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的“仁”?

 我来答
我是龙的传人76b8a2199
高粉答主

2023-01-15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6.4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5002万
展开全部
孔子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是“礼”。
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所谓的“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他认为讲“礼”,更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贯彻其内在精神。“礼”所讲的行为准则,也具有教化性质,要义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因而在精神上与“仁”、“德”互相渗透贯通,所以孔子明确地把二者结合起来,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二是“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丰富了“仁”的内涵,升华了“仁”的意义,明确提出“仁”即“爱人”,并进一步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仁”,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学说的各个方面。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在倡导“仁”、“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这实际上就是“仁”的精神得到充分而全面体现的社会。“大同”的理想难以实现,孔子退而提出“小康”社会的理想,这是初步贯彻“仁”精神的社会。
三是“中庸”。
孔子的“中庸”思想,既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又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就方法论来说,其要点有二:一是“中”,二是“和”。孔子所谓“中”,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而其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即不同事物之间,两方在地位和伦理关系上、责任和义务上各有不同,甚至在对待事物的观点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但通过彼此间的谅解与协调,可以达到关系的和谐与统一。孔子还提出了"和为贵"的观点,强调差别之间、不同等级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和谐。这种强调协调与和谐的观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乃是一种有社会普遍意义的原则。
四是“教”与“学”。
孔子“教”与“学”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开平民也能接受教育的先河。对于学习目的,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支持平民出身的学生从政施展才能。他强调学与见闻结合,学与思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方面要求把思考分析建立在学习探求基础上,另一方面又要求把学到、听到和见到的东西加以分析研究,变成自己的知识。他还强调学与行结合。他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的教育实践与经验,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由于孔子思想具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由于孔子思想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由于孔子思想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感、文化感、道德感,由于孔子思想在传承历史文化上的自觉努力,它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孔子思想“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新”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孔子哲学强调阴阳互补、和谐与永恒变易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基础。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科技、医药以至政治、经济诸多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极具现实价值,前者已被《世界人类责任宣言》确定为全球治理的“黄金规则”,后者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多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和而不同”这一两千多年前的古老观念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仍然可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目标,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