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诗句?

 我来答
龙猫不是猫耳朵
2022-09-05 · 超过6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92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你好,中秋节的诗句有很多,下面为你整理了这些:
说起中秋诗词,大家耳熟能详莫过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但其实在这两首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中秋诗词,譬如我最喜欢的中秋诗句之一便是唐朝殷文圭的“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民俗学家们常说,中秋节直到明朝才具备“团圆”的节日内涵,但从殷文圭的诗句来看,虽然唐朝时中秋还未正式成为一个节日,但“中秋”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已然有了团圆的象征。
殷文圭这首诗全文如下: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八月十五夜》
第一句为神来之笔,有空灵之境,写景兼有兴发。中秋之夜,万里青天无片云,一穹青镜笼九州,又到了一年中最团圆的节日。第二句写景,用“冰彩”、“水光”来形容月光,衬托出月色之纯净、明亮、轻柔;第三句也是写景,却驰骋想象,描写高山之寒影似乎倒影杯中, 海潮白浪之壮观。全诗文辞华美,感情明朗,意境开阔。
唐人性情豪放,具有浪漫气质,兼之才气纵横,写中秋月多为清辞丽句,意境华美空灵。而且不似后世诗歌中充斥着离情别绪,更多是对明月时令的真心赞美。唐代中秋诗,一片神行,意境清澈明净。如权德舆《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对月见怀》:
“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
此诗写雨后清秋明月的皎洁,给人以明朗阔大、安详宁静之感。
亦如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此诗把中秋皓月映照下夜空的洁白清净写得格外传神。
曹松《中秋对月》诗云:“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月色普照寰宇, 非一人所独享,人们钟爱中秋月的明亮,更赞叹它的广博无私。
当然,唐人中秋诗中,自然也有触景生情, 对月思乡怀人之感。王建有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张祜《中秋月》亦诗云: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这两首诗均因感慨中秋亲人、友人却不得相聚而作。
白居易诗云: “三五夜中新月色, 二千里外故人心。”(《八月十五日夜禁中 独直对月忆元九》) 月圆之时,友人却远在千里之外,惟有对月遥寄思念。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更是道出了在经历战乱之后,亲人离散而不得相见的感伤。
当然,写中秋,自然少不了关于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如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 更待银河彻底清。
于写景中化 用神话传说,既有对月色的描写,又包含着对天上仙界的想象和向往。
而李商隐《嫦娥》则设身处地,以己推人,以人间推知天上: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想象月上寂寥,广寒凄清,嫦娥必定后悔窃药升天,以致终生孤独无依。
此外,唐人中秋诗也有一部分是包蕴诗人对自然界的理性思考的。
如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相比初盛唐,中唐政治和社会环境读发生了重大变化,朋党林立,党争不断,这使得当时诗人的心理因素也产生了变化,反映到诗歌中,自然呈现出与前人不同风貌。盛唐中秋诗意境阔大,深具自然明朗之美,而中唐诗人却由欣赏、陶醉于自然物象、咏叹亲情友情转为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怀。
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运用今昔对比结构,使昔年的欢乐和今日的冷清形成强烈的反差,流露出人事变迁的沧桑之感。
到了宋代,中秋对月感怀,思考社会人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和唐诗比起来,宋诗尤重以人生的体悟来抒发对月的情感。
这一现象,显然与宋人每藉禅悟来了断人生真谛者相关。中国的文化思想,至两宋而三教合一,共融于心性义理,与此相应,中国诗人的人生旨趣,至宋人也同样臻于精熟状态,参儒道与佛家而互用,兼此岸与彼岸而通融,既有出世者的超脱情怀,又是有入世者的随物悲喜。因此,宋代中秋诗词产生新变也是必然的。
即便同样写景抒怀或遐想月宫情景,宋代中秋诗也往往呈现出一种新变色彩。如王安石《中秋夕赏月》: “海气看如洗,秋阳望却昏。光明疑不夜,清盈欲无坤。”通篇描写月色,突出皓月的清辉无限、气象宏大,显示出作者作为一位政治改革家的气魄。
宋代中秋诗词更多的是融入理致、具有理性色彩的作品,即在写景怀人的基础上升华出有关宇宙或人生的哲理。“徐御冰轮行碧落,世间多少感秋人。”( 张耒《近中秋》)
宋代诗人中秋对月已不再是单纯的欣赏和想象了,在当时贫弱的国势和中央集权的强化下,文人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观照人生、反省自我的文化意识。他们在诗歌中所表现和传达的远不止于唐人热爱大自然和思念亲人的情感,而是更多地融入了对世事的感悟和思考,体现出一种理致。如赵崇森《玩秋月》:“玉宇秋光无一尘,人人共喜桂花新。看来世态炎凉尽,惟有月明无贵贫。”以秋夜月明之无处不可得对比人间的世态炎凉,引人思索。
苏轼于神宗元丰三年( 1079)被贬黄州时作《西江月·黄州中秋》一词: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乌台诗案”给苏轼造成的身心 是巨大的。中秋佳节之日,诗人与亲人天涯远隔,几度新凉亦是指人生几度浮沉,孤独凄然之中,不禁有“世事如梦”之叹。
苏轼“明月易低人易散, 归来呼酒更重看”(《中秋见月和子由》) 与“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词·中秋月》)都体现了作者珍惜月圆、珍惜相聚的人生意识,带有强烈的感伤色彩。
宋代中秋之作还常常采用今昔对比的结构,由当下回忆过往情景,表现人世变迁、物是人非的伤感。例如宋白《中秋感怀》:
