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 我来答
童心童趣17
2022-06-17 · TA获得超过8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2.1万
展开全部

  导语: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5岁。

  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

  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

  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尽管他们完全不能够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着。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并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5、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6、他们在各方面仍然还很不完善、不成熟。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二、青春期孩子心理需求

  1、合理的物质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2、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思想和情感的也在变化。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玩耍,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

  3、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这些“爱情”往往以误会开始,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

  4、获得帮助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他们需要帮助。 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到不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三、如何能更好的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呢?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当我们善于与孩子相处时,孩子才会当我们为朋友,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有的家长说:我的文化程度差,我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不会与孩子沟通,其实,沟通很简单,就是倾诉加倾听,尽量多听听子女的倾诉。尤其是在子女高兴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伤心的时候,不要错过倾听子女诉说的机会。父母应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种“听的气氛”。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三、对青春期孩子不断的鼓励。

  鼓励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很有挑战性时期的孩子,而且恰当的鼓励能帮助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你可以用下面的几种方式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告诉其他人,你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听得到的时候。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书包里放一张自己亲手写的鼓励他的便条。用身体上的接触来鼓励他,尤其在他难过的时候。当你口头鼓励他的时候,眼睛要注视他。

  第四、给孩子一个笑脸。

  让孩子看到你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父母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父母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做一个认真一点的听众,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

  第五、与孩子角色互换。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特别强,不愿意像小时候那样听话,老师和家长说啥是啥,当我们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知道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是很正常的事,就不会发很大的火,生大的气,甚至于去体罚他。心里要想着: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只要耐心地去教育,过了这一关,孩子就会长成大人,顺利走出困惑的青春期。

  第六、要向孩子“索爱”。

  我们不仅要会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我们,让孩子学会感恩。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让孩子在了解父母每天在干什么,懂得父母的艰辛,孩子就会体谅父母,运用同理心去对待你,要鼓励孩子多做点事,增强孩子的责任心,比如对男孩要经常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对女孩要经常说:有个女儿真好!

  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一、要营造和谐平等宽严适度的家庭氛围。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要求父母给予独立、自主、平等、民主的地位。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是他们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父母要及早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营造和谐平等宽严适度的家庭氛围,以友善的态度与子女交往。比如,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不要审问和训斥,而应理解他,体谅他、耐心倾听他的述说,然后同他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严格要求孩子,批评孩子,但也要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权利,孩子也可以向父母提意见。在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父母要主动让孩子一步,不要非要孩子听自己的不可。

  二、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全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培养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了解异性、接触异性并寻求有关两性方面的知识,已成为孩子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男女之间公开的、自然的、大方的、健康的正常交往,有助于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破除神秘感,疏导性能量,满足情感需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公开、大方、自然地与异性交往,这是防止孩子隐秘、不正常、单独地和异性陷入感情漩涡而不能自拔的有效策略。指导孩子正确理解性知识,男孩要正确对待遗精,女孩要正确对待月经和乳房发育,不必为此恐惧和担心。其次,要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青春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人生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他们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知易于“扭曲”,内心常存冲突,思想易于消沉等人格弱点。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情绪管理、意志品质养成、个性培养、理想教育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妥当,不要求全责备。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不断发展,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教育为平等的探讨式教育。要学会悦纳自己的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但父母也不要溺爱孩子,溺爱的结果使孩子不理解父母为生活付出的艰辛,培养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思想和贪得无厌,好逸恶劳的恶劣品质。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画脚,要把握问题的重点,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孩子。也不要总把孩子与他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否则容易让孩子“自我”困惑,看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尽量腾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并对孩子的表达认真倾听冷静思考,多向孩子介绍自己的一些情况,以便起到“抛砖引玉”“平等互惠”的效果。要对孩子所说的东西充满兴趣。即使孩子说自己做错的事情,父母也要认真倾听,积极帮助解决,而不是急于召开“现场批判会”。敢和父母说自己做错的事,说明他们信任父母。所以父母切不可一听到孩子的错事就勃然大怒,相反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契机。

  四、言传身教,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发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特别是青春期父母的脾气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心理状态等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孩子身上总会找到其影子。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子女尊重老人、孝敬父母、按时回家、友善待人,积极向上,那么,父母首先应该尊重老人,孝敬自己的父母,下班后按时回家,不在家中吵吵嚷嚷,不说脏话,也不设赌场。老少皆宜,和谐相处。在工作中,思想上积极进取,作风上光明正派,事务处理中是非分明,以理服人。在单位上有个好印象,社会上有个好口碑。真正用自己的好的言行来影响、感化、感动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树起标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走有方向,学有榜样,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