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的盛宴 凯迪拉克CT6底盘解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底盘中部细节
除开前后轴的悬挂部分,我们能发现CT6的底盘大致保持了平整,在配备了3根加强部件的前提下并没有尖锐部分突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变速箱壳体直接裸露在外+缺乏必要的塑胶护板 / 底盘装甲涂层+各种管路100%裸露于底盘下的设计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与大多数FR车型相同,CT6的排气系统布置在了传动轴的下方,并经过2级消声后排出车外。排气管路的周边基本都有铝合金的隔热护板保护,避免热量传进车内。
我认为,尽管有着防锈性不错的钢-铝混合车架,各种功能性构件的用料无可挑剔,但作为一辆豪华车型,这“粗枝大叶”的做工也太过于美式了吧?
展开余下全文(1/4) 2 带后轮转向的五连杆后悬架 回顶部
五连杆后悬架解析
在后悬挂的设计上,CT6采用了双横臂式演变得来的五连杆悬挂:侧向的受力主要由上前控制臂+上后控制臂+下前控制臂+下后控制臂这四根铝合金杆件构成的“虚拟双叉臂”分担;而前束 / 后轮主动转向则由转向拉杆负责。
4+1=5,没毛病。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这套悬挂在遇到障碍物冲击时,能跟随最粗壮的下前控制臂的“指引”,有序地往后上方运动,让连接在轴承座上方的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直接而高效地吸振,达成舒适性的最大化。
相比 宝马7系 、 奥迪A8L 大面积使用钢材代替铝合金的做法,CT6这琳琅满目铝合金组件,既预示着这一套后悬挂的成本不会低,也展现出 凯迪拉克 的“厚道”。
而四轮转向系统在新款的豪华车型上,相信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了。CT6上的ARS主动后轮转向系统,在低速转弯时,后轮能最多反打3.5°,令最小转弯半径缩减为11.3m;高速变道时,后轮与前轮同方向转动,达成“斜移”的趋势,无形间增强了稳定性。
而对于没有装备后轮主动转向系统的低配CT6,厂家也仅需将后轮转向拉杆靠近车体的一端固定即可,可谓省心省力。
在副车架的设计上,CT6采用了“用料过剩”的X型铝合金副车架,与宝马7系的轮廓类似,均通过4个橡胶衬套与车架相连,令 奥迪A8 L的钢制副车架相比之下显得“诚意不足”。
在后轴避震器的布局上,CT6采用了这个级别车型常用的簧桶一体式设计,并具有后倾+大行程的特性,有利于吸收路面的颠簸。
但空气悬挂的缺失,却也成为了CT6在整个底盘设计中的最大痛点,也间接造成了CT6车系定位的滑落。
当然了,作为品牌的 旗舰 轿车,CT6在后轮拱内部采用了与前轮同样的玻璃纤维护板,无论是做工亦或是包裹程度均可圈可点,展现出了不错的诚意。
但值得指出的是,这辆行驶仅5000km左右的CT6车型,居然两根后避震筒都出现了防尘套脱落+异常渗油的情况,这不由得令人对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的耐久度产生了疑问。
标签显示,这根避震器是京西重工(BWI)生产的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该减震筒内部装满了特殊的磁流变液,可通过电磁场的变化调节粘度;配合每秒运算1000次的悬挂电控单 元 ,可实现压缩阻尼/回弹阻尼的瞬时调节,达成运动性与舒适性的兼顾。
3 底盘各处细节解析 回顶部
底盘中部细节
除开前后轴的悬挂部分,我们能发现CT6的底盘大致保持了平整,在配备了3根加强部件的前提下并没有尖锐部分突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变速箱壳体直接裸露在外+缺乏必要的塑胶护板 / 底盘装甲涂层+各种管路100%裸露于底盘下的设计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与大多数FR车型相同,CT6的排气系统布置在了传动轴的下方,并经过2级消声后排出车外。排气管路的周边基本都有铝合金的隔热护板保护,避免热量传进车内。
我认为,尽管有着防锈性不错的钢-铝混合车架,各种功能性构件的用料无可挑剔,但作为一辆豪华车型,这“粗枝大叶”的做工也太过于美式了吧?
