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经济学原理》:十大经济学原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选择慢读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其实读了不少书,但是记下的并没有多少,也就是说明读了没用。
后来也尝试了记重点笔记,但是读书其实和看电影差不多,同样一句话只有在场景里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另外有些读书时觉得看了就懂的浅显道理,等到生活中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还是会忘了。
因此我选择慢读,一点点架构整个知识体系,虽然在快节奏社会效率才是很重要,但是看得快了等于没看,不如慢慢来吧。
划线是原文,未划线是自己的理解,划线加涂色代表自认为很重要,尽量跳过描述性的话语,尽量吸取精华。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是重要的。资源天生具有稀缺性,即社会提供的东西少于人们想拥有的。经济学也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分配决策,从而探索出规律和趋势。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获得一样东西,通常要放弃另一样东西,而着就是一种交替关系。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比如学生有时间,那么是用时间来学习还是用时间来玩,选任何一样都会失去时间,其实就是一种资源配置。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怎么样拿的快,拿得多,平等是平均分配。以政策为例,有利于成功人士的政策固然可以更快创造财富,但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就减少了穷人的获取,换句话说牺牲了平等。但如果过于侧重平等有利于穷人,从成功人士身上拿走太多,又会挫伤成功人士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良好的政策一定是头部玩家有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底层又不至于掉的太远,甚至被抛弃。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句话:兼顾效率与公平。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机会成本,由于面临取舍,人们就会考虑成本和收益,换句话说哪个更有利选哪个,而被放弃的就是机会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通常不直观,很难直接看出来,比如上大学和进社会工作,看起来上大学花的学费和生活费是机会成本,但是大学里吃住要远比进社会花的少,吃住的节省也可以算是一种上大学的收益。
由此延申还有短期收益、长期收益的问题,比如学习当然是有长期收益的事情,但是玩乐的短期收益又更加直观,道理就这么简单。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这种调整就是边际变动,由此也产生边际效应。举例:同样是读书,上三年学跟上两年学之间的差别就是一种边际效应,比较两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就能够做出考虑,是否值得多上一年学。
再比如飞机有空位时,多一名乘客的收益大,成本增加却很少,这也是边际效益。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个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会考虑成本和收益作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决策也会受影响。苹果贵了,人们就会少吃,但生产商就会雇佣更多人去采摘,也就是扩产能,供需双方都因为成本收益变动而做出了决策。
所以制定政策就要多考虑随之而来导致的行为变化。比如安全带普及,原本是希望保护人的安全,但是人们因为有了安全带,感觉安全了,反而更加放肆的开车,最后,安全带的普及导致的结果时:司机死亡率下降,车祸数量上升,行人死亡人数增加。
所以,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所以,分析任何政策,不仅要考虑直接影响,也要考虑间接影响。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并不是零和博弈,也就是说你赢我输。比如一个家庭如果完全与其他家庭隔绝,没有贸易没有竞争,那么这个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做衣服、盖房,而贸易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通过与其他人交易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国家贸易也可以使本国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获得,并享有更多丰富的物品和劳务。当然,这是理想原理,在实际操作里,各国还是会设置贸易壁垒保护自己的本国产业,否则问题就来了。
比如,如果中国做衣服比种粮食挣钱,那大家都去做衣服,粮食全靠进口,万一哪天人家不卖粮食,那你也就失去自主权要么高价买要么等饿死,所以国家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的观点就是价格指引家庭和企业在市场进行交易。价格反映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
由于在不知不觉中权衡利弊,价格指引大家趋向于更有利的活动,从而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社会福利社会财富最大化。
而这也被西方学者用来阐释为什么共产主义苏联走向失败,苏联的价格由政府指定而不是市场决定,导致价格指引家庭和企业实现效率的作用失灵,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发展之后。
但这个看法也比较片面,如果只做经济考量,只考虑价格,那毒品是不是应该放开?因为管控所以取得毒品的成本巨高,导致毒品价格高,按照这个市场逻辑,那就应该放开毒品管控,大量资本涌入毒品市场,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失控。
所以市场经济有它的优点,但也需要管控,所以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放就放,该管就管。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就是促进效率或者促进平等,但市场有时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也就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两个原因:一是外部性,一个行动对其他人福利的影响,如果化工厂不承担排污的成本,它绝对会大量排放。二是市场势力,也可以理解为垄断,独家占有资源那么就独家享有议价权。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有效率,但是不能保证公平。NBA球星比国际象棋手挣的多,是因为人们更愿意看NBA,但你能保证球星一定比棋手更幸苦?这公平吗?所以网上也总有一种声音,凭什么明星收入那么高,还不是因为观众多,他们不见得比科学家付出多吧?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决定生活水平,换句话说谁会挣钱,谁就有钱,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生产率增长的放缓也就导致了生活水平增加的缓慢,这是根本,也是幸福感降低的缘由。
