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泰山的文言文
1. 谁有关于山东泰山的古文
登泰山记(清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2. 《泰山》文言文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写这篇记。
3. 有关齐鲁文化关于泰山的文言文帮忙弄几句以上是、关于泰山的文字,
孔子作《龟山操》 龟山,在泰山之阳,柴汶河南岸。
龟山的北面,就是“龟阴之田”,《春秋》鲁定公十年归还的“龟阴之田”就是这个地方,齐鲁“夹谷会盟”即在此处。 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6年)孔子时任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振,齐国忧之。
为此,齐送美女贿赂鲁君,鲁君受之,便沉湎于声色女乐之中,怠于政事,疏远孔子。孔子对弊政深为不满,再三劝谏无效,退出,望着龟山的绚丽风光而怀念美好的德行,凄然长叹:“我道不行,命也夫!” 《操琴记》载:“齐人馈乐女,季桓子受之,鲁君闭门不听朝政,孔子与行不得,退而望龟山……”随作《龟山操》:“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这是一首琴操体诗歌,用比喻的手法道出了孔子的心声。
意思是说:我是鲁国人,想在鲁国干一番事业,可是,季桓子掌权,一手遮天,弊政蔓延,我手中没有大权,对季氏无可奈何!便无可奈何地愤愤离去。自此,鲁国复衰=================丘陵歌 孔子(春秋) 登被丘陵,到诸其版。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昭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思滋蔓延。
惟以永叹,涕熏潺??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姚鼐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
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
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
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 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
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人称惜抱先生。
4. 用古文赞美一下泰山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达。”
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露时雨,厥埌可游。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何蓄。
非惟雨之,又润泽之。 非惟犏之,我汜布濩之。
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名山显位,望君之来。
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白质黑章,其仪可嘉。 畋畋穆穆,君子之能。
盖闻其声,今观其来。 厥涂靡踪,天瑞之征。
兹亦于舜,虞氏以必。 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盂冬十月,君徂郊祀。 驰我君舆,帝用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采色炫耀,爌炳煇煌。 正阳显见,觉悟黎蒸。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依类托寓,谕以封峦。
5. 赞美泰山的古诗文
歌颂泰山的诗、句“泰山岩岩,鲁邦所赡”---- ----诗歌总集《诗经》《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诗仙李白“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圣杜甫《望岳》千古绝唱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露时雨,厥埌可游。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何蓄。非惟雨之,又润泽之。
非惟犏之,我汜布濩之。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名山显位,望君之来。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
畋畋穆穆,君子之能。盖闻其声,今观其来。
厥涂靡踪,天瑞之征。兹亦于舜,虞氏以必。
濯濯之麟,游彼灵畤。盂冬十月,君徂郊祀。
驰我君舆,帝用享祉。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爌炳煇煌。
正阳显见,觉悟黎蒸。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
厥之有章,不必谆谆。依类托寓,谕以封峦。
泰山石[唐]李德裕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题灵岩寺泉池[唐]李 白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再书王母池[唐]吕洞宾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蚊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泰山咏》晋代谢道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元曲《登泰山》张养浩“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登岱明代王世贞“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郑生至自泰山》明代诗人李梦阳“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泰山》 李梦阳“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岱宗》明代徐文通“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
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
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雪中望岱宗》清代施闰章“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
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现”。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一叶幛目,不见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 -李斯泰山颂杨辛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6. 写山水游记的古代文言文有哪些
《蝴蝶泉》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原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 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登泰山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