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类型有哪些
家庭类型有哪些
家庭类型有哪些?孩子的成长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家庭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类型结构是各种类型家庭的户数或人数在总户数或总人口数中的组成状况和构成关系。那家庭类型有哪些呢?
家庭类型有哪些1
1、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两人组成的家庭。包括夫妻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以及上未生育的夫妻家庭。
2、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3、主干家庭。有两代或者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联合家庭。指家庭中有任何一代含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5、其他形式的家庭。包括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单身家庭。
影响:
1、如果一个家庭失去了父亲,那么母亲给到孩子的力量更是倾向与女性特质的,这样的孩子会缺乏决断力、果敢、容易犹豫不决,不过也会比较善良、包容他人。一个孩子身上男性特质过少,容易影响事业,因为事业需要有强大的逻辑、决断力、行动力
2、如果一个家庭失去了母亲,那么孩子跟父亲的链接就会变强,我用粗线体现出来,孩子身上的男性特质会变得很强,比较坚强甚至坚硬固执、缺乏女性的韧劲、包容心。一个孩子身上女性特质过少,容易影响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因为处理各种关系需要耐心、爱心、包容心。
家庭类型有哪些2
(1)按家庭的权力结构划分,有父权制家庭、母权制家庭、夫妻平权制家庭;
(2)按家庭所在社区的性质划分,有农村家庭、城市家庭、工矿区家庭;
(3)按家庭主要人员的职业属性划分,有工人家庭、农民家庭、干部家庭、军人家庭、知识分子家庭;
(4)按家庭生育功能划分,有生育家庭、非生育家庭;
(5)按子女多寡划分,有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
(6)按家庭关系的状况划分,有和睦家庭、不和睦家庭、解组家庭;
(7)按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划分,有联合家庭或大家庭、核心家庭或小家庭、主干家庭或直系家庭、残缺家庭、单身家庭。
家庭类型有哪些3
第一、控制型的父母。
这种家长经常会告诉孩子说,这件事你要这么做,那件事你要那么做。而且必须要按我说的做,因为我说的是对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他要求孩子必须服从。即使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被打断,被告知这不行,那不行,这不能,那不能。你小孩子懂什么?
这样家庭会出什么样的孩子呢?没有自主能力,消极依赖,看上去还挺温驯。有的孩子会一直的温驯下去,也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反抗, 而且反抗得很猛烈,有的家长就跟我说,她说,李老师,原来我姑娘可好,可乖了,自从上了中学,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其实这是孩子在找自己。如果孩子在青春期知道反抗,反而是一种好事。因为他在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电梯实验,当人们以相同的密度站在电梯间,站在角落里的人明显的感觉会比站在控制面板前的人感到拥挤。实际上密度是一样的呀。因为他失去了掌控感,由别人来掌控安排自己的一切。就象自已从没活过一样,那不就是一个活死人吗?家长的掌控欲很强,而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孩子没什么能和你抗衡的啊?不合家长的意,你可不给他买这个,不许他干那个。他不满意能怎么办?最后就变成了攻击自己的学业,应付,厌学,攻击自己的身体,拿烟头烫,拿小刀划,甚至为了不弹琴,挑断自己的手筋。
如果孩子总是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孩子就会越来越冷漠抵触,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什么也不对,慢慢的就接受了,不表达,不努力了,你们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让我学就学,让我做就做,心里我又不想学,学习那么累,学不好还得挨骂,甚至扳挨揍。不想学又不得不学,那就应付学吧。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里我们讲一个小故事,在水族馆有一个非常大的鲸鱼。这条鲸鱼不断地去攻击各种各样的小鱼,并且能以此为生,科学家在水族馆的中间隔上一块透明的玻璃。鲸鱼是看不到这声透明的玻璃的,鲸鱼去吃小鱼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往他攻击的小鱼,可以吃掉小鱼,不仅填饱了肚子,并且有一种获胜的感觉,但现在呢,他每一次要攻击小鱼的时候,头都会被重重地撞击,会感觉非常的疼,鲸鱼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半个月。一个月之后,鲸鱼不再去吃小鱼了,因为她每一次去吃小鱼的过程,都是非常痛苦的感受,每一次都感觉到头非常的疼,于是科学家将这块透明的玻璃取掉,小鱼自由自在地游在了鲸鱼的旁边,而鲸鱼,一看到小鱼游过来,迅速感受到了头疼的痛苦,马上就离开了。没过多长时间,这个鲸鱼被活活地饿死了。
那我想问问各位家长,你觉得这个鲸鱼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习惯的思维模式。
