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竿钓鱼抛竿技巧

 我来答
情感解说家17
2022-07-11 · TA获得超过703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7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1万
展开全部

  抛竿,是直接体现钓鱼人的功底,也是手竿垂钓中最为基础的技术。好的抛竿,应该是动作清晰连贯流畅,落点十分准确,入水悄无声息。并且,完全能够控制,保持饵球落点不超过半平方米范围,这样,才能形成比较集中的鱼窝,确保聚鱼和留鱼效果。下面是我整理的手竿钓鱼抛竿技巧,欢迎阅览。

  手竿钓鱼抛竿技巧 篇1

  一、牵

  挂好饵后,一手持竿,一手轻捏或扶住铅坠处,轻轻回牵,绷直主线,使竿稍略微弯曲形成弹性。注意,牵拉的力度,是为借助竿稍的弹性,因此不可过大;

  二、挥

  持竿手大小臂瞬间向目标落点上方挥出,同时另一只手撒开,使铅坠钩饵在竿稍的弹性和拉带作用下,向前飞出。注意,挥杆的力度以恰好能感受到铅坠和钩饵的重量,使主线保持拉直即可。挥杆中,竿稍的最高点,以钩饵尽量贴近水面,而又不与水面相接触为宜。需要说明的是,挥杆力度速度和方向的控制,是与线组的长度、竿子的调性、铅坠和饵球重量的大小、风力风向、坐姿的高低等因素相关的,提醒钓者根据不同情况,仔细体会和把握;

  三、荡

  当竿稍抬升到最高点时,铅坠钩饵的运动,实际就像荡秋千一样,是标准的钟摆运动。而钟摆运动,除了开始时给予的一个初始推力,其运动过程中,完全依靠摆锤(铅坠钩饵)的自重惯性,不能再加任何外力,否则,钟摆运动失效。老宋在这里提出这一理论,就是想用“荡”这一个字,形象地描述铅坠钩饵在挥杆后的运动规律,以方便大家体会拿捏;

  四、落

  当铅坠钩饵钟摆运动,主线达到与水平面垂直时,如果继续做钟摆运动,铅坠钩饵会依靠自重惯性向上摆,这与我们抛竿的.意愿是相违背的。所以,当主线超过垂直状态后,应该将竿稍下落,使铅坠钩饵的运动方式,由钟摆运动变成抛物线。注意竿稍的下落速度要等于或略快于铅坠的飞行速度,否则,主线会牵拉铅坠,造成回弹。

  当铅坠钩饵依靠惯性飞到最远端,钩饵、铅坠、主线、竿子接近成一条直线,此时,铅坠正好入水。因为适时地将竿稍下落,确保了铅坠始终贴近水面飞行,所以,铅坠在入水时,冲击很小,基本不会发出声响。需要指出的是,当铅坠入水时,钩饵一定是在铅坠的远端,否则说明时间和力度控制拿捏不到位;

  五、放

  铅坠入水后,应顺势把竿子放在竿架上,为下一步操作做准备。此时,铅坠是以漂子为圆点,做反向钟摆运动的,并拉着饵球下坠。这时,铅坠在下,饵球因受水的阻力,是在铅坠的斜上方的。放竿过程中,动作的拿捏,应以尽量不要牵动铅坠为好;

  六、压

  当浮漂翻身以后,应将竿子的手柄向上抬起,利用竿架的杠杆原理,使竿稍压入水中。一方面,是控制饵球落点偏移,使浮漂始终在固定的点站立,保证饵球每次都能到达最为集中的窝点内。另一方面,是把漂上方的主线压入水中,避免风浪干扰造成的虚假信号。

  总之,上述动作,是每次抛竿过程的分解,大家在实际操作中,每个细节仔细体会,并逐渐做到一气呵成。当然,平时的练习是少不了的。掌握规律以后,操作就顺理成章,甚至可以按照“荡”字的原理,实现单手拉饵抛竿操作。

  手竿钓鱼抛竿技巧 篇2

  技巧一、弹甩

  鱼竿的竿身坚韧,富有弹性,而竿稍受力后,会弹性恢复,恢复的瞬间,能将钓组快速弹向竿身指向的方向,从而做到精准抛投。

  弹甩有两种姿势,丁字弹甩和侧向弹甩,丁字弹甩也叫直弹,左右双脚与肩同宽站立,手持鱼竿,竿身和双脚之间垂直,像一个丁字。

  一手持竿,一手持铅坠,扣住铅坠,将竿稍拉弯,握竿的手顺势上扬,利用竿身的弹性,将钩饵、铅坠弹向正前方,只要持竿的手不抖,钩饵必定落在正前方。

  第二种,侧向弹甩,一手持竿,一手持铅坠,铅坠和竿身平行,扣着铅坠的手回拉,将竿身拉弯,松手的同时,持竿的手顺势右上方上扬,待钓组和竿身快要垂直时,下压竿身,钩饵正好落在钓点正前方。

  丁字弹甩非常适合新手操作,只要持竿的手不抖动,就很容易打到正前方,而侧向弹甩,操作起来更复杂一些,需要多番实战练习,但是,在大风、逆流,以及长竿作钓时使用,效果非常出色。

  需要注意的,丁字弹甩,竿身不能太硬,要不然很容易伤线,操作不当,会将竿节拉断,也有可能钩饵挂手。

  不管哪一种弹甩,都很容易抛出满竿,待抛投自如后,可以在钩饵落水,浮漂站稳未下沉后往回拉,可以控制抛竿八分满,能避免抛满竿。

  技巧二、荡竿

  荡竿顾名思义,就是持竿将钩饵荡出去,不需要将竿身拉弯,指向精准,操作省力,在风速不大的时候使用,用手腕控制竿身指向,就能随意投放,抛竿落点极为精准,也是大多数钓友最常用的一种抛竿姿势。

