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经典名言
有关孔子的经典名言
孔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教育家,有着一定的学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先生的经典名言,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孔子先生的经典名言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是可忍,孰不可忍?
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朽木不可雕也。
1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2、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9、不学礼,无以立。
40、有教无类。
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0、礼之用,和为贵。
5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孔子先生学琴
孔子先生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先生随 师襄学鼓琴。曲名是《 文王操》。孔子先生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先生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先生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先生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先生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孔子先生相师
《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先生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先生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先生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先生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先生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先生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盖出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