如果你对孩子控制过多,孩子就会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如何孩子在学习的的事情上找不到乐趣,慢慢的就会把学习当成必须完成任务,当完成任务也很费力的时候,他就会连应付也不想应付,开始厌学逃学了,这就是为什么厌学,逃学,发生在初中左右的原因。当然现在看有的孩子在五六年级就有这种迹象了。就像我上面说的那个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一样。
如果你在孩子面前强势,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服从型的性格;如果你在家里是一头狮子,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一只绵羊;你来安排控制孩子,那就意味着你给孩子画了一个框,以后,无论孩子怎么发展,都不会比这个框更大;而一个人最应该追求的,却恰恰是各种未知的可能性。
所以家长朋友们,如果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控制过多,学着放手吧。带领孩子的过程,就如同一个老司机在教一个新司机驾驶汽车。生活学习就是一辆车,孩子就是那个新手司机。爸爸妈妈就是老司机。虽然你的脚下有刹车。但我们不能总踩。只有在看到危险时我们才能下脚。更多的是指示,引导。我们教孩子方法,在旁边看着孩子实践,最终才会使孩子自己能够独自的驾车上路。
第二种、溺爱型的父母。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事无巨细,无微不至。早餐吃啥,天冷穿啥。
家长朋友们可以回想一下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孩子刚开始学走路的过程,孩子都有摔倒过的经历吧,孩子摔倒了,我们赶紧跑过去一把把她抱起来,边哄他边说,宝宝乖不哭,摔疼了吧,妈妈看看,揉揉。 这是大众的中国妈妈的做法。
如果是美国妈妈呢,他也会把孩子抱起来,然后跟他说,孩子你知道吗?你小的时候摔倒了,妈妈可以扶你起来,但是当你长大以后,你摔倒了,一定要自己站起来,因为妈妈老了以后还要靠你去养,如果你摔倒了,你不站起来,将来,妈妈摔倒了,你也摔倒了。我们就没法起来了。
在日本呢,如果孩子摔倒了,妈妈也会把孩子扶起来,但是扶起来之后,会跟孩子说,孩子你知道吗,你摔倒,一定是有原因的,刚才在你摔倒的过程中,你有可能是因为没有看到前面有障碍物,所以被障碍物绊倒了,第二呢,是在你走路的过程中,你不小心,你没有注意看路,而是去看别的,所以被摔到了,第三呢,失败是成功之母,无论你任何时候摔倒,你都要记住,找到失败的原因,然后才能变得更好。这一对比就会发现,我们只做到了关心保护,而没有引导孩子成长。
最终的结果是,美国的孩子非常的爱国,知道责任,日本的孩子们长大以后他们会探究。为什么失败的原因而不去抱怨,而中国的孩子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在保护着他们,它们最终形成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一旦错了,他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原因,是别人的原因。所以溺爱型的家长最终会把孩子变成一个社会的抱怨者,而不是一个社会的责任者。这真是太关键了,这不仅影响到孩子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影响到了一个国家。我们做父母的,教孩子一时,需要为孩子考虑一世。我们做教育的,教孩子几年,要为孩子考虑几十年,要为国家考虑几百年。这才是负责任的教育。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过分地溺爱。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孩子毫无成长经验,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用来锻炼的事情,就那么多,你替孩子做了80%,那么孩子就只剩下20%的成长空间,你帮孩子做了20%,那么孩子就有80%的成长空间。孩子将来要面对家庭,面对事业,面对社会,今天我们家长代替了孩子太多的成长,未来孩子将会付出更多,他需要在社会中弥补这一块。在弥补的过程中,他会摔得更惨。
我有一位忘年交,七十岁的老太太,我们有二十多年的交情了,她有两个儿子,在儿子上大学期间,有一次我去他家,看到他的儿子泡在水盆里的牛仔裤和袜子。爸爸会给这个儿子洗裤子,洗袜子。因为家庭条件很好,所以两个儿子工作也都安排得也很好,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一切都给儿子置办好,成了家。可是两个儿子全部在有了孩子,过了几年之后离了婚,老太太哭着跟我说,这么好的日子,为什么就不好好过呢?
为什么不好好过,因为房是你买的,车是你给的,什么都是轻而易举得到的。所以没有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成就,也就没有幸福感。同样,也就不会珍惜。一个人的幸福感怎么来的?是在自己付出后努力后收获成果的时候。以后课程当中会跟大家分享关于孩子幸福感的培养。
我曾接触过一个妈妈,她的孩子系鞋带打了一个死结,从此妈妈就再没有给他买过系鞋带的鞋。因为他害怕孩子将来再打死结。妈妈不在身边,没有办法帮到他。孩子小的时候有一次不小心洗碗,将手弄伤了,从此妈妈就在没让孩子做家务,因为妈妈害怕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当孩子上小学以后,妈妈每天很早就起来。帮孩子整理床铺整理书包,并且亲自送他上学,风雨无阻,接着是上中学,他对孩子生活还是事事关心,学习成绩如何,他和哪些人在一起,家长限制这个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他要亲自打理旅游用品,还会开车在后面跟着孩子,生怕孩子出现一些什么意外,这个孩子大学毕业了以后,他为了能够帮孩子找到好的工作,又动用所有的权利和关系,让他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的职务,但是这个孩子,上了班以后却没有办法胜任。他所在的职位,在工作中处处碰壁,领导和同事都看不起他,换了几个工作,都做不下去。最后这个孩子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王八蛋,就他爸妈是好人。您说这个孩子到底错在哪了呢?
