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服名称有哪些?
1、马褂
马褂是一种穿于袍服外的短衣,衣长至脐,袖仅遮肘,满语叫“鄂多赫”,因着之便于骑马而得名,亦称 “短褂” 或 “马墩子”,流行于清代及民国时期。
清代初期,马褂为一般士兵穿着,至康熙时期富贵之家也有穿者。雍正后,马褂已甚为流行。并发展成单、夹、纱、皮、棉等服装,成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着。
之后更逐渐演变为一种礼仪性的服装,不论身份,都以马褂套在长袍之外,显得文雅大方。
2、襕衫
襕衫为汉服体系,流行于宋明。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襕”——一般认为这道横襕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
襕衫领子多用圆领,后来的襴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明宋时期,襕衫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
特点:襴衫领为黑,颜色各异。多有黄色,白色,等等。
3、飞鱼服
明代赐服之一。飞鱼服上有四爪飞鱼纹“飞鱼类蟒,亦有二角。所谓飞鱼纹,是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为稍异飞鱼类蟒,非真作飞鱼形”。
是明代锦衣卫、大内太监朝日、夕月、耕耤、视牲所穿赐服,由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制成,佩绣春刀,除此之外只有蒙皇帝恩赐,才可穿着,是明代仅次于蟒服的一种二品赐服。
古代衣服的名称有鹤氅、深衣、襕衫、马面裙等等。
1、鹤氅
鹤氅是汉服中的一种,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最初的鹤氅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后来的鹤氅, 表现为大袖 ,两侧开衩的直领罩衫,不缘边,中间以带子相系 。明代的鹤氅,和披风形制差不多 ,只不过有缘边多些,领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应更加宽大。
2、深衣
深衣属于汉服,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3、襕衫
襕衫为汉服体系,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明。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襕”——一般认为这道横襕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襕衫领子多用圆领,后来的襕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在古代,襕衫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
4、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汉服的一种,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续至民国。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袄称袄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