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科普」吃水果要分早中晚?这些水果的吃法有道理吗?
在很多人看来
吃水果这件每天都做之事
一点儿也不简单
网上关于水果的各种谣言满天飞
“吃水果要分早中晚”
“水果榨汁营养更容易吸收”
“空腹吃水果伤胃”
水果品种有多丰富
吃水果的“传言”就有多普遍
这些“传言”到底有没有道理?你相信过吗?
对于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社会 上一直流传着“早上吃是金,中午吃是银,晚上吃是铜”的说法,意思是水果早上吃最好,中午吃效果差一点,晚上吃了也白吃,还可能吃出病。但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因为人体的消化系统是24小时平稳运转的,不会“早上上班,晚上下班”,任何时候都会一视同仁地对吃进肚子的食物进行处理
所以,吃水果对 健康 产生影响的不是吃的时间,而是吃什么?吃了多少?因此,吃水果没必要特别讲究某个时间段,最好是一日三餐都能搭配水果。水果也可作为加餐, 一天总的水果食用量加起来达到200克-350克即可
有人说,水果榨汁后,里面的营养成分能更快被人体吸收,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在直接食用水果时,被你一同吃下去的不只有水果中的糖分与维生素,还有膳食纤维。而水果中的糖分,在被肠道吸收入血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被膳食纤维拖住,不能自由活动。这样一来,糖分被吸收的速度就会慢很多,血糖升高得也不会那么快
但水果被榨成汁后,膳食纤维要么几乎没了,要么就是被打得非常细碎,抓住糖分的能力就大幅下降了
而这些糖份,在人体肠道内能被速度得吸收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动,增加机体代谢负担。如果放任它们一下子长驱直入吸收进血管,可能还会对胰腺、体内糖代谢造成的压力
关于水果到底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社会 上的传言五花八门
有的说“空腹吃水果,会增加胃酸,对胃造成刺激”;有的说“饭后不能马上吃水果,会胀气、便秘”。实际上,吃水果和吃饭的关系因人而异:
01 健康 人啥时都能吃
健康 人群在饭前或饭后吃适量水果都没问题,适量的水果所含的有机酸不会对胃酸造成影响
02 肥胖的人可饭前吃
想要控制体重、降低血脂的人,饭前适量吃水果反而是有利的,这样可以减少正餐的食量,同时又能多摄入膳食纤维。当然,肥胖的人群最好选择每100克果肉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白金瓜、白兰瓜、草莓、哈密瓜等水果为宜
03 瘦弱缺营养的两餐间吃
瘦弱、营养不良的人,最好不要餐前吃水果,建议放在两餐之间吃,以免影响正餐食用量
04 胃肠病患者饭后吃
有胃肠疾病或者消化不良的人,消化道黏膜往往有炎症或伤口,由于消化液本来就分泌不足,所以不能空腹吃水果,因为水果含有的蛋白酶,有可能进一步伤害胃肠黏膜;而多酚类物质则会降低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加重疾病。所以,建议饭后适量吃点水果即可
大多数日常水果的营养价值,如:维生素、胡萝卜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植物蛋白含量其实没有蔬菜多,特别是不如绿叶蔬菜和深色蔬菜
举个例子:白菜、菠菜的维生素C含量,要比苹果、桃、梨等高出10倍左右。而且,水果相对于蔬菜来说,其含糖量比较高,大多数蔬菜的含糖量却很低
此外,水果中蛋白质、脂肪以及钙、铁等含量较少,长期拿水果代替其他食物,必定造成蛋白质、脂类等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当然,水果也有其自身的营养特点,例如:富含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芳香物质等。所以,蔬菜和水果各有所长,是互相不能替代的!
“人家吃瓜我吃皮”,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无奈。但其实,糖尿病患者只要用对方法,也同样可以享受水果的美味,获得水果的营养。
1 要稳住血糖
如果血糖稳定地控制在:空腹血糖小于7.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时,可以考虑享受水果。否则,建议用西红柿、黄瓜代替水果
2 适当加餐
在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在午餐和晚餐之间适量“加餐”水果,可预防低血糖。但餐前或餐后1小时内不能吃水果
3 分清能吃和不能吃
由于每位糖尿病患者个体情况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同时,糖尿病患者也不能靠“甜不甜”来判断哪种水果可以吃。最好的办法是监测血糖。在吃水果之前,以及吃水果后的2小时测一次血糖,如果发现血糖波动较大,那这种水果就是不适合吃的。通过对血糖的监测,摸索出适合自己吃的水果
4 适量食用,切勿贪嘴
对于可以吃的水果,也要控制在每天150克-200克,相当于两只小橘子,或者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的分量。另外,应把水果的热量计入一天的总热量,如果一天吃了一只200克左右的苹果,那么主食就要减少25克
(文/东犁退休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