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阿甘正传》之所以成功和感人,主要还是阿甘和珍妮离离合合的感情故事深深打动观众,影片是如何做到这点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阿甘对珍妮感情的开始,源于小时候第一次做校巴的经历,在众多小孩拒绝与阿甘同坐之后,珍妮伸出援助之手,主动邀请阿甘与她同坐。那场戏我一直留有深刻印象,这场戏看似极其普通,内容就是孩子瞧不起弱智的阿甘,不想跟他同坐,珍妮却愿意与阿甘同坐。但我惊讶于为什么我会一直记着这场戏,甚至多年后,仍然记得这场戏一些台词。珍妮说,You can sit here if you want
现在看来,主要是前面的戏铺垫做得好,阿甘妈妈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和深切关怀之情,以及车上孩子们对阿甘漠视的态度,让观众对弱智的阿甘产生好感和同情心。
特别是临上公车时,可爱的阿甘跟女司机说,妈妈说不让他坐陌生人的车,女司机说,但这是校巴。阿甘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女司机只好说出自己的名字。有趣的阿甘就说了,这样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言下之意就是既然不是陌生人了,我就可以上你的车了,于是阿甘就上车了。看到这个幼稚得有些可爱的温馨场面,观众对阿甘的好感进一步增强。这么可爱诚实的小男孩居然在车上被其他的小孩子公然歧视,怎能不激发观众内心的同情和与关爱呢?影片为什么要在阿甘上公车之前加这个细节,目的不言而喻,效果也很好,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阿甘的好感增强了。
当观众的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已经不满足仅仅是阿甘妈妈来帮助阿甘,迫切需要有别的人来帮助阿甘,这时候珍妮及时出现,将观众的感情变成现实,她与阿甘成为朋友,我们自然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一来,珍妮和阿甘在车上的一举一动自然受到观众的注意,印象深刻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说,一部电影如何感人,打动人心,技巧和细节是很重要的,而观众绝对不是冷血动物,影片的细节与铺垫做好了,没有让观众挑出毛病和造作,观众自然跟着剧情而走,为人物的悲欢离合,或喜或悲。
《阿甘正传》中珍妮与阿甘两小无猜的场面也很温馨,两个人在一棵大树的树枝上一起读书看星星的情景也是让人羡慕不已,而在多年以后,影片的结尾,珍妮染上病毒,阿甘也是将珍妮埋葬在这棵大树下,哭诉对珍妮的感情,更是让人唏嘘不已。童年一起玩的大树底下,没想到居然是珍妮的葬身之地。阿甘的痛哭回应了童年这些场面留下的伏笔,观众前后一联想,怎能不为两人不同的境遇感动呢?对比一些电视剧中的人总是动不动,就患上层出不穷的绝症,珍妮的绝症和死是不是更加感人呢?
影片为了表示珍妮与阿甘的深厚感情,特意选取了一些男孩子欺负阿甘的场面,小珍妮和大珍妮都在大声疾呼,Forrest,RUN ,JUST RUN。这个场次极其重要,除了表明阿甘从小大到都是被人欺负之外,也是表示珍妮对阿甘的照顾与关爱从来没有变过。观众前后一对比,阿甘与珍妮的友情就更加感人了。
等到阿甘上了大学之后,角色变过来了,变成阿甘像个男人一样要照顾保护珍妮。我数了数,影片中阿甘为了珍妮跟人打架的场次大概有三场,打架的戏各有不同,但起因只有一个,有人欺负珍妮。
第一场打架的戏很是感人,我看了有时候都觉得难过,我想说说为什么这场戏感人呢?编剧到底是如何让这场戏看起来情真意切,而又波折重重,结局又异常甜蜜。
影片开头多次暗示珍妮被父亲性侵犯过,上大学后,珍妮因为小时候的心理创伤,已经有滥交的迹象。
这场戏的开头,阿甘像小时候一样在珍妮的宿舍外淋雨等着她。珍妮的男朋友开车带珍妮回来,正准备与珍妮在车上做爱,伤心的阿甘难过地看着这场景。没想到男朋友不小心弄疼了珍妮,珍妮叫出声。阿甘二话不说,冲上前,搞笑地探头进车厢,以相对较慢的出拳频率,对着车里的男孩就是一顿老拳,气得男孩掉头开车就走。
珍妮大为恼怒,大声斥责阿甘,为什么要这样做。阿甘的举动和珍妮的反应都在观众意料之中,接着让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阿甘将手中的巧克力盒递给珍妮说,这是我买给你吃的,对不起。
观众看到这里,才如梦初醒,原来阿甘在雨中等了这么久,就是为了送一盒巧克力给珍妮。阿甘不是无所事事就来找珍妮,编剧给阿甘找了一个充足的理由,送巧克力给珍妮,这个理由完全站得住脚,观众在这一刻完全被阿甘的痴情与执着所感动。巧克力这个道具解决了阿甘等珍妮的理由,又带来观众视觉上的感受,引发观众因巧克力对阿甘的理解和同情,用得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珍妮一怒之下,毫不留情抬手打掉巧克力,弱智的阿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好说我要回学校。这时候,珍妮显然回醒过来,认识到阿甘送巧克力来的苦心,十分后悔自己刚才的举动,跟满身湿透的阿甘说,Forrest,look at you. come on.
