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如何发现大米/小麦是可食用的?
因为饥饿不得不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
说是太米在我国的生长史,可能更悠久,据考查,早在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存在炭化稻米的证据,也就是说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开始种植水稻了。如果追溯大米的食用记载,甚至可以溯源到尝百草的神农氏那里。
有资料显示,他是“第一位被记载下来敢吃大米的人”,并且他吃的方式还很讲究——“石上燔谷”,就是先将石块烧热,把稻米直接放在石块上加热、做熟,再食用。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以及食用大米的生存技术。
为何大麦和粟米还会被“挤下”神坛:
小麦品种的变革弥补了粟米春种秋收的时间段。
粟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米,在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小米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一带的主食。
已经流传了有将近千年的历史,因而,对于黄河流域一带的人们来说,种植粟米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和习惯,人们也积攒了丰厚的种植经验,发展出了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粟米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饮食技术上都是远远超过小麦的。
一直到小麦品种的更新使得其可以与粟米相匹敌。麦是由西亚地区传入的,在中国古代地区最早出现时在商周时期,虽然一经传入就已经成为北方地区比较普遍的食物,但是还不具备能够传统食物粟米的能力,因为小麦无论是在抗旱和抗寒上都不能完全赢过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