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满汉之分为何始终贯穿清朝?
因为清朝是由满人建立的,所以并不是所有汉人都能够毫无芥蒂地全心接纳这一王朝。而满人则又自恃地位高于汉人,故而满汉之分始终存在。众观中国历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大多数都是由汉人创建的,其中就只有元朝与清朝的创建者是少数民族。清朝这一王朝,其前身是出身女真的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而待后金统治权传至皇太极手中之后,他不止将国号更改为“大清”,同时也将女真这一民族名称也被更改为了“满洲”。
后金时期,清朝的政治范围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而待更名为大清之后,清朝开始挥兵南下,意在夺取中原。清朝的这一打算后于1644年实现,清军于这一年顺利入关,继而取代明朝成为中原新一代统治王朝。清朝从皇太极这任皇帝开始便十分推崇汉法、汉制。再加上,入关之后为尽快获得广大汉人的认可,清朝也是采取了不少笼络汉人的政策,其中包括尊崇儒学、开设科举,选用汉臣等等。
但是与此同时,清朝又以非常强硬的手段要求汉族进行“剃发易服”,想要借此来同化汉人。这一行为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汉人的不满与反抗,为此清朝统治初期的反清运动也是长时间存在。除此之外,清朝在统治期间还一直奉行“首崇满洲”的政策。这一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视满人为清朝根本,满人也因此能够享有许多特权。也就是说,这一政策的存在无疑是在彰显满人的身份与地位永远要比汉人高。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即便清朝在其统治期间采取了不少措施来促进民族融合,但是满汉之分始终没能得到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