想学表演的朋友,可以看看珍妮表示后悔时的表情和动作,她首先是转头看着另一边,然后看着阿甘,抬手又放下,表情极其无奈。动作加上表情,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情,动作让观众有直观上的认识,也显示珍妮真诚的悔意,后来珍妮就拉着阿甘走了。
珍妮带着阿甘回宿舍,问阿甘是不是没有碰过女孩子,有意与阿甘做爱,没想到阿甘搞笑地早泄了。两人事后,温馨地抱在一起说话。
这个小情节,整个过程分为平静,与珍妮男朋友冲突,与珍妮冲突,和好,谈心几个阶段,编剧将过程简化,台词不多,动作居多,使用关键的巧克力道具强化人物的情绪,整个过程极具感染力,充分打动观众,特别是巧克力道具,完全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让观众看着巧克力发挥联想,动脑子思考阿甘这么老大远的买巧克力送给珍妮,其中付出多大的努力与耐心,从而深深为阿甘的行为所感动。
第二次打架发生在阿甘当兵后,打架的过程不怎么样,仅仅是珍妮被人调戏,阿甘上前推开那帮人,想抱全身赤祼的珍妮离开舞台。倒是两人离别时的伤感让人动容。
珍妮提起她和阿甘小时候祷告,希望有一天她能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导演让珍妮突然站在桥栏杆旁,身体挺直,似乎有跳桥的意思,阿甘的情绪有些紧张了,问珍妮,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观众也有些紧张了,因为珍妮的这个动作让观众联想到影片开头暗示珍妮的童年创伤。这个小动作加强影片的紧张气氛,也是为接下来珍妮与阿甘的离别预设伤感气氛,毕竟任何人看着自己的朋友跳桥自杀,是一件难过的事。
珍妮搭上便车要走,阿甘极其不舍,弱智的他又找不到理由阻止珍妮,只好跟她说,自己要派到越南去打仗,两个人要生死离别。经过前面情绪渲染,观众的情绪也起来了。这时候珍妮恰如其分跟阿甘深情地说,如果遇到任何麻烦,不要逞英雄,赶紧跑,只管跑,好吗?
