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娶亲的音乐,古代迎亲奏乐的叫什么
古代娶亲的音乐
地处湘桂边界的城步,是我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这里风光秀美、民风淳朴,苗族群众能歌善舞。由于地处偏僻,仍然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文化和习俗。婚嫁歌就是其中更具代表性的艺术。
苗族婚嫁歌是城步苗族在婚嫁礼俗中演唱的抒情歌曲。它起源于苗族古老的山歌情歌和婚嫁习俗,是苗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与习俗中积累演化并口耳相传下来的传统民歌。苗族婚嫁歌现主要流传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汀坪、镇南、土桥、丹口等苗族集聚地。苗族婚嫁歌主要有《酒歌》、《哭嫁歌》、《贺郎歌》,它是苗族婚礼的灵。
《酒歌》
在古老的苗寨,寨门口披红着绿的苗族群众跳着欢快的芦笙舞,吊脚楼上人头攒动,身着苗族服饰的人们,都在忙着操办“嫁女”的喜事,整个古老的苗寨一派喜气洋洋。寨门口男女双方迎亲接亲队伍的两位长者在拦门酒桌前举起苗家的酒碗,用酒歌述说亲情(苍老浑厚的酒歌,用苗语演唱):
迎亲方举起酒碗说:“高贵的亲戚,尊敬的客人,你们为了筹办这场婚事,操心刻意,劳神费力。(唱):
操尽心来比天大,用尽意来龙潭海样深
迎亲爬过几座界,涉过几渡水,
跨过几座桥,越过好多条冲
我们没有车来接,没牵马来迎,
手捧红漆茶盘接贵客哟,
没有香案摆大门。
(接客唱)
云从四面八方起,雾从四面八方升
男在左来女在右,男左女右来迎亲
左边摆开罗汉阵,右边竖起接亲的门哟
将迎亲的队伍领进新娘堂屋门后,主方接待人员有礼貌地让领亲娘、唢呐师、媒人等来宾入座,筛茶、敬烟。接担子的人员将礼盒、彩担等整齐摆放在堂屋的中间,将马灯、唢呐等放于方桌上。女方氏族长辈安排并陪同领亲娘等前来接亲或祝贺的客人们入席用餐。餐桌上双方长者用酒歌斗智斗勇,双方的人群在两边帮和助兴,酒桌上酒碗互碰。
(酒歌)
外出做客划拳呷酒是苗疆土俗
用歌来问用唱歌解酒是苗家的规矩
我们山头上的人用歌宽心,用米酒来消愁
高兴下盘棋
古时候的苗族兴唱歌这套套
我们今天也来学会唱歌
莫失传来莫失谱。
蜜蜂采花四处飞,凤凰高飞往别乡哟
多的我不讲,少的暂不说,
讲个谁来造天,道个谁来设地?
