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六朝古都吗?
六朝古都一般指南京
六朝古都的来源
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南京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其文化辐射力达整个东亚地区[31] 。
六朝建康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开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形成了东亚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的布局和风格,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范本。六朝皇宫建康宫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壮丽的宫殿,存世三百六十年,史书记载“穷极壮丽,冠绝古今”[32] 。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不仅直接影响了北朝和隋唐的都城,还进而影响到日本的京都、奈良以及朝鲜半岛百济等都城,深远影响了后世宫室建设的形制[33] 。今南京图书馆和六朝博物馆下仍保留有建康城遗址[34] 。
而说到南京,简称是“宁”,古代也称金陵、建康[1],江苏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2]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3]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02平方千米,[54]建成区面积868.28平方千米[339][4]。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942.34万人,城镇人口818.89万人,城镇化率86.9%。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355.32亿元[348]。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6]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7]和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8]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0],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9],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25]。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11],西街遗址的发掘将南京建城史追溯到3100年前的西周时期。[341]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12],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13]。截至2020年,南京有各类高等院校68所[14],其中双一流高校13所[16][343]、111计划高校10所[333],211高校8所[15]、两院院士81人[17],均仅次于北京上海[18];全球科研城市20强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8、中国第3[337]。
2020年8月,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亚洲城市百强名单,南京位列亚洲第11,中国大陆第5。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51] ,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52] ,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之间。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53] ,总面积6587.02平方千米[54] ,2019年建成区面积823平方千米[4] ,2020年建成区面积868.28平方千米[339] 。
地形地貌
南京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称,长江漫滩、富水软土、岗地、岩溶等多种地貌单元并存[55] 。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中部东西宽50至70千米,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南京是六朝古都,先后在南京建都的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约2600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
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 ,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扩展资料: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公元前571年,楚国在六合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这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至2020年已有2591年。
前541年,吴国在高淳建濑渚邑,因城池坚固,又名固城。前495年前后,吴国在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前473年,越灭吴,于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
前333年,楚灭越,楚威王欲借南京的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