4 该底盘的实际行驶质感如何 回顶部
整副底盘的实际行驶质感如何
对美系车的印象还停留在“大船”般的驾驶感上?对不起,开过CT6后你就会打消这个想法,甚至还会觉得2.0T+10AT动力总成太弱了,底盘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
握住做工细腻的真皮方向盘,一种驾驭的欲望油然而生:方向盘左右仅有各一圈的行程,车头基本能提供“指哪打哪”的指向感,敏捷而有力的车头动态能紧跟驾驶员的输入,驾驶员也能通过方向盘的回馈能“知道前轮在干嘛”,这辆中大型豪华轿车甚至有着几分运动车型的味道。
这幅尺寸偏大的方向盘,显然是为了讨好较大年龄层的用户而设。但令人惊喜的是,其转向阻尼非常均匀,很有液压助力的细腻感,在稳重的大基调中加入了几分轻松的味道,打起方向来感觉很灵活。
得益于四轮转向系统,新款CT6在激烈驾驶时,不仅车头能紧跟方向盘的动作迅速带领车身入弯,反向转向的后轮亦有种令车尾“横移”的趋势,通过弯道时就像跳舞般轻盈,仿佛5.2m的车身活生生短了半米以上,灵活性令人印象深刻。
在上山劈弯时,得益于强健的钢-铝混合车架,CT6的车身刚性表现出色,呈现出本级别车型应有的从容、淡定,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响。
MRC电磁悬挂系统作为CT6的另一张王牌,令CT6的底盘能瞬时改变软硬程度,在压上减速带、沙井盖的一瞬间调软悬挂,减少车身的抬升感,将振动完全隔绝在乘员舱以外,甚至有种“越快碾过去就越稳”的感觉;而经过颠簸路段后,避震器的阻尼将增强,提供充沛的高速行驶稳定性。
同时,MRC电磁悬挂在山道上同样表现出色,CT6在弯道中的重心转移过程流畅、可控,3.1m轴距惯有的累赘感完全消失,更不会出现 宝马7系 的前后轴脱节感,你甚至能从中找到一丝ATS-L车型的玩味,这是绝大多数同类车型做不到的。
在高速巡航时,CT6优秀的底盘几何展露无遗:在直线行驶时,整辆车非常“淡定”,能很好地维持着直线前进,在方向盘的轻微旷量内有着类似于老式美式轿车的悠哉,能令人轻轻松松地日行千里。
优良的直线行驶特性,并不意味着CT6不适合高速变道:只要方向盘出了旷量的区域,MRC电磁悬挂能迅速变硬,而前轴能轻松将车头“拽”向所期待的方向,车尾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跟进……驾驶着CT6在高速下变道,绝对是件安全而有乐趣的事。
前文已经说过,CT6底盘的“紧绷感”并没有它的德系对手们来得那么强悍,CT6更多是在追求一种成有的放矢、稳中带韧的美式豪华韵味。这种与地面仿佛隔了一层橡皮糖似的“韧劲”,在整个豪华车坛中显得尤为珍贵。不需要娇贵的空气悬架,CT6仅用了最为基础的弹簧便造就了不输7系的行驶质感,令人刮目相看。
尽管有的人会认为CT6的电子刹车脚感偏硬,不好踩,但其实只是他们浅尝辄止。只要踩过前段的蓄力行程,CT6的刹车力度是十分线性而可控的,没有那种“刹车踏板突然沉下去”的虚无感,驾驶员能很好地知道各个轮胎的剩余抓地力还有多少,并在小于期待值的距离上将车稳稳停住。
在我看来,CT6的刹车点头现象是同级别车型中比较轻微的。整辆车能以后悬挂为支点,以变硬的前悬挂抵御2条Eagle F1高性能轮胎的强悍刹车力道,坐在车里几乎感觉不到车头有下沉的趋势。
毫不夸张的说,CT6这副底盘是近10年来豪华车底盘界的“风向标”,除空气悬挂缺席+小细节的处理有改进空间外,整套悬挂系统的几何设计以及技术水平均无可挑剔。
以现时40w人民币左右的实际售价, 凯迪拉克CT6 很难不令人动心。
(图/文/摄: 秦 子钧) @2019
除开前后轴的悬挂部分,我们能发现CT6的底盘大致保持了平整,在配备了3根加强部件的前提下并没有尖锐部分突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变速箱壳体直接裸露在外+缺乏必要的塑胶护板 / 底盘装甲涂层+各种管路100%裸露于底盘下的设计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与大多数FR车型相同,CT6的排气系统布置在了传动轴的下方,并经过2级消声后排出车外。排气管路的周边基本都有铝合金的隔热护板保护,避免热量传进车内。
我认为,尽管有着防锈性不错的钢-铝混合车架,各种功能性构件的用料无可挑剔,但作为一辆豪华车型,这“粗枝大叶”的做工也太过于美式了吧?
