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 我来答
顺心还婉顺的君子兰5882
2022-06-26 · TA获得超过555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6万
展开全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演变的史实

  1、汉:(1)中央: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期,“内外朝”:加强皇权

  (2)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的“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2、唐:(1)中央: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加强皇权(2)地方:设节度使: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3、宋:(1)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地方:收兵权、钱财,文官政治,通判监督:加强中央集权;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1)中央:设中书省:元后期,相权扩大,皇权受到限制

  (2)地方:行省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重大变革,省制开端

  二、演变的特点

  1、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

  2、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始终存在两对矛盾的斗争

  三、演变的趋势

  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四、演变的影响

  1、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2、消极影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认识

  1、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演变过程中,反映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考试和选官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必备知识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

  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夏。我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启夺得王位。“家天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和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分封制: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同姓子弟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③受封者,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在继承上的.矛盾。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本课要旨: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谓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

  一、了解秦朝的统一

  背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皇位世袭)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郡县制)

  背景: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

  过程: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内容:郡的长官是郡守,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均由皇帝直接任免。评价: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共性作用:秦朝所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本课要旨: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