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呢?
让孩子搞清楚学习的目的。
学习是一件非常积极向上的事情,能够上学十分幸运,是人生的奖赏,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搞清楚学习的目的,才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前提。
抓习惯养成,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特别是刚上学的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没建立起来,假如孩子刚开始学习成绩不好,那么他将很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再放任不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很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此,父母要负很大的责任。
越早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有利于孩子爱上学习。
父母要在家中给孩子营造学习的气氛。
孩子写作业时,我们可以在旁边看书,并对孩子说:“你写这两行字时,我想要把这页书看完,你别写太快哦,不然妈妈就赶不上你了”这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好胜心,他想超过你,就一定会“小宇宙爆发”默默抓紧写完。
等陪孩子写几天作业后,你还记得真心感谢他,对他说:“陪你学习的这段时间,妈妈把这本书看完了,如果照这样的趋势陪你写几年作业,妈妈也一定像你一样进步不少。”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必要保障。
恰到好处的夸奖和奖励,让孩子更加爱学习。
一,夸奖要夸到点上。
如果看到他把难背的课文背下来了,就要说:“孩子,你真努力呀,这么难背的课文你都背了下来。”下次他就知道,无论多难的任务,只要坚持就能完成。
二,物质奖励要讲究方法。
学习努力、认真复习”这个行为有用,能得到好成绩,这个才是内在好处。吃大餐是对自己辛苦复习的鼓励,它的作用只是加强了喜悦感和成就感,这样也会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关心他的,而不仅仅是在乎他的成绩。
恰到好处的夸奖和奖励,会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让他们更加喜欢学习。
5
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先认可孩子的畏难情绪,再陪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
当孩子遇到不会的做的题目时,家长喜欢说:“这题没什么难的,很简单。”这种做法是错的。
心理学有个词叫“同频共振”,也就是孩子的内在感觉只有被认同时,才能跟父母产生共鸣,后面父母说的话他才会听。
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我们要认同孩子的畏难情绪,一起想办法解决。
总而言之,家长要重视孩子学习之中遇到的问题,为孩子爱上学习扫清障碍。
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探索世界,而不仅仅在于成绩的高低。

人性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如果我们把学习营造成一场探索之旅,孩子就会有一种“我是在进行一场冒险”的感觉,会有“我是在一个有趣的、丰富的世界里面去发现”的感觉,这会让孩子觉得非常兴奋;而如果我们把学习描述成“我告诉你一些规则,你就按照这些规则去应用”,孩子立刻就会觉得蛮枯燥的。这种感觉是很重要的,决定了孩子对学习的初体验。
2、引导孩子观察。引导观察也是积累常识的过程。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现象,我们都值得将背后的知识、原理进行普及。

3、问题启发。不仅孩子可以问我们为什么,我们也可以问孩子为什么。比如:看书的时候讲到了变色龙,我就会问她,你觉得为什么动物会变颜色呢?它们变颜色有什么用?孩子有时候没有想到这里面还有学问,当你问他为什么,他是答不上来的。这时,他的小脑瓜就开始飞快地运转了,这就是思考发生的过程,也是他的大脑在成长的时候。
4、平等对话。很多家长会问,如果孩子问的为什么,我答不上来怎么办?其实,你如果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的话,当他问你一个问题,你答不上,就可以说:“这是个好问题,妈妈也不知道答案,我跟你一块儿查查吧。”然后就可以在网上搜索,或者看书,然后一边搜索一边给孩子念,原来是这个原理。
其实对于孩子来讲,得到表扬或者得到糖果,都不如把他当成一个很有智慧的个体去尊重,对于孩子的激励更大。孩子发言的积极性越高,大脑得到的锻炼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