造天的是个爷,设地的是个崽。
是谁来设州立府,是谁来建立衙门。
(接唱)
太阳皇帝来造天,伏羲女娲来设地。
洪武皇帝立,崇祯皇帝立。
立起九州十五府,设起一百零八县……
《酒歌》是苗族婚嫁歌的灵,是一种只唱不哭的长诗结构形式的哭嫁歌,有成套的礼仪形式,是祖宗口耳相传存留下来的,不能任意颠倒。《酒歌》分十章,3400多行,3万多字,它从苗家礼仪开篇,述说苗族的来龙去脉,歌唱祖宗的英雄历史,是苗族世代相育后代子孙的教课书。
《哭嫁歌》
娘家作女,时刻不离娘的身;
在家离娘终有归,明日离娘半重天。
闺门守到今日满,离了爹娘嫁别人。
夜幕降临,酒歌仍在继续。忽然,一阵幽幽的哭声从室内传来,悠扬而缠绵。有时一人哭,有时一群人哭,哭嫁歌的曲调淳朴、简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强。
待嫁姑娘的闺房红烛高照,灯火通明,屋里屋外挤满了看热闹和陪唱的姑娘媳妇,一直在低声吟唱哭嫁歌的苗族新娘突然从床的帷帐里跳出来,扑在母亲的怀里,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嫁歌飞出(《女哭娘》):
世间只有姆妈亲,娘啊娘,姆妈为儿受苦辛。
十月怀胎生下我,娘啊娘,姆妈奔死我奔生。
牙齿咬得铁钉断,娘啊娘,双脚踩得地皮穿。
一尺五寸养育起,受过几多饥和冷。
在娘怀中三年整,头发操白好多根。
一把屎来一把尿,只差拿来含。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四怕我们无文化。
我的姆妈我的爹,
你们吃了几多冷饭菜,你们受了几多雨雪淋。
你们头发苦脱了,你们的骨头累断了,
你们的心血熬干了。
爹娘深恩还未报,娘啊娘,唢呐一响要离娘门。
烧菜煮饭谁来帮,砍柴喂猪谁担承,
年老病痛谁服侍,弟妹年幼谁照应。
爹娘养我到如今,养的一个不孝人,
糖蜂采蜜你空费力,灯盏无油你枉费芯。
往日母鸡护鸡崽,娘啊娘,宝贝鸡崽得安宁。
今日母鸡撵鸡崽,娘啊娘,造鸡崽喂岩鹰。
我的姆妈我的娘,叫儿如何不悲伤,叫儿如何放得心哟。
母亲紧抱女儿,一边为女儿梳头打扮,一边哭唱(《娘哭女》):
乖乖女呀我的心,爹娘身边的娇娇儿。
在家做女贵如金,你的脾气娘知情。
嫁与人家做媳妇,凡事都要改性情。
亲生爹娘不要紧,公婆面前要小心:
一来要顺公婆意,二来要顺丈夫心。
三餐茶饭勤打点,衣衫浆洗要干净。
兄弟姐妹夫家有,和睦相好一条心。
公婆讲你莫回嘴,夫妻说话要轻声。
只能墙上加得土,不能雪上再加霜。
这是女儿临嫁前母亲对女儿的教导,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至真情爱,是纯朴自然的人性美的流露。
母女悲切的哭唱,引得众人流泪唏嘘。媒婆将新娘扶起,劝唱道:
世间万物有,妹啊妹,男大当婚女当嫁,
只要哥妹情意好,妹啊妹,黄连甘草一样甜。
不等媒婆唱完,新娘就推开媒婆的手,将心中的怨气向媒婆发出来(《骂媒婆》):
媒婆嘴巴长得扁,黄连唱成甘草甜。
唱的黄鳝变白龙,只为酒肉和银钱。
你到这家吃顿饭,说这家有谷好多担。
你到哪家喝杯酒,就说哪家样样有。
花言巧语由你说,哄了爹妈又哄我。
众人讥笑媒婆,媒婆却不恼怒,满面笑容地扶起新娘。迎亲的长者手提马灯,在吊脚楼廊道上唱道:
一更锦鸡叫得忙,起新娘快梳妆;
快快梳妆辞祖宗,辞别祖宗辞爹娘。
众姐妹为新娘梳妆打扮,嫂子为新娘披上凤冠霞帔的嫁衣,众唱(《姐妹哭》):
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养心操碎。
树想静来风不息,恩德未报就别离。
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住几时?
门前小河常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
哥哥背起出嫁的妹妹,嫂嫂左手撑起一把红油纸伞,罩盖着新娘,右手打个火把,在“领亲娘”、“送亲娘”的引导下,在众姐妹如歌如泣低声吟唱的歌声中哭唱道(《哭哥嫂》):
穿上嫁衣别哥嫂,好比鲜花叶掉了。
好比风筝掉了线,好比油灯去灯芯。
花儿红,叶儿黄,只有哥嫂最操心。
哥妹今天各分手,堂前双亲你孝敬。
爹娘年老又多病,望嫂织巾暖娘身。
来到堂屋,堂屋的祖宗神龛前摆着一只装满稻谷的方斗,斗上搁着一只筛米的团筛,新娘停止了哭声,在嫂嫂纸伞的罩盖下、在哥哥的搀扶下双脚不能着地团筛上拜别祖先、父母和家族中的长辈们。然后被哥哥背着走向院着的花轿,新娘捶着哥哥的背悲痛欲绝的唱道:
哥哥啊,哥哥,
你为什么这样狠心,背我往火坑里送。
你为什么要帮别个忙?