这样溺爱型的父母,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呗,到少没有遗憾。这种遗憾是谁的遗憾。不过是当父母的求得的自己的一种安慰。课外班我也上啊,每天我也接也送,也起早贪黑的为他忙,能做的,我都做了,他还这样,我也没办法。我尽到责任了?这是很多父母跟我说的话。我想说,你爱孩子,但是爱的方法不对,而这种错误的爱,把孩子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全部都因为溺爱而抹杀掉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会爱的爱是毒害。
任何父母也不能代替孩子一辈子,所以孩子能做的就让他去做,该飞的时候就放开去飞。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失败,有挫折,但就是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实现了成长。比如一个男孩子,六岁撑起家庭的责任,他就是男人,而一个男人,六十岁还靠老妈的退休金维持生计,那他也还是个男孩。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巨人。(那份责任感)
妈妈懂得示弱,孩子才会独立有责任。儿子,这个妈妈不懂,你来看看。姑娘,这事咋弄才好,给妈个建议。教育就在我们点滴的生活当中。你是当爸妈的,所以,你的言行里,就有责任和使命。
第三种、是暴力型的家庭。
中国有句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这句话对于当今天的社会是不适宜的。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种非常脆弱,而且非常封闭的环境中,以前我们小的时候有很多的兄弟姐妹,这和兄弟姐妹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就学会了相处法则。而现在呢,都是独生子女。以前我们一玩能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孩子,今天我家吃饺子,给大娘送一碗,明天他家擀面条,给我端一盆,这是生活,孩子也在这种生活当中学习了怎么生活。有什么不开心的,随便一个伙伴,邻居都能给个安慰。可是现在,孩子就像养在笼子里的宠物,内心是孤独的,当她遇到困难,他不舒服不快乐,他需要找到一个倾诉的地方,一个疗伤的地方,这个地方只有家,但是父母却用棍棒的方式,用打骂的方式,用没有办法跟孩子沟通和理解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那孩子怎么办?于是他便开始自己跟自己交流,不愿意跟别人交流,跟社会交流,他开始慢慢的越来越敌视社会。当他长大以后,他也会用武力去面对这个社会,他认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征服的,是需要用暴怒去解决问题的。
前天早上,一个六年级的班主任找到我。他们班一个男孩子,在课间和同学玩,玩输了就拿石头打同学,而且不是第一次,第一次是跳墙回家,要不念了,要扬言自杀,说活得太累了。其实玩是一个引子,这个孩子压抑的东西太多了,在第一次他跳墙回家的时候,正好赶上我给家长做讲座。这个妈妈就问到我。我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前阶段我也跟大家讲过,这个妈妈说他打这个孩子,他说他觉得要把他打死了,于是他让孩子去走廊。但这个孩子没在走廊呆着,就直接跑出去了。而这个妈妈是不上班的,靠着孩子爸爸做木工,维持一家生计。那么这是一个非常焦虑,而没有安全感的一个妈妈。所以她会把这种焦虑与极度的安全感缺失加在孩子的身上,而孩子的情绪出口在哪里?我们心理咨询有一个原则,叫不求不助,有求才助。所以班主任跟我说,我也只能告诉他,这个孩子和他的家庭需要一定的帮助与干预了。能不能意识到,那是他父母的问题了。这就是边界。说到边界,以后我也得给大家安排课程。因为这个对于教育孩子,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很重要。
长期受父母的打骂的孩子,一般性格都很暴躁,也很不稳定,他们冷酷,偏执,行为怪异,没有安全感,这样家庭的孩子,一般人际关系都不是特别好,我以前给大家举过那个被父亲打得满身伤痕的孩子,下课时他叫同学跟他玩,都是骂着,带着脏话的,自然也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上面的这个孩子,跟同学扬言,周一要拿刀把同学都杀了。
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可怕,也可悲。所以爸爸妈妈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变得更好,就少一点对孩子动辄打,轻者骂的现象。实际上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以打或骂的方式来解决,只能证明家长的无能。因为你没有办法了,你只能靠家长的权威来教育你的孩子。而这咱靠权威来压制孩子,能维持到小学就已经很不错了,有效期是非常短暂的。这是不是我们家长的悲哀。
第四种、是忽视型父母。
这种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由学校来完成,不单是对学习放任不管,在日常生活中,也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对孩子的内心,对孩子的生理,总是用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他们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也有的父母是因为工作很忙,自己已经被生活搞得焦头烂额了,自然也无心去管孩子,也不会去想怎么教育孩子,甚至想着孩子慢慢会长大就会好了,懂了。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来养孩子,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教养方式。为什么说不负责任呢,我们看到一个问题孩子,我们会怎么说?没家教,养不教父之过。见过孩子不成气,抱怨老师的吗?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家长朋友们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好好学习吧。任何事业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