美国日本这些年来生活水平没有增加多少,并不是因为中国强大的竞争力,而是他们自身的生产率增长变慢,但是政客们都是看破不说破,转移矛盾去甩锅。
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关键问题是政策如何影响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良好教育,拥有生活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这才是根本,而不是像西方一些人叫嚣着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本质上还是他们的生产率低,不考虑提高生产率只想着不让别人进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有财政赤字的政府需要为赤字筹资,也就是到金融市场去借钱,那么就减少了其他借款人获得的资金量,这也就减少了人力资本(学生的教育)和物质的资本(企业的工厂)。
现在的低投资意味着未来的低生产率,所以通常预算赤字抑制了生活水平的增长。钱都被国家耗着了,大家能用的也就少了,就这么简单。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大发货币导致货币贬值,钱不值钱。
按道理,各国都应该抑制通货膨胀,但美国就是会滥发美元,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它多印钱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掠夺资源,而让持有美元的其他国家承担损失。短期来说这当然是美国占便宜,但是也就影响了美元的信用,所以都在考虑慢慢弃用美元。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而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
低通货膨胀也就是通货紧缩会引起失业增加。例如当政府减少了货币量,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遭遇居高不下的价格,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下滑又导致企业解雇工人,也就是失业问题,因此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简单来说就是人手上钱少了不值钱了不愿意买东西,商家卖不出去就解雇人,导致人手上的钱进一步减少。虽然这是暂时的,但这个暂时也可能持续多年。
与通货膨胀对应起来看更容易理解。所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是好事。
再次梳理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个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关于个人作出决策的基本结论: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任何一种行动的成本可以用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作出决策,以及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贸易的一种好方法,如果存在某种市场失灵,或者如果市场结果不平等,政府有可能改善市场结果。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的根源,而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欢迎留言评论,如果你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后来也尝试了记重点笔记,但是读书其实和看电影差不多,同样一句话只有在场景里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另外有些读书时觉得看了就懂的浅显道理,等到生活中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还是会忘了。
因此我选择慢读,一点点架构整个知识体系,虽然在快节奏社会效率才是很重要,但是看得快了等于没看,不如慢慢来吧。
划线是原文,未划线是自己的理解,划线加涂色代表自认为很重要,尽量跳过描述性的话语,尽量吸取精华。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是重要的。资源天生具有稀缺性,即社会提供的东西少于人们想拥有的。经济学也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分配决策,从而探索出规律和趋势。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获得一样东西,通常要放弃另一样东西,而着就是一种交替关系。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比如学生有时间,那么是用时间来学习还是用时间来玩,选任何一样都会失去时间,其实就是一种资源配置。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怎么样拿的快,拿得多,平等是平均分配。以政策为例,有利于成功人士的政策固然可以更快创造财富,但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就减少了穷人的获取,换句话说牺牲了平等。但如果过于侧重平等有利于穷人,从成功人士身上拿走太多,又会挫伤成功人士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良好的政策一定是头部玩家有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底层又不至于掉的太远,甚至被抛弃。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句话:兼顾效率与公平。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机会成本,由于面临取舍,人们就会考虑成本和收益,换句话说哪个更有利选哪个,而被放弃的就是机会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通常不直观,很难直接看出来,比如上大学和进社会工作,看起来上大学花的学费和生活费是机会成本,但是大学里吃住要远比进社会花的少,吃住的节省也可以算是一种上大学的收益。
由此延申还有短期收益、长期收益的问题,比如学习当然是有长期收益的事情,但是玩乐的短期收益又更加直观,道理就这么简单。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这种调整就是边际变动,由此也产生边际效应。举例:同样是读书,上三年学跟上两年学之间的差别就是一种边际效应,比较两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就能够做出考虑,是否值得多上一年学。
再比如飞机有空位时,多一名乘客的收益大,成本增加却很少,这也是边际效益。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个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会考虑成本和收益作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决策也会受影响。苹果贵了,人们就会少吃,但生产商就会雇佣更多人去采摘,也就是扩产能,供需双方都因为成本收益变动而做出了决策。