观众仿佛又回到小时候阿甘被人欺负时,珍妮大声叫阿甘,跑,快跑,回到影片为两人制造的各种浪漫意境中去。大家都不禁为两人的再次离别伤感不已。
导演知道单单是台词不足以调动观众的情绪,所以加上人物想跳桥的危险动作,带动观众的紧张情绪,这样当后面珍妮说起那些台词时,观众的情绪达到高潮。善于通过人物动作或者环境制造气氛,这是电影艺术之一,是导演卓越功力的体现。
第三场打架,是越战之后,珍妮和阿甘在白宫前重逢,珍妮被某反战的学生运动领袖打了一巴掌,愤怒的阿甘将他按倒在地,一轮狠揍。
这次打架,我想提的是,导演很注意根据阿甘的不同岁数和经历来安排演员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出经过越战洗礼,饱受伤痛的阿甘这次的愤怒,跟以前两次相比,用暴怒来形容一点不为这。大家可以仔细对比前两次打架跟这次打架,阿甘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更加愤怒,出拳更加凶狠。
打架之后,珍妮和阿甘的告别也很是感人,我们来看看导演是如何安排这次告别的。
珍妮背着包要上车走,阿甘跟在后面。上次被打的学生领袖惺惺作态,说要对珍妮好,希望珍妮跟他走。
阿甘小声对珍妮说,你应该回到格林堡镇,阿拉巴马。当说到最后四个字时阿甘情绪高昂,高声大喊,胆小的学生领袖只好退让。这个情节设置让人物之间起到了冲突,也是增加影片的紧张气氛,调动观众的情绪。要不,珍妮可以单独走啊?因为不管这个学生领袖在不在场,珍妮都要走的,而且这个学生领袖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这里重复出现也没有必要。所以这个冲突是导演精心编排的。
果然,在前面气氛的渲染下,接下来阿甘与珍妮的告别极其伤感。珍妮仍然在坚持她和阿甘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阿甘没有多说,将他拼死换回来的奖章送给珍妮。这个奖章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这个道具,人们再次感受到阿甘对珍妮的深情。以至于珍妮也在问,为什么你要对我这么好?阿甘的回答极其朴实,因为你是我的女孩。珍妮的回答更让人感动,她说,我永远是你的女孩。观众看到阿甘的奖章,听到珍妮的回答,马上联想到影片开头两人青梅竹马的片断,怎能不为之感动呢?为他们感到高兴呢?
观众看到这里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欣喜,珍妮终于还是明白阿甘的真情了,虽然她还是不得不离开。在珍妮上车前与阿甘互对微笑,就是对观众的观影情绪最好的表达,观众看到这里也会情不自禁微笑。而看到阿甘看着学生领袖有些生气的表情,也会觉得好笑。汤姆汉克斯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通过面部表情将人物内心的感受完全表现出来,丝毫不造作,让观众看着是信服和感动。
这个情景带来一种意外,也带给观众一种希望,两个人还是有机会在一起的。也与当时观众的观影情绪极好地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从心底感到畅快。阿甘辛苦的努力没有白费,起码换回珍妮的微笑和甜蜜告别。观众身临其境般随着阿甘的喜怒而喜怒,难怪看完之后,都对这部影片印象深刻,阿甘带着我们去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经历啊!
阿甘对珍妮感情的开始,源于小时候第一次做校巴的经历,在众多小孩拒绝与阿甘同坐之后,珍妮伸出援助之手,主动邀请阿甘与她同坐。那场戏我一直留有深刻印象,这场戏看似极其普通,内容就是孩子瞧不起弱智的阿甘,不想跟他同坐,珍妮却愿意与阿甘同坐。但我惊讶于为什么我会一直记着这场戏,甚至多年后,仍然记得这场戏一些台词。珍妮说,You can sit here if you want
现在看来,主要是前面的戏铺垫做得好,阿甘妈妈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和深切关怀之情,以及车上孩子们对阿甘漠视的态度,让观众对弱智的阿甘产生好感和同情心。
特别是临上公车时,可爱的阿甘跟女司机说,妈妈说不让他坐陌生人的车,女司机说,但这是校巴。阿甘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女司机只好说出自己的名字。有趣的阿甘就说了,这样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言下之意就是既然不是陌生人了,我就可以上你的车了,于是阿甘就上车了。看到这个幼稚得有些可爱的温馨场面,观众对阿甘的好感进一步增强。这么可爱诚实的小男孩居然在车上被其他的小孩子公然歧视,怎能不激发观众内心的同情和与关爱呢?影片为什么要在阿甘上公车之前加这个细节,目的不言而喻,效果也很好,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阿甘的好感增强了。
当观众的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已经不满足仅仅是阿甘妈妈来帮助阿甘,迫切需要有别的人来帮助阿甘,这时候珍妮及时出现,将观众的感情变成现实,她与阿甘成为朋友,我们自然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一来,珍妮和阿甘在车上的一举一动自然受到观众的注意,印象深刻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说,一部电影如何感人,打动人心,技巧和细节是很重要的,而观众绝对不是冷血动物,影片的细节与铺垫做好了,没有让观众挑出毛病和造作,观众自然跟着剧情而走,为人物的悲欢离合,或喜或悲。
《阿甘正传》中珍妮与阿甘两小无猜的场面也很温馨,两个人在一棵大树的树枝上一起读书看星星的情景也是让人羡慕不已,而在多年以后,影片的结尾,珍妮染上病毒,阿甘也是将珍妮埋葬在这棵大树下,哭诉对珍妮的感情,更是让人唏嘘不已。童年一起玩的大树底下,没想到居然是珍妮的葬身之地。阿甘的痛哭回应了童年这些场面留下的伏笔,观众前后一联想,怎能不为两人不同的境遇感动呢?对比一些电视剧中的人总是动不动,就患上层出不穷的绝症,珍妮的绝症和死是不是更加感人呢?