“去年今夜此堂前,人正清歌月正圆。今夜秋来人且散,不如云雾蔽青天。”
以去年中秋亲友之团圆欢会映衬今日之离散孤单,落寞感伤之情顿现。
黄庭坚《减字木兰花》:亦有词云:“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今昔对比,写前年中秋时亲人欢会,今年中秋明月虽在却孤身一人,且年华逝去、功业无成,惟有清吟聊以慰藉。
当然,宋代中秋诗词,更有感悟人生哲理,以求得精神解脱和心灵自由的特征。最善于融人生感悟入诗的莫过于苏轼。正如有学者所言: “严格地说,苏轼算不上擅长思辨的哲人,但他能从实际生活和自然景观中直截了当地把握住事物的特点和人生的底蕴,其睿智的理性风范令人折服。”
如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随口而出,既切合自然景色,又暗合人生哲理。表明了苏轼的自信和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
中秋诗词中最为著名、堪称千古绝唱的《水调歌头》也是以理致取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语道破自然界永恒之理,将个人遭际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当中,实现了对不如意的现实人生的心理超越,最后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辛弃疾“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满江红·中秋寄远》) 也道出了月圆的难得人们才倍加珍惜的道理,以此来排遣不能与亲友长久相聚的遗憾。
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的还有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忽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固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成钩?
苏轼中秋词是赏月而怀人,词意缠绵,又寄托人生感慨,曾感动千古以来无数国人。
而辛词一反常态,是送月,轻松幽默,想象出奇,妙悟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科学常理。
当然,辛弃疾的中秋诗词,还包含有所寄托、隐喻时事的,如《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潜叔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该词作于淳熙元年( 1174) 中秋,时稼轩再度出仕建康,词风豪壮,寄托亦深。“斫去”二句, 化用杜甫诗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但融入了特定的时代内涵。诚如周济所言: “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在中秋感怀中暗寓壮志未酬、人已老去之憾,并寄托了作者铲除奸佞、恢复清明的志向。
当然,在宋代写中秋诗词中,意境最美的当属晁补之的《洞仙歌》: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该词写中秋赏月,语言精炼工丽,清婉娟秀,意远韵长,如人间仙境。
元明清时期的诗人歌咏中秋,承继的依然是唐宋传统,其内容亦不出借月感怀、吟咏中秋情景等范畴。如元好问《鹧鸪天》:
八茧吴蚕剩欲眠。东西荷叶两相怜。
一江春水何年尽,万古清光此夜圆。
花烂锦,柳烘烟。韶华满意与欢缘。
不应寂寞求凰意,长对秋风泣断
又如明代王冕《中秋次韵答恢太虚》诗云:
江湖漂泊久,发白不知年。
世远人何在?天空月自圆。
山河清有影,草木净无烟。
谁恤苍生苦,移忧到酒边。
此诗开头两句抒发漂泊流离、时光飞逝之慨,二、三句则描写中秋节之清幽景象,末句感叹百姓艰苦,只能以喝酒自慰。
又如邹祗谟《中秋京邸》: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
吴歌闻隔院,边调入征笳。
北阙横秋色,西山隐暮霞。
故园丛桂树,应发昔年花。
明清以后,随着旧体诗式微,中秋诗词开始减少,到了近代,优秀的中秋诗词则鲜少见。当然,随着近些年祖国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繁荣,人们传统文化的意识也在逐渐觉醒,旧体诗的创作和国学热开始兴盛,这正体现了中华文明极富生命力的特征。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们还可以看到今人所作的吟咏中秋佳节的经典诗词。
就整理到此,希望你喜欢。
yy情感学姐
2022-09-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98
展开全部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一》

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7、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8、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齐已《中秋月》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月,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10、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白居易《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

11、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3、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

14、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斯从古人好,共下今宵堂。

素魄皎孤凝,芳辉纷四扬。裴回林上头,泛滟天中央。皓露助流华,轻风佐浮凉。

清冷到肌骨,洁白盈衣裳。惜此苦宜玩,揽之非可将。含情顾广庭,愿勿沉西方。——欧阳詹《玩月》

15、月。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阔。圆满中秋,玩争诗哲。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唐】李绅《赋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