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作背景是什么?
写作背景:此文写于1945年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周晔作为鲁迅的亲侄女,从小即亲身感受了鲁迅的关心和爱护,亲眼看到了鲁迅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热爱劳动人民,勇敢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这些事情都深深感动着周晔,在她长大后更是经常怀念着鲁迅,所以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作者更是情难自抑,写下了这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主题: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敬见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18课和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篇课文、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课程改革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0课,现又改入《语文》五年级38课,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4课)。
扩展资料:
文章名家点评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王彬《现代散文鉴赏辞典》:“鲁迅在世的时候,周晔是一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的小姑娘。她成年后写文章纪念鲁迅,便是要‘再现’当年小姑娘眼里伯父的风采,而不是‘再造’一个伟人的形象。
这样,就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具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了。童心真言。文中记叙的事情都是真真切切,充满了生活气息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窦桂梅《我们的朗读课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由多个事件构成,虽各自独立但又有必然的联系,即“鲁迅先生为自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通过朗读,可想象其家人团聚的温馨情景,体会鲁迅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品味鲁迅行为中的真诚和体贴,感受鲁迅情感变化的过程。”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夏家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脉络清晰。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最后总结伯父的为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全文叙述朴实、亲切。”
周晔生于西门,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被编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往事的第一课,第38课和人教版语文第11册的第18课。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当月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