影片为了表示珍妮与阿甘的深厚感情,特意选取了一些男孩子欺负阿甘的场面,小珍妮和大珍妮都在大声疾呼,Forrest,RUN ,JUST RUN。这个场次极其重要,除了表明阿甘从小大到都是被人欺负之外,也是表示珍妮对阿甘的照顾与关爱从来没有变过。观众前后一对比,阿甘与珍妮的友情就更加感人了。
等到阿甘上了大学之后,角色变过来了,变成阿甘像个男人一样要照顾保护珍妮。我数了数,影片中阿甘为了珍妮跟人打架的场次大概有三场,打架的戏各有不同,但起因只有一个,有人欺负珍妮。
第一场打架的戏很是感人,我看了有时候都觉得难过,我想说说为什么这场戏感人呢?编剧到底是如何让这场戏看起来情真意切,而又波折重重,结局又异常甜蜜。
影片开头多次暗示珍妮被父亲性侵犯过,上大学后,珍妮因为小时候的心理创伤,已经有滥交的迹象。
这场戏的开头,阿甘像小时候一样在珍妮的宿舍外淋雨等着她。珍妮的男朋友开车带珍妮回来,正准备与珍妮在车上做爱,伤心的阿甘难过地看着这场景。没想到男朋友不小心弄疼了珍妮,珍妮叫出声。阿甘二话不说,冲上前,搞笑地探头进车厢,以相对较慢的出拳频率,对着车里的男孩就是一顿老拳,气得男孩掉头开车就走。
珍妮大为恼怒,大声斥责阿甘,为什么要这样做。阿甘的举动和珍妮的反应都在观众意料之中,接着让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阿甘将手中的巧克力盒递给珍妮说,这是我买给你吃的,对不起。
观众看到这里,才如梦初醒,原来阿甘在雨中等了这么久,就是为了送一盒巧克力给珍妮。阿甘不是无所事事就来找珍妮,编剧给阿甘找了一个充足的理由,送巧克力给珍妮,这个理由完全站得住脚,观众在这一刻完全被阿甘的痴情与执着所感动。巧克力这个道具解决了阿甘等珍妮的理由,又带来观众视觉上的感受,引发观众因巧克力对阿甘的理解和同情,用得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珍妮一怒之下,毫不留情抬手打掉巧克力,弱智的阿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好说我要回学校。这时候,珍妮显然回醒过来,认识到阿甘送巧克力来的苦心,十分后悔自己刚才的举动,跟满身湿透的阿甘说,Forrest,look at you. come on.
想学表演的朋友,可以看看珍妮表示后悔时的表情和动作,她首先是转头看着另一边,然后看着阿甘,抬手又放下,表情极其无奈。动作加上表情,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情,动作让观众有直观上的认识,也显示珍妮真诚的悔意,后来珍妮就拉着阿甘走了。
珍妮带着阿甘回宿舍,问阿甘是不是没有碰过女孩子,有意与阿甘做爱,没想到阿甘搞笑地早泄了。两人事后,温馨地抱在一起说话。
这个小情节,整个过程分为平静,与珍妮男朋友冲突,与珍妮冲突,和好,谈心几个阶段,编剧将过程简化,台词不多,动作居多,使用关键的巧克力道具强化人物的情绪,整个过程极具感染力,充分打动观众,特别是巧克力道具,完全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让观众看着巧克力发挥联想,动脑子思考阿甘这么老大远的买巧克力送给珍妮,其中付出多大的努力与耐心,从而深深为阿甘的行为所感动。
第二次打架发生在阿甘当兵后,打架的过程不怎么样,仅仅是珍妮被人调戏,阿甘上前推开那帮人,想抱全身赤祼的珍妮离开舞台。倒是两人离别时的伤感让人动容。
珍妮提起她和阿甘小时候祷告,希望有一天她能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导演让珍妮突然站在桥栏杆旁,身体挺直,似乎有跳桥的意思,阿甘的情绪有些紧张了,问珍妮,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观众也有些紧张了,因为珍妮的这个动作让观众联想到影片开头暗示珍妮的童年创伤。这个小动作加强影片的紧张气氛,也是为接下来珍妮与阿甘的离别预设伤感气氛,毕竟任何人看着自己的朋友跳桥自杀,是一件难过的事。
珍妮搭上便车要走,阿甘极其不舍,弱智的他又找不到理由阻止珍妮,只好跟她说,自己要派到越南去打仗,两个人要生死离别。经过前面情绪渲染,观众的情绪也起来了。这时候珍妮恰如其分跟阿甘深情地说,如果遇到任何麻烦,不要逞英雄,赶紧跑,只管跑,好吗?
