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任何哲学思想体系都会被人误解和误用。朱熹主张人应该由“格物”入手,从中得到永恒之理。但朱熹本人并没有严格遵循这个原则。他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对经书的研究上。他不仅相信有永恒之理,而且认为古圣先贤的言论就是这种永恒之理。这个学派的思想被统治者树立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加重了它的权威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色彩。
陆王是对保守主义的一种革命,到王守仁,这种革命达到高潮。他说每个人的“自觉”是每个人“本心”的内在亮光,人凭自觉会立刻知道自己的意志或思想是对还是错,然后结合具体情况决定具体该怎么做。
但王守仁的哲学同样被误解和误用。王守仁的追随者似乎相信自觉可以把样样事情都告诉人,包括“知道怎么干?”,这就达到荒谬的地步。
一位书生游寺遭寺僧冷遇,寺僧却对前来的大官毕恭毕敬。书生责问寺僧,寺僧说:“敬乃不敬,不敬却正是敬。”书生听了,打寺僧一巴掌。寺僧气问为何打人?书生说:“打乃是不打,不打却是打。”这是对心学和禅学的一种讥讽。
明朝被清朝取代后,程朱学派的理学和陆王学派的心学遭到知识界的抵制。他们批评更新的儒学在禅宗和道家的影响下,曲解了孔子的思想,把儒家思想原有的实践方面丢失殆尽。它们貌似儒家,更容易把人引入歧途。
从哲学本身来讲,这种指责并无意义。更新的儒学是儒学、佛学和道家思想(经过禅学)、道教思想的融合,是发展,是得不是失。
清朝学者提倡“汉学”。西汉离孔子的年代较近,佛学还没传入中国,此时期的儒家经典更符合孔子的原意。更新的儒学称为“宋学”。“汉学”和“宋学”之争是这一时期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清代汉学家重视古代文献的研究,在古书校勘、古文字学、历史语言学等方面做成巨大成就。
明代书生为应付科举,注意力集中在“四书”上,对其它典籍知之甚少。“汉学”使读书人一旦打开眼界,便很难一心只读圣贤书。清代“汉学”的成就,使学者对古代思想的研究兴趣又重新兴起。
明朝末年,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欧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把当时欧洲的天文、数学成就介绍到中国。
中国人历来是以文化差异而不是民族差异来区分自身和外族。中国人很难设想居然还有其它的民族拥有发达的文明。中国人对外来的文化往往是蔑视和抵触的。佛学的传入激起道教的兴起。西方文化的传入,也引起了十九世纪末,康有为发起的孔教运动。
汉代经学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以董仲舒为首的今文学派深信孔子创立了一个理想的新朝代,奉孔子为超人。康有为过之无不及。他从古代文献中找出许多材料,力图把儒家建立为一种宗教,建立相应的孔教组织。他在一九零二年著《论语注》时说:“孔子生当居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既尽,种类不分,风化齐同,则如一而太平矣。孔子已预知之。”
康有为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这场改革只进行几个月就被镇压。康有为认为自己并不是鼓吹西方文化,而是为了实现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他在《大同书》里描绘孔子学说预见到的人类进化到第三阶段“太平世”的世界。这部书如此的大胆,如此的革命化,使最大胆的未来社会空想家都为之吃惊。
二十世纪不是热衷宗教的世纪。凌驾于基督教之上传来的科学和宗教正好背道而驰,所以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孔教运动也早已夭折。
应当提到,直到一八九八年,人们对西方哲学的知识十分有限。人们所知道的西方文化,除了坚船利炮外,只限于科学和基督教。
陆王是对保守主义的一种革命,到王守仁,这种革命达到高潮。他说每个人的“自觉”是每个人“本心”的内在亮光,人凭自觉会立刻知道自己的意志或思想是对还是错,然后结合具体情况决定具体该怎么做。
但王守仁的哲学同样被误解和误用。王守仁的追随者似乎相信自觉可以把样样事情都告诉人,包括“知道怎么干?”,这就达到荒谬的地步。
一位书生游寺遭寺僧冷遇,寺僧却对前来的大官毕恭毕敬。书生责问寺僧,寺僧说:“敬乃不敬,不敬却正是敬。”书生听了,打寺僧一巴掌。寺僧气问为何打人?书生说:“打乃是不打,不打却是打。”这是对心学和禅学的一种讥讽。
明朝被清朝取代后,程朱学派的理学和陆王学派的心学遭到知识界的抵制。他们批评更新的儒学在禅宗和道家的影响下,曲解了孔子的思想,把儒家思想原有的实践方面丢失殆尽。它们貌似儒家,更容易把人引入歧途。
从哲学本身来讲,这种指责并无意义。更新的儒学是儒学、佛学和道家思想(经过禅学)、道教思想的融合,是发展,是得不是失。
清朝学者提倡“汉学”。西汉离孔子的年代较近,佛学还没传入中国,此时期的儒家经典更符合孔子的原意。更新的儒学称为“宋学”。“汉学”和“宋学”之争是这一时期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清代汉学家重视古代文献的研究,在古书校勘、古文字学、历史语言学等方面做成巨大成就。
明代书生为应付科举,注意力集中在“四书”上,对其它典籍知之甚少。“汉学”使读书人一旦打开眼界,便很难一心只读圣贤书。清代“汉学”的成就,使学者对古代思想的研究兴趣又重新兴起。
明朝末年,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欧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把当时欧洲的天文、数学成就介绍到中国。
中国人历来是以文化差异而不是民族差异来区分自身和外族。中国人很难设想居然还有其它的民族拥有发达的文明。中国人对外来的文化往往是蔑视和抵触的。佛学的传入激起道教的兴起。西方文化的传入,也引起了十九世纪末,康有为发起的孔教运动。
汉代经学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以董仲舒为首的今文学派深信孔子创立了一个理想的新朝代,奉孔子为超人。康有为过之无不及。他从古代文献中找出许多材料,力图把儒家建立为一种宗教,建立相应的孔教组织。他在一九零二年著《论语注》时说:“孔子生当居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既尽,种类不分,风化齐同,则如一而太平矣。孔子已预知之。”
康有为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这场改革只进行几个月就被镇压。康有为认为自己并不是鼓吹西方文化,而是为了实现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他在《大同书》里描绘孔子学说预见到的人类进化到第三阶段“太平世”的世界。这部书如此的大胆,如此的革命化,使最大胆的未来社会空想家都为之吃惊。
二十世纪不是热衷宗教的世纪。凌驾于基督教之上传来的科学和宗教正好背道而驰,所以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孔教运动也早已夭折。
应当提到,直到一八九八年,人们对西方哲学的知识十分有限。人们所知道的西方文化,除了坚船利炮外,只限于科学和基督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