  做法其实并不难,以右手持竿举例,右脚前跨半步,左手扣住钩饵,持竿让竿身与水面平行,先抖动持竿的竿身,顺势松开左手。

  右手上扬将钓饵、铅坠、浮漂、竿稍、竿身打成直线,通过手腕下压,回拉,控制钩饵落点,整套姿势需要一气呵成,稍有犹豫,钩饵落点就很难控制了。

  鱼竿越短,操作起来越简单,鱼竿越长、竿身越软,越难控制,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做到精准抛竿。

  技巧三、甩大鞭

  甩大鞭是传统钓法短竿长线钓法惯用的一种抛竿技法,使用长竿台钓,因为线组比较长,也会使用类似技法,双手握竿,甩动竿身,像挥鞭一样,将钓饵甩到钓点,所以叫做甩大鞭。

  操作起来,颇有几分乐趣,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发力的手握住大把下方,控制方向的手,距离握竿的手30~40厘米左右,以右手发力、左手控竿举例。

  双手举竿,竿身上抬,让竿稍向后,然后右手发力,左手控制,让竿身按后、右、前、左,顺时针甩动,进而带动钓组,转动3~5圈之后,双手用力前甩,让钓组顺着惯性甩到正前方。

  甩大鞭抛竿,能将钓组打得非常远,这个姿势,也适用于远投竿、矶竿抛投,所以方向性可控,精准度就不能太过于奢望了。

  最主要一点,这种抛竿姿势,一定要左、右、后方比较空旷,不能有人、树、障碍物,要不然很容易出现意外。

  手竿钓鱼抛竿技巧 篇3

  一、鱼竿的软硬度适中。

  如果使用很软的鱼竿,抛竿就比较吃力,容易跑偏,打窝不精准;如果使用较硬的鱼竿,抛竿相对较容易,但是鱼竿对鱼线的保护能力变差,容易造成切线。所以,使用手竿钓鱼,尽量使用软硬适中的鱼竿。

  二、抛竿不能用力过猛。

  抛竿时,如果发力过猛的话,鱼钩和铅坠就飞出的速度过快,线组伸直以后就会反弹回来,造成落点不固定,影响垂钓效果。在抛竿时,应该轻轻将鱼竿向前送,让鱼钩和线组随之悠荡出去,精准地落入钓点上。

  三、尽量让鱼漂和鱼钩从同一点入水。

  使用手竿钓鱼,抛竿时应该要尽量让鱼钩和鱼漂从同一点入水,这样的好处是窝子和钓点在同一处,更容易钓到鱼。如果抛满竿,鱼钩在鱼漂前方入水,那么窝子就会处于钓点前方的位置,鱼在钓点前方吃窝料,却不咬钩。

  四、鱼饵入水位置要固定。

  如果能够做到让每一次抛竿时的落点都固定在同一位置,那就是非常完美的抛竿了,垂钓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就需要钓鱼人进行反复地抛竿练习,每次都认真做好抛竿动作,熟能生巧,必有所成。

  手竿钓鱼抛竿技巧 篇4

  一、竿型定义

  手竿是鱼竿两大类型之一,泛指所有不配备渔轮的鱼竿,主要有台钓竿和传统竿两类,其中台钓竿是和“台钓”一起从台湾地区传入的,因适钓鱼情不同有鲫竿、鲤竿、综合竿、大物竿、黑坑竿、竞技竿等,而传统竿则是除台钓竿外其他手竿的统称,常见的有溪流竿、传统长竿等。

  二、线组搭配

  1、台钓线组:台钓线组是手竿常用的线组,线组被八字环分成子线和主线两个部分,其中子线两端连接两枚鱼钩,而主线上则有铅皮座、漂座、太空豆、锁紧豆等配件。

  2、单钩通线:单钩通线是手竿常用的线组,所单钩通线是指线组不分子线和主线且只有一枚鱼钩,优点是线组强度高且不容易挂底,缺点是与台钓线组相比中鱼率偏低。

  3、朝天钩线组:朝天钩线组是手竿常用的线组,一般搭配七星漂使用,事实上朝天钩和七星漂也是传统钓最经典的搭配,最适合长竿短线钓草洞,也特别适合多窝走钓。

  三、抛竿方法

  1、正抛法:抛竿时保持站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右手持竿,左手握铅皮,双手保持在正前方,竿梢指向钓点,右手向前伸,左手稍向后拉线组,轻轻将钩饵荡到窝子中。

  2、斜抛法:抛竿时站着或坐着均可,右手持竿保持在正前方,左手握铅皮在侧后方,左手稍向后拉线组,轻轻将钩饵荡到窝子中,优点是抗风性较强,缺点是准确性稍差。

  3、平抛法:抛竿时站着或坐着均可,右手持竿平举,左手握铅皮在后,整个上身稍微向左手方向侧转,轻轻将钩饵水平抛到窝子中,优点是抗风性强,缺点是比较难掌握。

  四、主流钓法

  1、台钓法:台钓是从台湾省传入的钓法,因铅坠是悬在水中的也称悬坠钓,这种钓法是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大陆的,因上鱼率高且能诱钓结合很快就风靡全国各地,最适合应用在鱼情、水情都比较简单的池塘钓和竞技钓,在鱼情、水情等比较复杂的水域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2、传统钓:传统钓并不特指某种钓法,而是为了区别台钓划分的称谓,泛指除台钓和路亚钓外其他所有的钓鱼技法,例如长竿短线钓、绷尖钓、谷麦钓、手线钓等都属于传统钓,优势是钓具简单、适应性强、钓法灵活,事实上几乎所有鱼情、水情等都有与之对应的传统钓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