观众仿佛又回到小时候阿甘被人欺负时,珍妮大声叫阿甘,跑,快跑,回到影片为两人制造的各种浪漫意境中去。大家都不禁为两人的再次离别伤感不已。
导演知道单单是台词不足以调动观众的情绪,所以加上人物想跳桥的危险动作,带动观众的紧张情绪,这样当后面珍妮说起那些台词时,观众的情绪达到高潮。善于通过人物动作或者环境制造气氛,这是电影艺术之一,是导演卓越功力的体现。
第三场打架,是越战之后,珍妮和阿甘在白宫前重逢,珍妮被某反战的学生运动领袖打了一巴掌,愤怒的阿甘将他按倒在地,一轮狠揍。
这次打架,我想提的是,导演很注意根据阿甘的不同岁数和经历来安排演员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出经过越战洗礼,饱受伤痛的阿甘这次的愤怒,跟以前两次相比,用暴怒来形容一点不为这。大家可以仔细对比前两次打架跟这次打架,阿甘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更加愤怒,出拳更加凶狠。
打架之后,珍妮和阿甘的告别也很是感人,我们来看看导演是如何安排这次告别的。
珍妮背着包要上车走,阿甘跟在后面。上次被打的学生领袖惺惺作态,说要对珍妮好,希望珍妮跟他走。
阿甘小声对珍妮说,你应该回到格林堡镇,阿拉巴马。当说到最后四个字时阿甘情绪高昂,高声大喊,胆小的学生领袖只好退让。这个情节设置让人物之间起到了冲突,也是增加影片的紧张气氛,调动观众的情绪。要不,珍妮可以单独走啊?因为不管这个学生领袖在不在场,珍妮都要走的,而且这个学生领袖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这里重复出现也没有必要。所以这个冲突是导演精心编排的。
果然,在前面气氛的渲染下,接下来阿甘与珍妮的告别极其伤感。珍妮仍然在坚持她和阿甘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阿甘没有多说,将他拼死换回来的奖章送给珍妮。这个奖章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这个道具,人们再次感受到阿甘对珍妮的深情。以至于珍妮也在问,为什么你要对我这么好?阿甘的回答极其朴实,因为你是我的女孩。珍妮的回答更让人感动,她说,我永远是你的女孩。观众看到阿甘的奖章,听到珍妮的回答,马上联想到影片开头两人青梅竹马的片断,怎能不为之感动呢?为他们感到高兴呢?
观众看到这里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欣喜,珍妮终于还是明白阿甘的真情了,虽然她还是不得不离开。在珍妮上车前与阿甘互对微笑,就是对观众的观影情绪最好的表达,观众看到这里也会情不自禁微笑。而看到阿甘看着学生领袖有些生气的表情,也会觉得好笑。汤姆汉克斯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通过面部表情将人物内心的感受完全表现出来,丝毫不造作,让观众看着是信服和感动。
这个情景带来一种意外,也带给观众一种希望,两个人还是有机会在一起的。也与当时观众的观影情绪极好地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从心底感到畅快。阿甘辛苦的努力没有白费,起码换回珍妮的微笑和甜蜜告别。观众身临其境般随着阿甘的喜怒而喜怒,难怪看完之后,都对这部影片印象深刻,阿甘带着我们去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经历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