你把我背到岩坎上摔了吧,
让我变只鸟儿,飞到屋背后的大树上吧;
你把我背到潭里摔了吧,
让我变个鱼儿,在屋前的小河里游吧!
罩着红盖头的新娘被哥哥背到轿前,脚不能着地上了花轿。花轿里放个红火箱,象征女人延续香火的神使命。花轿在三声三眼铁铳的响声中起步,在八支长号的呜呜声伴下,花轿中又一次传出新娘悲切的离娘歌声:
一步一步朝外走,每走一步痛断肠。
养育之恩还未报,白养姑娘到如今。
哭声娘,娘不听;喊声爹,爹不应。
回转身子望望娘,只见爹娘泪汪汪。
哭嫁是苗族姑娘临嫁前对父母尽孝和向男方宾客及姐妹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悲助喜、以哭庆喜,这是城步苗族婚嫁习俗的一大特色。
《贺郎歌》
新郎家大门前,摆起香案相迎、鸣炮迎接。同时还请了一位通行的人杀雄鸡“拦门倒煞”。新娘在领亲娘的引导下进入新郎家,送亲人员跟进。
只见堂屋的神龛上新写的家,在烛光的映照下红光耀眼;柱子上的喜庆对联,熠熠生辉;门楣上贴着红纸写的“龙凤和鸣联体横幅;门窗上贴有红纸剪的双“囍”字样;堂屋里桌凳摆设整齐。在新郎家堂屋里婚礼拜堂仪式。新郎新娘在礼司的导引下拜天地、祖先、父母等长辈们,众歌师演唱《贺郎歌》:
手拿鞭炮乒乓响,双脚迈进贵洞房;
今夜洞房花烛夜,特来贵府闹洞房;
歌朋贤友齐恭贺,闹得洞房喜洋洋。
一扇大门两边开,一对鸳鸯飞进来;
左边飞进梁山伯,右边飞进祝英台……
手端茶盘四四方,玉盏摆;
杯杯装满糯米酒,新郎新娘把酒尝。
一杯酒来酒又满,双手拿来敬新人;
夫妻同饮交杯酒,早生贵子跳龙门……
《贺郎歌》是苗族婚嫁歌的,它一改婚嫁歌悲切婉绵的情调,以赞歌的形式歌颂婚姻的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其旋律优美,曲调内涵丰满,结构质朴严谨,情绪欢快热烈,感情激越奔放,情意缠绵,余音绕梁。
时过半夜,闹洞房的人们放起鞭炮、吹响唢呐,狂欢的唱起《送和歌》:
唢呐爆竹闹洋洋,快送新郎进洞房;
免得女床头等,大家吵够该收场。
人们送新郎进入洞房,远处飘来贺郎歌的歌声。
苗族婚嫁歌是城步苗族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是研究苗族文化和习俗的活化石,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旋律,是苗族智慧的象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价值。同时,苗族婚嫁歌已被邵阳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保护与传承。
后记:本文参阅了《邵阳市志》、《邵阳文史》、《城步县志》及《覃保来论文选》等书中的相关资料,同时特别感谢覃保来老师和城步文化馆艾军馆长为本文的创作提供帮助。
(本文节选自《文化活化石——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拾萃》,欧阳恩涛编著,羊城晚报出版社,2022 年10月出版)
:求索资江
归原 所有,向 致敬。
以上就是与古代娶亲的音乐相关内容,是关于苗族的分享。看完古代迎亲奏乐的叫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