展开余下全文(1/4) 2 带后轮转向的五连杆后悬架 回顶部
五连杆后悬架解析
在后悬挂的设计上,CT6采用了双横臂式演变得来的五连杆悬挂:侧向的受力主要由上前控制臂+上后控制臂+下前控制臂+下后控制臂这四根铝合金杆件构成的“虚拟双叉臂”分担;而前束 / 后轮主动转向则由转向拉杆负责。
4+1=5,没毛病。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这套悬挂在遇到障碍物冲击时,能跟随最粗壮的下前控制臂的“指引”,有序地往后上方运动,让连接在轴承座上方的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直接而高效地吸振,达成舒适性的最大化。
相比 宝马7系 、 奥迪A8L 大面积使用钢材代替铝合金的做法,CT6这琳琅满目铝合金组件,既预示着这一套后悬挂的成本不会低,也展现出 凯迪拉克 的“厚道”。
而四轮转向系统在新款的豪华车型上,相信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了。CT6上的ARS主动后轮转向系统,在低速转弯时,后轮能最多反打3.5°,令最小转弯半径缩减为11.3m;高速变道时,后轮与前轮同方向转动,达成“斜移”的趋势,无形间增强了稳定性。
而对于没有装备后轮主动转向系统的低配CT6,厂家也仅需将后轮转向拉杆靠近车体的一端固定即可,可谓省心省力。
在副车架的设计上,CT6采用了“用料过剩”的X型铝合金副车架,与宝马7系的轮廓类似,均通过4个橡胶衬套与车架相连,令 奥迪A8 L的钢制副车架相比之下显得“诚意不足”。
在后轴避震器的布局上,CT6采用了这个级别车型常用的簧桶一体式设计,并具有后倾+大行程的特性,有利于吸收路面的颠簸。
但空气悬挂的缺失,却也成为了CT6在整个底盘设计中的最大痛点,也间接造成了CT6车系定位的滑落。
当然了,作为品牌的 旗舰 轿车,CT6在后轮拱内部采用了与前轮同样的玻璃纤维护板,无论是做工亦或是包裹程度均可圈可点,展现出了不错的诚意。
但值得指出的是,这辆行驶仅5000km左右的CT6车型,居然两根后避震筒都出现了防尘套脱落+异常渗油的情况,这不由得令人对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的耐久度产生了疑问。
标签显示,这根避震器是京西重工(BWI)生产的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该减震筒内部装满了特殊的磁流变液,可通过电磁场的变化调节粘度;配合每秒运算1000次的悬挂电控单 元 ,可实现压缩阻尼/回弹阻尼的瞬时调节,达成运动性与舒适性的兼顾。
3 底盘各处细节解析 回顶部
底盘中部细节
除开前后轴的悬挂部分,我们能发现CT6的底盘大致保持了平整,在配备了3根加强部件的前提下并没有尖锐部分突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变速箱壳体直接裸露在外+缺乏必要的塑胶护板 / 底盘装甲涂层+各种管路100%裸露于底盘下的设计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与大多数FR车型相同,CT6的排气系统布置在了传动轴的下方,并经过2级消声后排出车外。排气管路的周边基本都有铝合金的隔热护板保护,避免热量传进车内。
我认为,尽管有着防锈性不错的钢-铝混合车架,各种功能性构件的用料无可挑剔,但作为一辆豪华车型,这“粗枝大叶”的做工也太过于美式了吧?
