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历史上真有高俅这个人吗
小说《水浒传》中的高俅在历史上实有其人。
高俅(?—1126年),北宋末年权臣,宋徽宗时期的官员,汴京(今河南开封)人。
《水浒传》的主要反派人物。
但是史书上对这个人记载不详,一说是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随祖上迁移。
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
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吏(也就是秘书一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他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
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将高俅推荐给曾布,虽然苏与曾布分属新旧两派,二人在元祐年间是有所交往的,而且还有着一定的交情。
据一些学者考证,《挥麈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他所记载的曾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可以信赖的。
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
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于是高俅又回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
扩展资料:
高俅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后不久,哲宗皇帝去世,端王成了大宋的徽宗皇帝。
徽宗有心提拔高俅。
但大宋朝提拔干部有一套制度,并不完全由着皇帝的性子来。
七品县官要有进士出身,而高俅没有功名,文官这条路走不通。
徽宗就让高俅走武官之路。
因为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只要有功名就行,一句话,伸缩性较大。
《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锜传》中说:“先是诜、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
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
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竟以边功至殿帅。”
徽宗的意思是让高俅到下面去“镀金”,并没想他真的能建功。
边帅刘仲武等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来“镀金”的,便格外帮衬。
恰好,高俅在边关的时候,大宋朝在边境打了几个少有的胜仗。
高俅升迁的资本,毫无疑问当是出于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并最后做到了殿帅,掌管禁军达20 余年。
高俅主掌大宋军权的时候,大宋军队早已没多少战斗力。
高俅不是军事家,自然不可能对大宋的军队训练带来明显的起色,但他也不完全是靠踢一脚好球而身居高位圣眷不衰的。
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很有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