。这个3.3公里/秒的差距会带来非常高的温差。如果嫦娥5号返回器选择“硬冲压”(即弹道重新进入),以11.2公里/秒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将面临极端高温的考验,由于无法控制姿势和轨道,对轨道设计、分离释放和落点预报能力的要求很高。
嫦娥5号返回器最终选择了“反弹道跳跃式再入”的方式。据《北京日报》报道,嫦娥5号探测器全体主任设计师孟占峰解释说:“返回器首先以高速进入大气层,然后以大气提供的升力越过大气层,然后以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整个过程环环相扣,15分钟内完成。”采用这种返还方式,返还器需要经过特殊设计。据中央光网透露,嫦娥5号探测器返回器副主任设计师刘海表示:“返回器就像牡蛎一样侧面挖洞,洞里有我们所谓的推进器的洞。”“在大气层中飞行时,返回器不仅受到阻力,还会产生一定的升力。依靠这种升力,返还器可以成功实现反弹道跳跃方式。嫦娥5号的返回速度非常快,表面温度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如果不能阻止热量,温度传到内部会影响月球土壤,返回器也可以在大气层的高速摩擦中燃烧。
返还器使用反弹道跳跃式再入方式,降低速度和摩擦温度。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返回器需要经历高温、低温和再次高温的变化,需要进一步试验散热技术,因此研究人员在返回器上穿上了“散热服”。特别是,返还器使用蜂窝结构散热层,其中填充了新的耐烧蚀材料,采用了新的散热结构设计。据《北京日报》报道,对于月球轨道回到热环境、空间环境、重量的要求,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部位耐烧蚀及隔热的具体要求和指标,并从33种新研究材料中筛选出7种散热材料,完成了散热材料的布置和局部散热结构设计。实现了中国从近地轨道重新进入深空轨道的散热结构设计。
嫦娥五号这次带来了2公斤月球土壤样品,其中一些样品将放在北京,一些样品将保存在湖南。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人员公司介绍说,嫦娥5号从月球带回的月阳样品将被分为两个保存。介绍说,一个将保存在北京,一个保存在湖南。毛主席说“但是9号揽胜”,现在我们实现了“9号揽胜”。所以把月球土壤放在湖南也是对毛主席的安慰。月球土壤最大的作用是帮助科学家分析月表结构、物理特性和物质组成,深化对月球原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探索为人类认识和开采月球资源的途径。
据长沙晚报报道,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展示陈部长刘天锡介绍说,月壤和地球土壤都是从岩石中风化而来的,但两者的组成成分不同,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土壤。月阳的成分是矿物质(如橄榄石、斜长石等)和玻璃质等。地球上的土壤成分更多是有机物、腐殖质、水等。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的地方是拉姆克山附近比较平坦的地区。为了获得具有独特科学价值的月面样品,必须避免美国和前苏联取样的地区。拉姆克山地区的玄武岩及火山活动历史比美国和前苏联着陆器的着陆地点年轻得多,持续了约13亿至20亿年。后者选择的着陆地点都在30亿年以上。
对美国和前苏联带来的月球样品进行研究后,科学家发现月球火山活动在35亿年前达到顶点,然后逐渐减弱,倾向于停止。但是月球表面的其他特征表明,月球部分地区可能含有10亿至20亿年前形成的火山熔岩。月球火山活动究竟什么时候停止的?嫦娥五号在拉姆克山附近采集的样品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此外,月球上没有液态水,但不排除固态水。目前,美国和苏联在月球上采集的月阳进行研究后,没有发现水的成分。如果这次能在从嫦娥五号采集的月阳发现水,将是一个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