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大学和学院的区别
1、办学规模区别
学生规模,大学: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在校研究生数≥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学院: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
学科专业,在理学、工学、医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学科门类中,称为学院的至少拥有1个上述学科作为主要学科,称为大学的至少拥有3个上述学科作为主要学科。
2、基础设施区别
土地面积,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60_;学院,建校初期占地面积≥500亩。
建筑面积,普通本科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0_;学院,建校初期其总建筑面积≥150000_。
图书藏量,普通本科学校生均≥80册(农、医、工、理、体育、艺术类)、≥100册(师范类院校、社会科学、人文类)。
仪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值,师范院校、工、农、理类应≥5000元;艺术、体育类院校≥4000元;社会科学类、人文类院校应≥3000元。
实习基地,无论是大学还是学院都必须拥有满足学生所需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
3、师资队伍区别
大学:专任教师中至少50%具有研究生学历,20%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至少400名专任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至少100名专任教师具有正教授职务。
学院:建校初期专任教师总数≥280人,专任教师中至少30%具有研究生学历; 至少30%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至少10人具有正教授职务等要求。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2020-01-14 广告
2、学科与专业不同:在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学院应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而大学则应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
3、师资队伍不同:学院的在建校初期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2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一般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
4、基础设施不同: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学院建校初期的校园占地面积应达到500亩以上。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