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事儿呢?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事儿呢?
马上就要迎来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了,在高考落下帷幕后,填报志愿这项繁重的工作也即将展开。
俗话说得好:“三分考,七分报”,这句话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考生是和全省的同学竞争,也是靠排名获得录取资格,很有可能有的人因为不放心,保守报了性价比低的学校,而有的人艺高人胆大,冲刺比较好的学校,幸运的是也能录取到。我认为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是应该注意省招生办录取规则、各个大学综合实力以及招生章程、结合考生自己兴趣和擅长的方向去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下面小编将一一介绍这几个要注意的点。
一、注意省招生办录取规则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考生所在的生源地的录取顺序和规则。比如顺序志愿、平行志愿等。
顺序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为投档、录取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地满足考生的志愿要求。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举个例子来说,一旦考生将某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即使你分数再高,如果该校一志愿已经招满了且不预留招收二志愿的名额,你的档案也不会投向该校。这种情况一般在提前批还有艺术类等非普通高考的情况中比较常见。所谓平行志愿,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地位相等”的院校。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注意:在新的高考改革之后,由于大家选择的科目不同,出现了更为灵活的填报志愿方式就是按院校专业组录取。“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同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之间互无关联,符合填报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某所高校的1个“院校专业组”,也可以填报同一所高校的多个不同的“院校专业组”;既可以连续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也可以间隔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
二、注意各个大学综合实力以及招生章程
除了大学所在的地域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师资力量、气候环境、生活消费水平外,招生简章上的录取规则对考生来说特别关键,其中列出了录取原则、限制条件或优惠条件。譬如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对加分优惠政策的执行,对单科成绩的要求,男女生比例,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奖贷条件等,对考生是否填报该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将招生章程公示,学校在招生录取中以已定的录取规则为依据,不能另加附带条件。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免造成无谓的失误。
三、结合考生自身兴趣和擅长的方向
据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所以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对于自己兴趣的考查,主要看当前潜在的职业兴趣和对各门学科的学科兴趣。所以,要考虑好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方向,进行专业选择和志愿填报。
职业价值体系中均应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人能力及个性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一些外在因素,如这个专业将来对应职业的工资、社会地位、稳定性等。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考生家庭中的成员最好就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澄清个人和家庭的核心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再作出专业和将来的职业选择。
最后,祝大家高考都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填报志愿都能顺利地选到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