4 该底盘的实际行驶质感如何 回顶部
整副底盘的实际行驶质感如何
对美系车的印象还停留在“大船”般的驾驶感上?对不起,开过CT6后你就会打消这个想法,甚至还会觉得2.0T+10AT动力总成太弱了,底盘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
握住做工细腻的真皮方向盘,一种驾驭的欲望油然而生:方向盘左右仅有各一圈的行程,车头基本能提供“指哪打哪”的指向感,敏捷而有力的车头动态能紧跟驾驶员的输入,驾驶员也能通过方向盘的回馈能“知道前轮在干嘛”,这辆中大型豪华轿车甚至有着几分运动车型的味道。
这幅尺寸偏大的方向盘,显然是为了讨好较大年龄层的用户而设。但令人惊喜的是,其转向阻尼非常均匀,很有液压助力的细腻感,在稳重的大基调中加入了几分轻松的味道,打起方向来感觉很灵活。
得益于四轮转向系统,新款CT6在激烈驾驶时,不仅车头能紧跟方向盘的动作迅速带领车身入弯,反向转向的后轮亦有种令车尾“横移”的趋势,通过弯道时就像跳舞般轻盈,仿佛5.2m的车身活生生短了半米以上,灵活性令人印象深刻。
在上山劈弯时,得益于强健的钢-铝混合车架,CT6的车身刚性表现出色,呈现出本级别车型应有的从容、淡定,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响。
MRC电磁悬挂系统作为CT6的另一张王牌,令CT6的底盘能瞬时改变软硬程度,在压上减速带、沙井盖的一瞬间调软悬挂,减少车身的抬升感,将振动完全隔绝在乘员舱以外,甚至有种“越快碾过去就越稳”的感觉;而经过颠簸路段后,避震器的阻尼将增强,提供充沛的高速行驶稳定性。
同时,MRC电磁悬挂在山道上同样表现出色,CT6在弯道中的重心转移过程流畅、可控,3.1m轴距惯有的累赘感完全消失,更不会出现 宝马7系 的前后轴脱节感,你甚至能从中找到一丝ATS-L车型的玩味,这是绝大多数同类车型做不到的。
在高速巡航时,CT6优秀的底盘几何展露无遗:在直线行驶时,整辆车非常“淡定”,能很好地维持着直线前进,在方向盘的轻微旷量内有着类似于老式美式轿车的悠哉,能令人轻轻松松地日行千里。
优良的直线行驶特性,并不意味着CT6不适合高速变道:只要方向盘出了旷量的区域,MRC电磁悬挂能迅速变硬,而前轴能轻松将车头“拽”向所期待的方向,车尾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跟进……驾驶着CT6在高速下变道,绝对是件安全而有乐趣的事。
前文已经说过,CT6底盘的“紧绷感”并没有它的德系对手们来得那么强悍,CT6更多是在追求一种成有的放矢、稳中带韧的美式豪华韵味。这种与地面仿佛隔了一层橡皮糖似的“韧劲”,在整个豪华车坛中显得尤为珍贵。不需要娇贵的空气悬架,CT6仅用了最为基础的弹簧便造就了不输7系的行驶质感,令人刮目相看。
尽管有的人会认为CT6的电子刹车脚感偏硬,不好踩,但其实只是他们浅尝辄止。只要踩过前段的蓄力行程,CT6的刹车力度是十分线性而可控的,没有那种“刹车踏板突然沉下去”的虚无感,驾驶员能很好地知道各个轮胎的剩余抓地力还有多少,并在小于期待值的距离上将车稳稳停住。
在我看来,CT6的刹车点头现象是同级别车型中比较轻微的。整辆车能以后悬挂为支点,以变硬的前悬挂抵御2条Eagle F1高性能轮胎的强悍刹车力道,坐在车里几乎感觉不到车头有下沉的趋势。
毫不夸张的说,CT6这副底盘是近10年来豪华车底盘界的“风向标”,除空气悬挂缺席+小细节的处理有改进空间外,整套悬挂系统的几何设计以及技术水平均无可挑剔。
以现时40w人民币左右的实际售价, 凯迪拉克CT6 很难不令人动心。
(图/文/摄: 秦 子钧) @2019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