所以制定政策就要多考虑随之而来导致的行为变化。比如安全带普及,原本是希望保护人的安全,但是人们因为有了安全带,感觉安全了,反而更加放肆的开车,最后,安全带的普及导致的结果时:司机死亡率下降,车祸数量上升,行人死亡人数增加。
所以,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所以,分析任何政策,不仅要考虑直接影响,也要考虑间接影响。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并不是零和博弈,也就是说你赢我输。比如一个家庭如果完全与其他家庭隔绝,没有贸易没有竞争,那么这个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做衣服、盖房,而贸易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通过与其他人交易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国家贸易也可以使本国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获得,并享有更多丰富的物品和劳务。当然,这是理想原理,在实际操作里,各国还是会设置贸易壁垒保护自己的本国产业,否则问题就来了。
比如,如果中国做衣服比种粮食挣钱,那大家都去做衣服,粮食全靠进口,万一哪天人家不卖粮食,那你也就失去自主权要么高价买要么等饿死,所以国家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的观点就是价格指引家庭和企业在市场进行交易。价格反映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
由于在不知不觉中权衡利弊,价格指引大家趋向于更有利的活动,从而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社会福利社会财富最大化。
而这也被西方学者用来阐释为什么共产主义苏联走向失败,苏联的价格由政府指定而不是市场决定,导致价格指引家庭和企业实现效率的作用失灵,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发展之后。
但这个看法也比较片面,如果只做经济考量,只考虑价格,那毒品是不是应该放开?因为管控所以取得毒品的成本巨高,导致毒品价格高,按照这个市场逻辑,那就应该放开毒品管控,大量资本涌入毒品市场,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失控。
所以市场经济有它的优点,但也需要管控,所以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放就放,该管就管。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就是促进效率或者促进平等,但市场有时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也就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两个原因:一是外部性,一个行动对其他人福利的影响,如果化工厂不承担排污的成本,它绝对会大量排放。二是市场势力,也可以理解为垄断,独家占有资源那么就独家享有议价权。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有效率,但是不能保证公平。NBA球星比国际象棋手挣的多,是因为人们更愿意看NBA,但你能保证球星一定比棋手更幸苦?这公平吗?所以网上也总有一种声音,凭什么明星收入那么高,还不是因为观众多,他们不见得比科学家付出多吧?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决定生活水平,换句话说谁会挣钱,谁就有钱,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生产率增长的放缓也就导致了生活水平增加的缓慢,这是根本,也是幸福感降低的缘由。
美国日本这些年来生活水平没有增加多少,并不是因为中国强大的竞争力,而是他们自身的生产率增长变慢,但是政客们都是看破不说破,转移矛盾去甩锅。
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关键问题是政策如何影响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良好教育,拥有生活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这才是根本,而不是像西方一些人叫嚣着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本质上还是他们的生产率低,不考虑提高生产率只想着不让别人进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有财政赤字的政府需要为赤字筹资,也就是到金融市场去借钱,那么就减少了其他借款人获得的资金量,这也就减少了人力资本(学生的教育)和物质的资本(企业的工厂)。
现在的低投资意味着未来的低生产率,所以通常预算赤字抑制了生活水平的增长。钱都被国家耗着了,大家能用的也就少了,就这么简单。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大发货币导致货币贬值,钱不值钱。
按道理,各国都应该抑制通货膨胀,但美国就是会滥发美元,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它多印钱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掠夺资源,而让持有美元的其他国家承担损失。短期来说这当然是美国占便宜,但是也就影响了美元的信用,所以都在考虑慢慢弃用美元。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而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
低通货膨胀也就是通货紧缩会引起失业增加。例如当政府减少了货币量,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遭遇居高不下的价格,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下滑又导致企业解雇工人,也就是失业问题,因此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简单来说就是人手上钱少了不值钱了不愿意买东西,商家卖不出去就解雇人,导致人手上的钱进一步减少。虽然这是暂时的,但这个暂时也可能持续多年。
与通货膨胀对应起来看更容易理解。所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是好事。
再次梳理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个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关于个人作出决策的基本结论: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任何一种行动的成本可以用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作出决策,以及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贸易的一种好方法,如果存在某种市场失灵,或者如果市场结果不平等,政府有可能改善市场结果。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的根源,而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欢迎留言评论,如果你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